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前言:

關於女性,現代社會一直在崇尚這一種觀點:努力教導女性要成為一個好太太,好母親。彷彿天底下所有女人在這套言論下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卻從來沒有詢問過女性的聲音。

這一次和大家聊的是《醒來的女性》這本書,雖是小說,講述的卻是無數女性現在都在面臨的困境。

讀完全書,感慨萬千。匯成一篇書評和大家分享,聊一聊書中故事背後的意義。通過這本書,我們一起見證在命運的更迭中,女性找尋自我價值的過程。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一.前半生的米拉,一個被社會規則“塑造”出來的女人

作者開篇用倒敘的寫作手法,以“我”的視角將一個孤獨的中年女性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字裡行間中,“我”語氣平淡的更像一個觀察者,一個與主角米拉親密無間的朋友。

從“我”的觀察中,米拉完全是一個自我意識受男權壓制,被社會規則“塑造”出來的女人。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在年幼的時候,被母親用一根繩子“馴化”她;青春期的時候,男友誘她上床不成,用冷暴力“制裁”她。差一點,一群男孩利用無主之女的規則將她撕裂。

結了婚,丈夫對她的方式更像是如同在修道院一樣;而做了母親之後,周圍的所有女性都向她傳遞一個信息:好好做家務,抓好你的男人。

從始至終,米拉都被外界灌輸一個信息:如何做好妻子,做好母親。她的丈夫也承認她確實是一位賢妻良母,而米拉也曾一度認為女人的職責就是善於服務。

即便這樣使她感到空虛,並不快樂。再看看身邊的女性,其實大多都是如此。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不止是米拉,我們現實中很多人也是這樣:我們時常聽取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並對此深信不疑。

直到丈夫提出離婚,米拉才從這段十四年的婚姻假象中驚醒過來。

“妻子”不過是一個角色罷了,更何況這個選擇並不是她自己心甘情願的。

一記名為“離婚”的重拳向米拉襲來,她無處可躲,只能獨自忍受著它帶來的傷痛。米拉在一時間不知道怎麼活了,甚至一度想以死亡來解脫自己。

死裡逃生的米拉開始反思自己,她開始慢慢找到自我價值,才明白原來人生可以換個活法,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一再完成別人要求你做的任務。

只有當女性可以做到真的獨立,自醒,才不會一切都依靠男性,也不會再次因男性而崩潰

讀到最後,我才發現米拉是前文中的“我”的前半生,經歷了生活的洗禮的“我”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醒來的女性。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拒絕男人的要求,等同於擁抱孤獨。作者在童話和現實之間,選擇說實話:

不愛你的和愛你的男性對你的期待是一樣的,希望你扮演付出和服從的角色。

當然,女性的脆弱並沒有在書中得到隱瞞,米拉不是什麼女超人,她也會為自己失去的愛情惋惜。想到自己今生最後一次美好的愛情從眼前逝去,內心的不捨,無人知曉。

直到故事結尾,書中的米拉最後也不是圓滿的人生贏家,覺醒之後依然孤獨的一個人生活,感受冬日潮水般的寒涼,不同的是,她不再為了別人而去放棄自我。

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宣揚獨身主義更好,文章也不是網絡中流行的“毒雞湯”。作者只是想告訴天下所有的女性,不管是婚姻還是獨身,千萬別丟了自己的決定權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二.一個女性,會選擇被男人支配,還是帶著痛苦覺醒?

全書若只是圍繞米拉一個人來寫,未免顯得有些單調而沒有說服力。因此作者同時選取了其它幾位不同的女性,從多個角度描寫她們面臨的困境。而書中的女性大可分為這幾類:

第一類,被男性支配的女人。

書中的娜塔莉和布里斯整天將精力放在了與丈夫以外的男人身上,從婚外戀的刺激中尋找存在感。

阿黛爾要負責照料自己的五個孩子,無奈還懷上了第六胎。政府稱墮胎非法,丈夫又不避孕,生了一個又一個,成了行走的生育機器。

更糟糕的女人遇到了專制又暴力的丈夫,被整天鎖在家裡,甚至和丈夫一起外出聚會時和別人跳了一支舞回到家裡都會被家暴。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都是圍著男人,受著男人操控。

