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一般都移不動,那古人怎麼背井離鄉呢?

用戶4192763935581


我來說說,這個成語,我幸好沒有題主的疑惑,像許多回答者一樣,背(bei四聲)而不是背(bei一聲),就是背對著井,也就是背對著自己出生生活的故鄉,遠走他鄉的意思。

有一個成語,我曾經也像題主那樣,被它困擾了多年,“熟能生巧”,其中的“生”,我一直把它和其中的“熟”聯繫起來,以為它們是一對反義詞,雖然這個成語的整體意思非常的明顯,我也知道怎麼用它,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生(不熟)怎麼就能巧了”,不怕大家笑話,我到了23歲那年的某一天,突然開了竅,生還有生成,發生,能夠的意思。


醬油是油不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背井離鄉是一句成語,意思是離開家鄉到外地討生活。


此背非背東西的背,而是指朝向,即人的後背,比如背水一戰,指的就是後背臨近河水佈陣。

此井也不是喝水的井,而是指農田,有一個詞語叫阡陌縱橫,就是指土地被東西和南北走向的田埂劃成了一塊一塊像井字型的農田,所以井字代指農田。

自古中華文明就是農業文明,人們每天需要面朝著農田耕耘,所以可用面井來形容不曾離開家鄉,雖然從未有面井這一詞組。

一旦離開家鄉到了外地,那也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農田了,所以用背井來形容離開了家鄉,有的成語並沒有典故,而是人們平時的口頭用語,背井離鄉就是後一句對前一句的直白解釋,也可看作前一句對後一句的形容。

此成語最早出自元.賈仲的《對玉梳》,對成語我們不能望文生意,也不能張冠李戴,不然會鬧成圖中所示的背井離鄉的笑話。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中國詞語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明明一個很正經的詞但就是很容易讓產生誤會(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現代人腦洞太大了,總是能給出不一樣的解釋)。

例如這裡就把好好的一個“背井離鄉”解釋稱揹著井離開家鄉,雖然大家都知道“背井離鄉”的意思是離開家鄉到外地打拼,但這並不影響大家用它來寫段子。例如,“當年我獨自一人北漂,背井離鄉,從此鄉親們再也沒喝過井水。”這無傷大雅,反正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在開玩笑,而且現在類似的段子還有很多,例如“他哭著奪門而出,從此家裡再也沒有了門”、“心狠手辣的我添了下手指,被辣哭了”等等。

當然把這些成語用來開玩笑沒什麼關係,但千萬不能把段子裡的意思當成詞語本來的意思,否則這就是對文化的一種侮辱,畢竟這些傳承上千年的詞語都是老祖宗們智慧的體現,我們可以在無聊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卻不能遺忘。

所以如果再次遇到這種把成語當編進段子裡的事情,最好還是去查一下詞語本來的意思。


樓盤網


我來說說我的理解吧!主要說說這個“井”字,也許是我出生在小山村,所以小時候見過一種工具,說工具也不太準確,就是用木頭製作的一個井字型的東西,背在背上,能放很多東西!那個工具有個特點,就是井字一樣有兩條長腿,累了可以靠著點就能放著歇息。所以,我覺得其實就是揹著東西離開家長。


芳華正好


背井離鄉是吧?看來題主既不知道“背”是讀第4聲的,也不知道舊時代即將離開家鄉的人的風俗習慣,就是今天的“儀式感”。小時候我聽過說老爸離開老家時的情景,臨行時我祖母讓我老爸喝了一瓢家門口井裡的水。農村那時候根本沒有自來水,吃水靠江河溪流和井水,有井的地方就有人家,取水時當然是面對著井。離別家鄉時是背對著井,井在背後越來越遠直至消失不見。我老爸就是這麼說“背井離鄉”的。不過“背井離鄉”的“井”指的並不是水井,而是古代的“井田制”,以8家為一井,“井”指的是田畝莊稼,有田地就有家園。城市裡“市井”的“井”也是劃分居民區的一種方式。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都必須要有水源,水井隨處可見。年代久了,“背井離鄉”的“井”習慣的就是水井了


