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當下中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

郭瑞煒老師


為什麼當下中小學生作文都是千篇一律?

昨天改試卷,改到作文,我真心改不下去。因為是本班學生的作文,只能硬著頭皮一篇篇地讀完,畫出錯別字、病句,本著鼓勵的原則,儘可能給70%以上分。這次我沒有寫評語,實在是沒法子寫啊!我打算下週來一次集中點評。

說實話,我感覺教的學生在數學外語方面和過去比厲害了不少,但在語文方面是一屆不如一屆了。我現在教的這幫七年級孩子,還都是來自城關鎮最好的小學,代表著縣城最高的小學生語文水平呢!

粗略的總結了一下,他們的問題有這麼幾點:

1.語文基礎知識薄弱。

  • 看拼音寫漢字,4個全對的全班只有一個!要麼別字代替,要麼寫錯,要麼空著不寫;
  • 成語使用有一半人不瞭解詞義;
  • 名著導讀有一半人根本沒看過相關著作。

2.閱讀理解能力欠缺。

  • 一是根本讀不懂文段的意思,七年級的敘事類作品,有許多人看不懂文章的主題,文段長一些,有的甚至看不完;
  • 二是抓不住題目的重點,回答與題目風馬牛不相及,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審題的;
  • 三是回答問題沒有緊扣要點,對於得分點沒有概念,多是漫談式,想到哪兒就胡亂寫上幾句。

3.作文水平令人擔憂。


  • 一是主題乏善可陳。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想法,盡是些老生常談的陳腐想法,而且只要選擇的是同題作文,想法幾乎都是一個樣,一看就是小學時中毒太深;
  • 二是選材老掉牙。沒有一點鮮活的、實在的材料。還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公交車讓座、清潔工掃大街之類的被寫爛大街的東西,而且,一看就是編的,不真實;


  • 三是學生腔太重。小小年紀淨喜歡扯一些假大空,自己又不是真懂,就把道聽途說的或是小學老師教的那些個空泛道理拿出來嚇人,小孩子說大人話,說得好叫天真可愛、人小鬼大,說得不好就幼稚可笑、難以卒睹;
  • 四是文筆太差。多數學生思維混亂,語言表達模糊不清,不知道他們到底想說什麼。錯字、病句、表意不明、注水,各種毛病都有,鮮有乾淨、簡潔、流暢的文字;
  • 五是不講究細節。書寫差,隨意塗畫,卷面髒亂。

五個通病,讓他們的作文顯得千篇一律,不看名字,大多數學生從作文上根本分辨不出來誰是誰,不像以前我教過的學生,作文都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作文千篇一律的根本原因還是要歸結到應試教育上。

為了考試得高分,老師打小就搞模式化作文教學:主題要高大上、正能量;選材要中規中矩,不能冒險;行文要按照框架來,不能出格;形式上要按市面上流行的高分作文那樣套用;語言上要多用修辭和修飾,怎麼華麗怎麼來。

這樣的教法、學法把孩子們腦子全都搞成了一個樣。

改變作文千篇一律的關鍵就是:我以我手寫我心。

1.尊重個性,打破框架。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寫,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不作強行的統一。

2.鼓勵真誠,拒絕編造。讓孩子們說心裡話,不要為了崇高,胡編亂造。但要注意多往積極、正向、健康的方向去思考,把發自內心的真善美表達出來。

3.儘量寫小,不要浮誇。就寫熟悉的人事物,用熟悉的語言。也無需拔高,非要搞什麼以小見大。能客觀真實具體的描述身邊的小,就是成功。

4.注重積累,強調運用。要多閱讀,多觀察,更要多思考,把讀來的、看到的、想出的東西都儘可能的轉化成文字,記錄下來,更多地在作文中加以運用。

關於中小學生作文,您有何高招?歡迎留言分享。


劍客談教育


因為沒有內容可以寫,所以會造成千篇一律。

我教過一個孩子,只從他開始寫作文差不多都會用到“白駒過隙”這個詞,只要遇到形容時間過的快的時候,有時感覺他會想法把這個詞用上,為什麼我會注意到這個詞呢,因為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我很驚訝,因為一般學生都會寫“時間過得很快啊”或者“時間一不小心溜走了”,看到“白駒過隙”的時候眼睛一亮,突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了,後來慢慢發現這個學習寫作文的時候總出現這個詞,我一問他,原來這個是他媽教的詞,說是形容時間過的快的,一般小朋友都不知道的詞,從此以後,他就經常出現這個詞了。

