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的區別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的區別

行政決策是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為履行行政職能和目標而選擇並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決策就是為了實現公共目標而定的大方向。行政決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環節和各項運行職能的基礎,行政機關如果沒有決策,就談不上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實現。一個組織當中需要一個合格稱職的領導者來扮演整個組織的領航員,而一個領導者面臨一個問題放在面前時,決策成為他的首要職責,針對的問題不同,自然決策的方式就會不同,而我們今天重點來講一講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

程序化決策也叫常規性決策,指按照既定程序或方法處理常規性或重複性的問題的決策過程。它屬於日常工作範圍,有一套既定的流程或方案來解決問題。比如一個交警因執法不當引起了不必要的社會輿論,而這時公安機關針對該交警的不當執法有一套完善的處理機制來解決問題的,比如進行內部黨紀或行政處分、停職,及時公開處理信息,召開新聞發佈會平息輿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程序化決策廣泛存在於各項行政活動當中,主要是針對例行問題作出的決策,有先例可循,嚴格按照過往的處理程序來實現行政目的即可。

非程序化決策也叫非常規性決策,指面對新的、首次遇到的或特別複雜的問題而無常規可循的決策過程。比如最近極為嚴重的新冠肺炎,引起了極大的社會輿論和社會恐慌,全國各地方政府針對這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本都屬於非程序化決策,無先例可循。非程序化決策多出現於較高的決策層次,也就意味著領導者的層次越高,越多進行這種非程序化決策,遇到的問題難以處理,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要求決策者具有較強的判斷力和創新性。

在實現公共目標的過程中,決策類型的多樣化給了一個領導者較多的選擇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突發的情況會很多,就意味著衡量一個領導者應急能力的恰恰是非程序化決策。在各行各業當中,所有的領導者其實都在面臨較多的非程序化決策,時代的發展也需要非程序化決策來奠定相應的理論基礎和發展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