立志成蟲


呵呵,古人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謂故土難離。年齡大一點的人背井離鄉總是要帶一些房前屋後的泥土,我以前也不明白。年輕人就無所謂,六十年代為了防備美國人的原子彈,沿海一代的工廠企業都內遷到雲貴川一代,舉家內遷老的老小的小。老人剛到新地方水土不服,老中醫告訴病人寫信回老家郵寄老家房前屋後的泥土泡水喝。後來老年人喝了老家泥土泡的水,沒有幾天就康復了。估計,這和背井離鄉有關係吧。


原上草131818803


背井離鄉是大家熟知的成語,李白名詩《靜夜思》就是最昇華的釋懷。

海外華僑背井離鄉,隨身攜帶家鄉一擰土。

背井離鄉是離開家鄉到很遠的地方去謀生,很多時候不得意而為之。

背井:人與井兩者之間的離開,而不是井在身上揹負離開。








白雲3498


哈,又是個望文生義的奇葩問題,井能移動嗎?

背井離鄉是一個成語,人們常常不求甚解的胡亂解釋。就像“新婚燕爾”“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成語,人們的理解與它們的本義,都是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

所謂水井,就是在缺水的地方,人們在地下挖個洞,匯聚涓涓細流成為井水,供人飲用。用現在的話說,水井是個槓槓的“不動產”,豈能移動呀。

水井移不動,那古人怎麼說背井離鄉呢?

這句成語和我國封建社會實行井田制有關。井字,最早出於《孟子·滕文公上》:

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譯成白話就是說,古代以八家為井,四周是私田,中間是公田,各家一起耕種,由此,井字引申為人的家鄉。

背字好理解,就是背部背對,引申為背叛和離開的意思。

可見,背井和離鄉是一個意思,這個成語是雙詞疊加同義重複,就是人離開家鄉,闖蕩江湖,四海為家的意思。

題主說“井一般都移不動”,錯了,不是“一般”,是根本移不動,除了把井填了埋了毀了,誰也移不動背不走。同樣的道理,誰能把自己的家鄉移動?不管是背井離鄉功成名就的大佬,還是闖蕩江湖討生活的打工仔,誰都無法移動自己的家鄉。

這次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數百上千萬我國民眾背井離鄉蝸居異地幾十天,人們焦慮不安,都希望早日戰勝疫情解封歸鄉。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懷著一份對故鄉的眷戀。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葉落歸根,衣錦還鄉及回鄉探親,是遊子們的最大心願。

所以,背井離鄉這個成語,和水井沒有半毛關係,既不能移動,也不能揹走,只是一句人們離開家鄉的代名詞而已。


白話石說


當年我背井離鄉,村裡人再沒有喝一口水。

“井”的確背不動,但是古人離開家鄉的時候,也不能揹著井,你走了,把村子裡的井揹走了,留下的村民怎麼辦?做人不能太自私,不是?

其實這個成語裡的這個“背”,不念(bēi),而是(bèi),是個多音字。

我們知道,字隨音走,既然念(bèi),就是離開的意思,和背(bēi)東西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而且這個“井”,是個多義字,①指井田②指一種戶籍編制,八人為一井③指水井,供人取水的地方。

在這個成語裡,這個井,既不是井田,也不是水井,而是指戶籍編制,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鄉”或“村”。

所以,這個“背井”指的就是離開家鄉的意思,背井和離鄉是一個意思。

成語裡這種意思一樣的兩個詞,構成並列關係的還有很多。

比如:安身立命,安家落戶,溫文爾雅,異曲同工……

只要知道一個詞的意思,另一個詞的意思也就能猜測出了。


煙花三月09


背井離鄉這個詞誰都懂,如果古人都退著走淚流滿面別離家鄉,可能就沒有那麼重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