這也說明,孩子們寫作文太缺乏素材了,導致千篇一律。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是這幾方面的原因

1.看書太少,

雖說現在不少學校都佈置的有閱讀的作業,包括閱讀的書本也有規定,但是真的能做到的能有多少呢,有多少家長重視了呢,你想想,孩子放學回家,玩著手機的家長指揮著孩子去看書,有幾個孩子可以看進去。

再說了,現在的作業比較多,寫完作業可能都十點多了吧,都已經困了,哪還有精力去看書呢,因為看書的作業又沒法檢查,所以更多的可能就是應付。

2.看了不會用

老師和家長只會要求孩子去讀書,去閱讀,但是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怎麼把書本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可能就沒人教他了。

就像我們平時看到了一個笑話,呵呵一笑,過後啥也不記得了一樣。孩子不知道怎麼把閱讀中學到的東西用到寫作中去。

3.孩子見識少

孩子上學忙,不是在上學就是在輔導班,好不容易遇到個假期,很可能也是在輔導班度過的,家長呢,工作壓力也大,也很少會帶孩子出去玩。

這樣說吧,學校要求寫一篇關於出去玩的作為,你說這些沒出去玩過的孩子有啥寫的,寫在小區玩了啥,還是在輔導班玩了啥,所以是沒有素材可寫。

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是因為沒東西可寫造成的,想讓有東西可寫,那就需要多看、多想、多走。


然規教育說


學生學業負擔重,在書山題海中艱難跋涉。沒時間靜心讀書,更不能隨心所欲地讀自己喜歡的書。日常讀書是為了完成閱讀理解題,應付考試,功利性強,肢解了文本。死記硬背幾句美文是為了粉飾作文,裝點門面,並非出於真心熱愛。

也許是繁重的學業壓力(課程多,難度大,作業多)讓孩子們疲於奔命,他們對生活中的真善美,美醜惡,視而不見,不能從平凡的生活中發掘活鮮鮮的生活素材。缺少了真實的獨具個性的第一手作文素材,寫作就只能胡編亂造,七拼八湊。

既不能輸出,也沒有輸入,只能按套路出牌,千篇一律的作文就層出不窮了。



輕輕鬆鬆學語文


深有同感!

寫母愛作文,必是“雨天送傘”“發燒送醫”;寫公益作文,必是拾金不昧、扶老奶奶過馬路;寫景作文,必是以遊蹤為線索,一路花紅柳綠……

學生作文無個性,與應試教育、作文教學,以及文創環境有關。

說一件事兒。因為學校月考評比,排名靠前的班級,能得到一筆獎金。雖不多,但教師收入渠道有限,大家比較在乎,明裡暗裡都在較勁。某天偶爾聽到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寫作文,其方法令人哭笑不得。怎麼說?對學生有三個要求:第一、字數,必須寫完所有作文格,不許留空;第二,錯別字、語句不通不許塗改;第三、開頭結尾要按固定套路寫。

難怪他的班級,每次月考語文成績比別人好,原來有秘笈啊!仔細想想,他的做法頗有道理:字寫得多,閱卷老師肯定傾向於多給一些分(說到這裡不由得想起頭條及悟空問答的青雲計劃,對字數的要求,也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啊,搞得現在字數“通貨膨脹”,真趕不上趟兒了)。為什麼呢?幾百上千份作文,需要在半天時間內半閱完,怎麼可能字字句句閱讀?只能憑感覺,字數多,想必內容充實,多給點分是應該的嘛。

錯別字語句不通不許塗改,也是基於第一個原因,閱卷老師不會認真看內容,如果卷面潦草,卻十分扎眼,容易被扣分。開頭結尾按套路寫(這些套路預先背誦過),看起來文辭優美、首尾呼應、結構完整,更能給人好印象。

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威力。而這不過是平時月考而已。更重要的中考和高考,作文模式化更是無所不用其極。許多老師要求學生背誦不同主題的經典範文若干篇,或者將這些範文的結構拆解出來,整合相關話題的關鍵詞,然後要求學生在此構架上填充內容,快速作文。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千篇一律才怪。

