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娶你",當母愛觸發"戀母情節",終結出"惡果"

一對戀人從愛情長跑,步入婚姻殿堂,這是人生難得的幸福,而孩子就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上天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當孩子呱呱墜地來到了這個世間,父母就把所有的愛傾注到了孩子身上。這份愛毫無保留,毫無私心。但是, 寶媽的有一些舉動看似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實則已經跨過了性別的界限,這將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戀母情結。


王女士結婚10年了,10年間王女士一直在被備孕,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讓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對於這個"久違"的男娃,夫妻雙方都表現出了高度的喜愛,尤其是王女士,她對孩子簡直是"愛不釋手"。

對於這個寶寶,王女士真的是無微不至,為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更為了方便照顧孩子,王女士從孩子出生,就一直與孩子同床而睡,一睡就是十年。

近日,孩子無意間的一番話才讓魏女士意識到,與兒子一直同床睡是一個絕對錯誤的選擇。

這天,王女士和平常一樣,在哄兒子睡覺。孩子突然對王女士說:"媽媽,我想娶你。"媽媽一時間覺得孩子可愛,便反問了兒子一句:"為什麼要娶媽媽?"

兒子義正言辭地回答道:"因為媽媽每天都會陪我睡覺,同學說只有老婆才會一直陪男孩子睡覺,所以我也要娶媽媽,讓媽媽當我的老婆。"

起初,王女士覺得孩子年紀還小,說出的話只是小孩子的胡話。 之後講給老公聽,老公卻認為兒子已經十歲,早已不是一個嗷嗷待哺、牙牙學語的小孩。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讓他知道身份界限、年齡界限、良性界限。於是,她決定從今以後不再跟孩子同床而睡。

現在幾乎一家就一個孩子。寶媽過於強烈激進的愛,將會觸發孩子的"戀母情節",致使孩子出現一些錯誤的認知與行為。

那麼,什麼樣的舉動就會誘發"戀母情節"的產生呢?


愛孩子也要和孩子劃定底線:

1.兩性界限

從小就讓孩子對於兩性行為有一定的認知。父母對於你的疼愛是基於性別界限之上的。寶媽要有一個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去界限你與孩子的行為。寶媽必須始終明確自己與孩子是異性關係。這樣就不會致使孩子產生戀母情結。可一旦寶媽的舉動跨過了性別界限,可能就會誘發孩子的戀母情結。

2.身份界限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沒有界限感的,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設下一道無形的界限。

這條界限叫身份界限。父母要以親子的身份去界定自己的行為,那麼其所做的一切都只會顯露出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引發戀母情節。


3.年齡界限

媽媽在孩子心中是有一個威嚴形象的,所以,寶媽應該時刻注意自己與孩子之間的年齡界限。孩子大了就需要自己的空間,父母在參與孩子的相關活動時,要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 避免"戀母情節"產生的舉措

1.區分親情與愛情

戀母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孩子之所以會產生戀母情節,是因為他們缺乏對愛情的理性認知,錯將濃厚的親情看做是愛情。為了避免這種行為的發生,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區分親情與愛情,讓孩子對其有一個客觀認識。

2.有界限


沒有界限感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殺手。大多數父母的觀念中,都覺得越是親密越應該毫無保留,恨不得將自己全盤托出,幾乎容不得自己跟孩子之間有半點間隔。但凡事都應該有分寸,過於盲目的關愛孩子,就可能會出現越過三大界限的行為,進而引發戀母情節的產生。

3.不要讓孩子過分依賴

孩子大了父母的任務就會變成——放手與分離。為了呵護孩子成長,父母作出了包辦孩子人生的行為,致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少遭遇挫折與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高度依賴,讓孩子沒法自立。進而產生戀母情節。

所以,父母除了要把握好關愛孩子的分寸之外,還應該儘早幫助孩子形成獨立意識,擺脫對父母的過度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