婚姻使她們窒息,可是她們卻沒有辦法離婚或反抗,因為社會在她們的腦中深深植入了一句話:

女人只能依附男人而活。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第二類,帶著痛苦覺醒的女人。

在書中,作者將這個社會里,女性反抗道路的艱難表現的淋漓盡致。

文中的莉莉,抗爭著丈夫的冷暴力,卻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即使她有著鋼鐵一樣的稜角,可是在那個收留被廢棄女人的集中營裡,只要丈夫和男醫生判定這個女人瘋了,那她永遠也逃不出去。

又或是性格強悍的瓦爾,嘗試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是當她女兒身上發生侵犯案件的時候她才明白,性別歧視是那個社會懸在每個女性頭上的一把刀。

女性備受歧視的大環境裡,一個女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僅沒辦法維權,還會受到其他男性的嘲笑。

在為女性抗爭的這條路上,瓦爾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犧牲者。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書中並不是所有女性都是這麼悲慘,其中凱拉、克拉麗莎這幾位稍稍年輕的女性顯得比其他人稍顯的“幸運”了些,脫離了平庸的家庭主婦,可以從事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們的幸運不是偶然的運氣,而是與自己的經濟獨立密不可分。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權運動的興起,本書恰好創作於這個時間。由於時代的衝擊,社會逐漸開始接納女性。儘管社會給女性提供的都是一些邊緣性的工作,但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可以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來養活自己。

社會對女性開始認可,女性再也不用擔心離開了男人自己就會餓死街頭。

經濟獨立是女性“自我覺醒”的基礎保障,就像最開始的那個故事一樣,若米拉離婚時沒有得到部分財產,她連最起碼的生存都難以保障,又如何去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在那篇故事的結尾,米拉沒有再去找別的男人來束縛自己,也是因為自己有了經濟獨立的能力,有底氣可以養活自己。

可能一個人的孤獨略顯瘋狂,但卻比當一個被困在籠中的“金絲雀”要強。

三.男性並非十惡不赦,只是雙方互相併不瞭解

現在好多人錯以為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作品,必然鼓吹兩性之間的矛盾,號召女性和男性對著幹。

但在《醒來的女性》這本書中,更多表現的是千瘡百孔的婚姻,並不是樹立雙方的矛盾,而是客觀的表現出男女二者之間的差異。

作者並沒大肆批判拋棄米拉的丈夫,而是借米拉之口說出:“我並不是真的瞭解他,也沒法知道他在婚姻中的感受。”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正如小說中一貫表達的觀點一樣:“其實男人和女人,並不是非常瞭解對方。”

正如男人渴望女人貌美如花同時可以打理好家務,彷彿是千百年來婚姻中所約定俗成的,根本不需要溝通和協商。

難道所有男人都是這麼自私的人麼?作者在書中交代了這些男人的成長經歷。

米拉的丈夫,從小媽媽就教育他不要把手放在被子裡,以免產生淫慾。在家庭裡,嚴格的教導他有意識地剋制自己,這也讓他失去了熱情去關懷自己身邊的人,以至於做出對米拉的傷害。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而把妻子送入精神病院的卡爾,自己是單親家庭,為了生存,腦海裡唯一的目的就是拼命幹活。卡爾是一名機械師,他對待婚姻的態度也像對待一部沒有感情的機器,所以無法體會妻子對家庭溫暖的渴望。

書中沒有一個十惡不赦的男性,在女性看來的“冷”是男性成長中後天的經歷。在男權社會長大的他們也會自然而然會做到這一點,然後將這套展現男性話語權的生活方式帶到自己生活中來。

結語:

其實倘若女性希望提升自己的權益,離不開人類的另一半男性的支持。

拋開女權威脅論,女性權力並不是威脅,還請男性多傾聽女性的心聲。

《醒來的女性》:好男人成就女性,蠢男人才會“綁架”女人

男權和女權不是水火不容,其實兩者之間可以平權,講平等而不敵對。我們需要的不是勢不兩立,而是兩性之間的相互體諒,這樣對男女雙方都好。

越來越多的女性在“醒來”,雖然過程很苦,但是我們仍需砥礪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