再說我們的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歷來是跟著考試要求走的。以前多為命題作文,有人認為限制了學生思維,建議改寫話題作文。但話題作文寫來天馬行空,目的性不強,老師指導也困難,於是又出現半命題作文,算是一種折衷。

無論寫哪類作文,老師們的指導方法都類似:如何開頭結尾過渡,如何鋪墊烘托設伏,如何描寫議論敘述,如何點明中心……說起方法來滔滔不絕,各種名詞令人眼花繚亂。我只想問一句:老師,您自己寫過多少作文呢?

老師不寫下水作文,如同站在岸上教人游泳,教的肯定都是花拳繡腿。每每看到一些股評人教人買股,內心就覺可笑,這麼厲害的招數,何必教給別人呢?自己一個人悶聲發大財好了。

其實,作文教學哪那麼多道道?記事作文,把事寫清楚就可以了;抒情作文,情感真摯就可以了;議論文呢,準確有力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就可以了。沒那麼玄乎。前年有個叫範雨素的女人,鐘點工,從未接受過寫作培訓,寫自己的人生經歷,一文成名。我看她的文字,樸實無華,但很真實,所以打動人心。

這就說到文創環境。

以前是傳統媒體把持話語權,普通人我手寫我心的個性鮮明的作品,根本沒有生長空間。這樣的文創環境下,作文教學當然也不能逾矩,所以大家寫出來的作文,全都長著一張群眾臉。

現在自媒體時代,百花齊放,倒催生出一批優秀的寫字人。可惜最近也有收緊的趨勢,令人遺憾。

好的有個性的作文,應該是在深味生活的基礎上,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誠懇地表達出來。至於文辭是否優美,倒在其次了。


毫米


很高興能夠回答關於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現在很多小學生寫作文,非常痛苦,寫一篇作文要一個兩個小時。他們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寫什麼?作業必須完成,怎麼辦?有的同學就找作文書抄或者上網搜索,或者就是記流水賬。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原因呢?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學生生活太單調。有時間要麼玩手機,要麼看電視,很少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生活當中的積累太少。我們都知道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生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師在講作文的習作的時候,很多都會用一篇範文來引導學生習作。這個時候就給學生創造了千篇一律的機會,本來他們就沒有素材,這個時候好不容易來了一根稻草,能不借來用?

前兩天悟空問答裡面講武漢一個小學生語文期末考試90分是全班倒數第一名,可想而知第一名多少分?我們這裡期末考試語文最高分99.5分。也就是說作文扣了0.5分,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期末考試的語文卷子中作文的批改都是沒有全部認真的批閱。學生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會說:寫作文的時候,開頭和結尾認真寫,中間隨便把字數湊夠。就能拿高分!!

我們現在的語文學習很多時候抓的是字詞的聽寫。孩子缺乏理解能力的訓練,孩子多讀點課外書,字詞句的能力自然上去。所以我們要寫好作文,不光要掌握寫作的技巧,還要多注意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留意生活。還要樹立一些很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中心。有的同學寫作文的時候,停停寫寫,不能一撮而就,這是不對的。我們寫作文先要構思好寫什麼?然後採取什麼寫作順序,重點寫什麼?要一鼓作氣!



傳奇人在


的確,現在很多小學生的作文從書寫格式到內容題材大都一致,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生才剛開始學習寫作,處於模仿階段,再加上所學的詞語不多,閱讀的文章以課本內容為主,所以他們在寫作時就會感到無話可寫,只能借鑑作文書上的例文來仿寫,當然就會出現雷同。



第二,在這個以分數為主的時代,作文分數的高低決定著你的語文成績,可是那麼多篇作文讓一個老師在很短的時間內認真批閱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在給作文打分時,很多老師首先會看你的作文字數是否夠,其次再大概看一下開頭語句是否通順,就大概給一個分數,所以老師在平時輔導學生作文時也會依此為重點,學生為了能多寫一些,就會像記流水賬似的加字。


第三,寫作是和平時的閱讀積累是有關的,可是現在的學生作業負擔大,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不夠,再加上平時生活中很少接觸學習之外的事,就談不上生活感悟等,缺少創作素材,那在寫作時只能是依據課本或作文書上的題材來寫,出現作文千篇一律就不難理解了!


