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本惡?

小松松資料庫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本惡,這個問題爭論了幾千年了!

性本善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說: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論據:

任何一個人,如果看到有個小孩在井邊玩,就要掉下去了,都會去救他。之所以會救他並不是因為想要他的父母答謝,也不是想要巴結他父母,而是因為動了惻隱之心。

性本惡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說:

人之性惡,其性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論據:

人天生都有自私的本能,一個小孩手裡拿著吃的,如果你去搶,他肯定不會給你。

人 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決定了治國的政策方向,是“以德治國”為主,還是“以法治國”為主。儒家贊同性本善,所以主張“以德治國”;法家贊同性本惡,所以主張“以法治國”,制定嚴刑厲法。

西方主流思想也基本都贊同性本惡,認為 ”人只是穿上了褲子的猴子罷了“,動物野性並沒有改變,必須靠法律來管束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