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上,伴隨著恢弘激昂的《鋼鐵洪流進行曲》,100面功勳榮譽戰旗重新集結、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成為此次規模空前的大閱兵重要亮點之一。

本系列文章將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為您逐一介紹這100面戰旗背後的歷史,由於能力、時間與精力所限,內容依然可能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並接受我們最誠摯的道歉。

100面功勳榮譽戰旗背後的歷史(7)——模範黨支部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模範黨支部”授予稱號時為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3連。誕生於1927年黃麻起義,戰功卓著,先後被授予“模範黨支部”“黨支部建設模範紅三連”榮譽稱號。

1940年春,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周邊形成了國民黨、共產黨、侵華日軍三方軍事力量犬牙交錯的局面。日軍要奪取整個華北,首先要佔領山西。中條山雄踞黃河北岸,有大小渡口數十個,是華北的南大門,也是晉豫陝三省的屏障。

當時,蔣介石頑固派閻錫山手下朱懷冰部掀起了反共高潮,八路軍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

黨中央和毛主席審時度勢,決定派朱德總司令南渡黃河赴洛陽,與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進行談判,爭取衛立煌支持八路軍抗戰,一致團結對外。

1940年4月25日,八路軍129師挑選了一個裝備良好的加強連擔任朱德總司令的護衛,在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委員王葆真的陪同下前往洛陽。與朱德總司令同行的有:朱德總司令夫人康克清、八路軍總供給部政委周文龍等。

385旅769團3連接受了護送朱總司令去洛陽與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談判的任務。“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誓死保衛朱總司令的絕對安全!”臨行前的動員大會上,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千叮嚀萬囑咐。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朱德(中),衛立煌(右)

護送途中,部隊巧妙通過險象叢生的日寇封鎖區,安全進入國民黨軍隊防區。李長林在回憶錄中寫道,每天宿營,他們除按時向黨中央報告情況外,還同時向國民黨政府發報,公開我方行動。

到達洛陽後,面對國民黨提供的錦衣玉食和金錢美色等諸多誘惑,黨支部及時組織召開支委會。“一定時刻保持警惕、增強抗體,決不能淪為酒綠燈紅的‘俘虜’,不能被‘糖衣炮彈’擊中!”支委會上,大家形成共識,“圓滿完成特殊護送任務,堅決維護黨和軍隊聲譽!”談判結束後,3連奉命徒步返回太行山根據地。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衛立煌將軍

衛立煌,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在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圍,在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建國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朱總司令和衛立煌在晉城談判的重點是,重新劃定雙駐軍的防區:以臨(汾)屯(留)公路及長治、平順、磁縣之線為界。其界以南為國民黨中央軍防區,八路軍主動退出林縣、陵川、長治、壺關、晉城、陽城、沁水、高平及河南北部一大片地區。其界以北包括河北省和山東、河南邊界的一大片地區為八路軍的防區。這對於共產黨、八路軍在晉冀魯豫邊區建立、鞏固和發展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提供了合法的發展環境。自“西安事變”以後,蔣介石才承認了一個陝甘寧特區。如今的晉城談判使蔣介石又不得不承認晉冀魯豫邊區這個事實。這就是朱總司令和衛立煌在晉城談判訂立的“晉城劃界協議”。

“晉城劃界協議”成功訂立,是抗日統一戰線一項具有重大意義成果。從此,第一次反共高潮結束。在華北地區國共雙方在抗戰期間就再沒有發生過較大的衝突。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返回的路上,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3連官兵緊緊團結在黨支部的周圍,擰成一股繩,黨員分頭帶領大家到老鄉家裡摸情況,聯繫群眾,講抗日道理,宣傳八路軍的抗戰決心,爭取民眾支持。就這樣,在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全連官兵憑著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克服艱難險阻,衝破了國統區的層層封鎖。而且他們經過澠池、垣曲等地時,將封鎖在國統區兵站的人員收編為1個連;經過中條山時,又將活躍在該地區的游擊隊編為1個連,帶著他們(近乎一個營)一起勝利回到太行山革命根據地,隊伍不僅經受住了考驗,還越發壯大,體現出了"老八路"的過硬素質。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模範黨支部”榮譽稱號

1941年11月,連隊黨支部被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授予“模範黨支部”榮譽稱號。

該連在解放戰爭中,隨所在團在晉冀魯豫野戰軍麾下戰鬥,1949年改編為11軍31師91團3連。

1951年該連隨31師91團在12軍戰鬥序列下入朝參戰,特別是在上甘嶺戰鬥中,3連浴血奮戰,打退當面美軍多達18次瘋狂進攻,全連只有李萬喜等三名指戰員倖存。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上甘嶺

戰後以三名勇士為基礎,91團又重建了3連,1969年,3連隨所在部隊改番號為12軍36師106團3連。

2003年,隨著36師縮編為旅,該連也成為12集團軍36旅摩步1營3連。

薪火接力傳承,光榮仍在延續。2006年6月,連隊參加集團軍崗位練精兵比武考核,取得6個項目中的4個第一,總分遙遙領先。同年,連隊黨支部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原南京軍區授予“黨支部建設模範紅三連”榮譽稱號。

2013年,三連由步兵連轉型為特戰連。面對新的使命任務,心懷對黨的絕對忠誠,三連黨支部帶領官兵刻苦錘鍊能打勝仗的本領,努力鍛造特戰尖刀連隊。近幾年來,連隊連續3年榮立集體二等功。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2017年軍改後,該連隸屬第71集團軍“戰虎”特種作戰旅。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戰虎”特種作戰旅風采

閱兵百面功勳戰旗歷史—“模範黨支部”名揚軍史 鐵心向黨永追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