數學伊甸園


中學生的作文是否千篇一律不太清楚,但別出心裁的肯定也有,畢竟現在妙筆生花的理科生也大有人在了。我們家只有小學生一枚,就從小學生的角度去聊聊吧。

女兒二年級的暑假,學校組織過一次親子作文班,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上課,回家一起寫作文。那次的作文課,主要教孩子們寫記敘文。課堂上,老師從怎樣開頭,怎樣寫中間,怎樣結尾,哪裡要詳寫,哪裡要略寫,怎樣確定立意,怎樣用修辭等等,很詳細的教孩子們如何寫好一篇文章。每一堂課結束後,老師都會佈置作業,文章名稱是統一的。

對剛開始學寫作文的孩子來說,要組織出一篇文章只能是模仿。課堂上老師怎麼講的,舉了哪些例子,他們很容易換湯不換藥的套用。這其實也無可後非,畢竟誰都不是天才。這種統一的命題,統一的寫作公式,統一的行文技巧,很容易寫出看起來千篇一律的文章。

但越往後,越到高年級,隨著孩子們的閱讀量還有生活經驗的差異越來越大,慢慢地,寫作水平的距離也就拉開了。閱讀量大的孩子,好詞好句積累得多的孩子,有比較多的生活體驗的孩子,喜歡動腦筋思考、愛寫日記的孩子,文章可能會相對出彩一些。

所以,到了高小甚至中學還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的孩子們,要麼,是還沒有找到寫出“爆款”的方法,要麼,就是對寫作文沒有太大興趣,只是為了交作業而完成任務而已。

愚見,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海涵🙏🙏





諾婭文心


當下中小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現象的確存在,這正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惡果。

我是一名高中的語文老師,教學將近30年了。我主張寫作文應該是說真話,寫真事,表真情。作文呢,不講究套路,甚至沒有章法,學生自願去學習,願意怎麼學就怎麼學,願意怎麼寫就怎麼寫,那麼平常的考試呢也要以此為標準來判定學生,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逐漸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會保持高漲,也就是說學生呢才願意寫,能夠寫出好文章。

有的學生他不願意寫,但是如果這個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他有一個喜歡的筆友,他願意跟他交流,願意寫信,那麼這樣的文章也會打動人,也會感染人,這也是對寫作能力的一種鍛鍊,但是這種方式,在中學階段是不可能大面積推廣的。也就是說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非常關鍵的。

但是事實上,現在的寫作卻不是這樣,老師從小學就開始給孩子們立規矩,應該這麼寫,應該那麼寫,應該選這樣的題材,不應該表現那樣的題材,結果呢,就把一個個的套子,一個個的框框,把孩子給束縛住了,孩子按照這樣的思路往下走。而老師在閱卷的時候千篇一律的,也是按照某一個套路去看待學生的文章。這樣學生,思想上,被束縛住了,寫作的技巧和方法上被限制住了,寫出來的文章就難免會雷同。

有時我痛心疾首的在想,我們這些年其實教學生寫作文就是讓學生說假話,說套話,說空話,說一些沒用的話,其實,這是多大的浪費呀?還不如讓學生願意怎麼寫怎麼寫,願意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願意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這樣,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很可能作用更好一些。

學生寫作雷同,責任在教師,責任在我們這一個浮躁的社會。因為我們沒有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因此我們可以暢想,什麼時候當這一切環境都改變的時候,人們不再把寫作當成獲取高分數的唯一目標的時候,我們的學生寫作很可能就會出現讓人欣喜的變化了。

我是一名教語文的老師,很期待能夠跟大家一起溝通交流,我們共同進步。


焦老師講教育


作為一名一線語文老師,來聊聊自己的見解,這種現象是的確存在的!

從小學角度來說,作文經常考的無非是寫人記事狀物,然爾摸清規律的孩子們,就開始放起大招來了。

“不是都說作文難嘛,我怎麼就不覺得呢,你看看我,一篇作文寫四五年都不用變,照樣沒問題!”

