當資產定價的錨失去了,資金會覺得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貴的

這篇文章值十萬。

金融與貨幣某個角度來說,就是一個大週期的擊鼓傳花和龐氏騙局。

資產會不停地強化自身的賺錢效應,然後等到等到社會上所有的需求者都出現都購入的時候,再沒有新的購入者的時候,會反轉成另外一個效應虧錢效應,然後等到市場中所有要拋售的人都出現在市場上拋售,慘烈下跌到需求者增加到平衡為止,然後慢慢企穩回頭。

怎麼理解呢?其實很簡單。

週期大家都瞭解,豬週期都聽過。那我們就用豬週期來舉例子。

豬價上漲,強化養豬自身的賺錢效應,市場上能養豬的、有機會養豬的個體都會投入這個轟轟烈烈的養豬事業中。等到大家養的豬開始遠遠超過正常消費掉的肉量時候,再也沒有新增的豬肉需求時。就會反轉成另外一個虧錢效應。然後一直虧等到市場中能養豬的人多數放棄,需求重新增加到平衡。

在資本市場角度,美股的頭部早就應該出現,但是美國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通過量化寬鬆,通過上市公司回購,不停地在推遲這個過程的到來。但市場的力量可能會推遲,但不會消失。

而如今這個時間真的來了。

通過新冠疫情引發了這個平衡的失衡,失衡後,因為資本市場槓桿和資本配置的存在,從而導致市場出現了崩盤下跌的過程,也因為這個時間向後推遲了那麼久,導致這次下跌超級慘烈。

當資產定價的錨失去了,資金會覺得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貴的

一個月時間跌掉10000點

因為資本是配置的,資本是聯動的,原來作為資產定價錨的美元資產崩掉之後,資產定價的錨失去了,資金會覺得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貴的,通過比價效應,所有的資產都出現聯動下跌。

再疊加石油價格的下跌,美元資產的錨都已經消失。

一個重新尋找價值錨的歷史時刻就要開始了。

目前很多國家開始出面管制資本,但是回過頭看歷史,出來管制資本的最後結果往往還有次慘烈的尾端殺跌,如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泰國。

目前或許是金融秩序重建的時刻,資金在尋找安全島,國內作為最早穩定的國家,我認為是很有希望的,在這個時間點,加大對外開放剛好也迎合了這一點。

但是在重建之前,陣痛很有可能會有。我們或許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另外對於房價,我們過10年再看,相對於其他日常資產進行比值,看是漲了還是跌了,不敢說貨幣數,如果你還記得10年前的100元購買力的話。

總結一下:全球價值錨消失,過比價效應,所有的資產都出現聯動下跌。為應對這一情況,各國央行都會全力應對(!!!)。耐心等待資本市場的慘烈尾端殺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