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芯片韓國獨攬,龐大內需能否拉動國產替代丨億歐全球視角

存儲芯片韓國獨攬,龐大內需能否拉動國產替代丨億歐全球視角

對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所有電子產品來說,“內存”是必不可少的半導體器件之一。

內存也叫做存儲器,是整個半導體行業三大支柱之一。全球半導體貿易協會(WST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5000億美元,其中,存儲器市場規模1155億美元,佔比高達22%。

巨頭瓜分全球,高度壟斷

存儲器的核心是存儲芯片。以斷電後數據是否丟失為劃分依據,存儲芯片可分為“易失性芯片”和“非易失性芯片”兩大類。

易失性存儲芯片通常被用在隨機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中,通常在斷電之後,這類存儲器就會丟失數據。常見RAM芯片有兩大類:SRAM和DRAM。

SRAM被稱為靜態RAM(Static RAM),是目前讀寫速度最快的存儲設備,但是由於造價昂貴,因此SRAM只在對速度要求苛刻的地方使用。譬如CPU的一級緩衝,二級緩衝。

DRAM是指動態RAM(Dynamic RAM)。DRAM能留存數據的時間很短,通常斷電即消失,讀寫速度比SRAM要慢不少,但DRAM比SRAM要便宜得多,因此DRAM常被用作計算機的內存。

不過這兩種RAM芯片的讀寫速度都比ROM芯片速度快。ROM(Read Only Memory)即只讀存儲器,在系統停止供電的時,ROM仍然可留存數據。

ROM擁有眾多細分應用領域,常見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閃存(Flash Memory)。

存储芯片韩国独揽,庞大内需能否拉动国产替代丨亿欧全球视角

雖然存儲芯片擁有如此多的細分品種和領域,但這完完全全是一個寡頭市場。”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周晨對億歐說道。

放眼全球,存儲芯片市場已高度集中甚至壟斷,三大主流產品:DRAM、NAND Flash、NOR Flash更是如此,全球市場基本被前三大公司佔據,且近年來壟斷程度還在不斷提高。

IC Insights數據顯示,韓國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美光科技三大廠商共佔全球存儲芯片市場份額的95%。其中,三星佔據市場份額最大,達44.5%,得益於存儲業務的高速增長,三星在2017年超越了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廠商。位列二三名的海力士和美光分別佔市場的27.9%和22.9%。

從細分領域來看,全球85%的DRAM市場被三家企業瓜分,其中三星DRAM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5.8%。NAND Flash市場幾乎全部被三星、海力士、東芝、閃迪、美光和英特爾等六家瓜分,其中,三星NAND佔全球市場的37%。

由於這三家企業在產業鏈上游擁有絕對的支配地位,所以產品議價能力極強,甚至可以操縱市場價格。不久前,這三家企業共同被反壟斷法制裁,反壟斷法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對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DRAM芯片進口國。因核心技術被壟斷,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加之電子產業對DRAM存在剛性需求,僅去年一年,DRAM芯片的價格就上漲了40%之多。

存儲芯片國產化之路,勢在必行。

踩準週期,搶佔內需市場

兆易創新創始人兼董事長朱一明告訴億歐:目前我國存儲芯片的進口依賴十分明顯,加快國產化進程十分重要。存儲芯片擁有明顯的市場週期特徵,參與到這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第一步是要準確把握這些特徵和規律

以DRAM為例,DRAM領域經過幾十年的週期循環,玩家從80年代的四五十家,逐漸減少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五家,分別是:韓國三星、韓國SK海力士、德國奇夢達、美國美光和日本爾必達。

這五家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DRAM供給,其餘終端產品廠商幾乎沒有生產DRAM的能力。按照常理來說,格局已經穩定,就不會再發生價格戰。

可惜的是,韓國並不滿足於此,尤其是三星。

三星充分利用了存儲芯片行業的強週期特點,在價格下跌、生產過剩、其他企業削減投資的時候,逆勢瘋狂擴產,通過大規模生產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從而逼迫競爭對手退出市場,甚至讓對手直接破產,這一系列操作也被稱為“反週期定律”。

過去,三星共三次利用“反週期定律”,前兩次分別發生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這讓三星從零開始,坐到了存儲芯片龍頭的位置。但三星仍不滿足。

2008年DRAM市場供過於求,價格狂跌,加上金融危機來襲,企業紛紛面臨寒冬。就在此時,三星將2007年總利潤的118%投入DRAM 擴張業務,故意加劇行業虧損,給艱難度日的對手們最後一擊。

DRAM價格一路暴跌,20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隨後奇夢達、爾必達等企業相繼宣佈破產,曾經佔據DRAM市場50%以上份額的日本,也輸在了這一輪“週期”中。

所以,我國企業要參與到存儲芯片市場競爭,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並緊跟行業週期,第二步則是抓住我國在需求端的優勢

“如今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的巨大數據總量,將成為存儲芯片行業新的契機。”希捷科技中國區總裁孫丹告訴億歐。

IDC《數字化世界—從邊緣到核心》報告顯示:預計中國數據空間的平均增長率在未來7年達30%,到2025年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數據空間。

龐大的數據量,將會成為支撐我國存儲芯片行業的基石。中囯已有多家企業向存儲器芯片製造發起衝鋒,例如紫光集團長江存儲、福建晉華、合肥長鑫、武漢新芯等。

存儲芯片國產替代能否成功,未來的三到五年極其關鍵。國產廠商可以在細分領域找突破,打造自己的生態。未來必須利用好龐大的內需市場,不斷優化自身的開發能力,努力達到國際產能的平均水平,才有機會在國外巨頭的“高壓”下,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