這種情況我就經常遇到,特別是在全區統考這樣的批閱試卷中,更是讓你痛不欲生啊。比如說,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

好嘛,我了個神啊,全區三千多名學生,我在批閱作文時,都快要瘋了,怎麼形容呢?早點吃完,就開始了作文批閱工作,看完扶爺爺過馬路,過了五分鐘又一篇過馬路,再然後就開始不停地過馬路。我的神啊,我們上學時就寫過馬路,我剛上班時作文還在過馬路,到了正規統考時,還在過馬路。

這樣的沉舊素材,如何能夠提起興趣啊,也幸運我早點吃得少,要不然得以一百八十邁的速度衝向水房啊!每次批閱作文,越到後面越是一種煎熬啊!

當然,這種情況跟孩子缺少生活經歷是有關的。現在的孩子是被關在鋼筋水泥房裡長大的,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少,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沒有生活經歷,又不懂得留意身邊的點滴,沒辦法只能借鑑所謂的爛大街的滿分作文選,於是,一個過馬路寫了四五年,都不帶換的!

你說,又是誰的錯呢?

當然,這種情況,只是一部分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是非常優秀的,閱讀他們的作文就如同欣賞一場文學盛宴般,讓你精神倍爽兒!

如若不然,每篇作文都如此得千篇一律,這還怎麼得了?

列位老鐵們怎麼看呢?


說文寫作


學生寫作基礎差,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個問題在實際教學當中,高年級老師埋怨低年級老師教的不好,初中老師埋怨小學老師對作文缺少指導,高中老師埋怨初中老師給的全是套路。

我就是不知道,大學老師是不是也埋怨高中老師教的學生,作文中沒有思想。還有小學低年級老師又埋怨什麼?只能說是小學生的素質和家庭教育了。

實際上學生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很正常的事情。

(一)學生的年齡相仿

年齡相仿那麼孩子們的思維水平是差不多的,所以思考的事情,對事物的理解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比如說帶三四年級如果讓孩子們寫最愛的人,基本上就會寫老師啊,爸爸媽媽。如果寫媽媽的話,孩子們印象比較深刻,想要表達的肯定是在病中,爸爸媽媽,對他的照顧。試想一下,生病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是不是最為細緻?

(二)學生的經歷相似

現在的孩子高一級和低一級的經歷基本上也是相似的,上學聽課,放學寫作業,週末或輔導班或玩手機。

比如說讓他們寫一件難忘的事,或什麼樣的一件事,在高一的時候,孩子們寫的比較多的都是初中畢業的離別之情,要不有的孩子還會寫到失去長輩的苦痛,高一的時候可能有的不少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有一個比較疼他的長輩去世了,給他的影響很大,都屬於離別的痛苦。在高一階段,學生們對此的體驗比較深刻,偏向於這兩個方面。

(三)學生的積累一致

實際上現在孩子們自己的閱讀量還是比較小的。一年下來也讀不了幾本書,不是孩子們不學習,而是有些重複性的作業,質量不高的作業擠佔了讀書的時間。還有家長老師們的急功近利,讓孩子閱讀會佔用大量的時間,但是收效,一時半會兒是看不到的。

有時候老是沒辦法,學生真不會寫。老師就會教套路,還有老師會找一些材料。老師找的材料,每個學生人手一份,那麼孩子們積累的也是一致的,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就見怪不怪了。

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狀況呢?

班主任張老師認為:

(一)一定要讓孩子多閱讀。不能怕閱讀佔用其他的時間,閱讀也是學習,我們還是不能太急功近利,殺雞取卵。

還是舉例子來說吧,語文課文後邊有名著導讀,但是,孩子真正讀完這些名著的是很少的,說實話,不讀這些名著考試的時候照樣能答得上題,在導讀裡有啊,或者老師把幾個重點的,會考的問題說一說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讀書,怎麼會寫作文?靠老師教給套路和給找的那點材料,不撞車撞文才怪呢。

(二)一定要讓孩子會觀察。多觀察和會觀察真是不一回事兒。孩子們看到了好多花和樹,和看到了什麼樣的花,什麼樣的樹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的。

(三)還要讓孩子看世界。讀萬卷書,走千里路。經歷多了,我們不僅有什麼可寫,不容易和年紀相仿的同學寫的一樣了。也就是,內容會豐富好多。

我是小學班主任張老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