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我不是蘭州土生土長的人,但已在金城生活了40餘年,直到2007年才第一次聽說“九州臺”這個名字,因為本世紀以前,那只是一道城牆似的山脈,除了白塔山,其他的山樑基本上都是荒山禿嶺。隨著南北兩山綠化建設成效、文廟、文溯閣、羅九公路、北濱河路相繼建成,九州臺才漸漸名噪金城。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蘭州是一座狹窄的小城,南北兩山夾一條黃河,人們生活的土地是黃河淤積地帶,黃土深厚。

那時我們正與甘肅博物館、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蘭州文物所共同編纂《甘肅出土魏晉唐墓壁畫》和《敦煌百年圖錄》。一天,與幾位主編務虛閒聊,忽然聽見敦煌研究所所長鄭炳林先生提起“九州臺”“文溯閣”。記得那會兒他是因感嘆九州臺的靈氣宜於修心養性而發出“好想在那裡建一所寺廟”的暢想,卻在我心中埋下一顆神往的種子。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鄭炳林先生在敦煌學研究領域已經頗有造詣了。


我猜想那裡一定山清水秀,林廕庇日,深谷空寂,若古剎鐘聲響起,必然引來香菸嫋嫋,遊人摩肩擦踵的盛況。及待2016年我獨自前往登上神秘的九州臺,才發現鄭先生所言所想極有前瞻預測。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蘭州的文廟坐擁一座小山。(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的山水雖然沒有南方的青秀,林木雖然沒有南方的茂盛,確有一種南方沒有的天高雲淡、深谷幽壑、大河不返的空靈靜寂,令人頓然雜念皆去,物我兩忘。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九州臺靜謐而空曠。

廟不必如寺,有一處瞻仰大禹、老子聖容之宇即可,何況山上早有一座廟宇存在,雖是仿建,卻是真正的清朝古剎,廟中不單隻供奉了老子,而且匯聚了萬年以來千古帝王、聖人賢哲、百家之尊的傑出代表石雕塑像40餘尊,是一座凝聚華夏文化靈魂、展示華夏文明脈絡的“文廟”,今稱“蘭州國學館”。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文廟內孔子雕塑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文廟南依山崖而建,坐擁一座小山,居高臨下,北距文溯閣300多米,與南山三臺閣遙遙相望,內有40多位先聖之靈聚藪,豈能不“仙氣氤氳”呢?我想有先聖的靈魂相守,文溯閣《四庫全書》將福祉永祺,金城人民永遠沉浸在濃郁的華夏文化氛圍中。

文廟坐擁一山,仙靈聚藪

文廟南門內欞星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