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恐慌幾時到頭?

(本文由公眾號散戶特訓營《baguazhanfa66》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每週一至週四晚上7:30,週五8:30直播,當下行情分析,與你不見不散。


美股恐慌幾時到頭?


在疫情和油價的雙重黑天鵝下,美股“特朗普熔斷”對全球主要投資市場風險偏好形成強烈打壓。目前壓制美股情緒的有四大因素:疫情恐慌、石油、流動性以及美股自身問題的充分暴露,我們分別展開。


1)疫情恐慌或在10日內到達峰值


特朗普從否認疫情到逐步意識到疫情嚴重性,終於開始採取正面措施積極應對。


美國時間3月13日,特朗普宣佈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時間17日週一下午,舊金山市長London Breed宣佈“shelter-in-place order”,為遏制新冠疫情蔓延,從16日午夜至4月7日,除非有不得已需要外出的重要事情,要求居民留在家中。本次“shelter-in-place”在美國曆史上前所未見,涉及舊金山,聖塔克拉拉,聖馬特奧,馬林,孔戴科斯塔和阿拉米達,影響的總人口超過670萬。


我們認為,美國舊金山封城與我們的“武漢封城”可作類比,Bloomberg story count對市場指數走勢具有指導意義。


在1月23日武漢封城後一週,受社交媒體上各式說辭影響,社會情緒較為不安。


東吳證券使用Bloomberg的Story Count板塊,把“中國疫情”作為新聞檢索詞,作為一個疫情在中國開始蔓延時的“恐慌”指數。1月6日,第一個關於“中國疫情”的新聞出現,新聞數量在2月4日達到頂峰,然後開始下降,同時社交媒體上的各種言論也逐漸平息,而2月4日恰好是短期A股的最低點。


美股恐慌幾時到頭?


美國分級診療體系和基礎醫療設施完善,在選擇端正態度應對疫情後,東吳證券認為美國或有機會在10日內穩定民眾恐慌情緒,股指拋壓將屆時減輕。


美股恐慌幾時到頭?


2)石油囚徒困境


在一個提供同質化標準品的市場上,理應只有成本最低者獲得最開心。但近幾年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卻是完全成本在40-50美金/桶的美國頁岩油市場份額持續攀升,搶佔OPEC+俄羅斯的原油市場份額。


美股恐慌幾時到頭?


這一不合理現象需要在減產國預期穩定需求下限產可以提振油價,並且漲價收益超過減產損失時才能成立。


在新冠肺炎的衝擊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預期強烈,需求萎縮下減產提價效果存疑。


當俄羅斯和沙特都預期到這一點時,合理的選擇自然是開足馬力多產油,搶佔市場份額。


本次石油大戰在不爆發局部戰爭的前提下,可能以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出清為代價。


低油價在直接打擊了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同時,也間接加速了美國經濟衰退。


首先疫情已經導致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速很不樂觀,此時油價暴跌又強化了通縮預期,削弱了聯儲降息對經濟的刺激效果。


其次頁岩油類債券佔美國企業債比重很高,低油價導致其違約風險大幅提升和債券價格暴跌,引發了大量高槓杆對沖基金不得不被動降槓桿,這又進一步放大了整個債券市場的波動率,並帶來更大的拋壓。以至於上週美債出現了山呼海嘯般的賣盤,倒逼聯儲不斷緊急降息救市。


3)流動性


所有的經濟問題最終都會在金融市場得到反映,所有金融市場的大幅下跌都註定伴隨著流動性的問題。


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也會跌成問題,並通過各個金融市場之間的複雜聯繫相互傳染。


從1929大蕭條中的銀行擠兌,到2008年次貸市場爆炸衝擊信貸傳導,莫不如是。


這裡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類似2008年的流動性危機會重現嗎?0利率後美聯儲真的無能為力了?


東北證券付鵬認為,2008年的經歷經驗告訴我們,對於美聯儲而言,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永遠不是問題,工具箱裡面工具不夠了也不用擔心,美聯儲是整個美元貨幣體系的創造者,各種工具可以隨時的創造出來,唯一他們考慮的的是此時要不要救助的,怎麼救助,是否及時救助的問題。


2008年之所以牽連廣泛,在出手救助這個層面當時的保爾森團隊在道德風險,政治風險,救助手段時機上面都有所猶豫,整個事件的發生迅速,滯後的選擇導致了市場風險的急增,最終還是選擇力挽狂瀾,在最後的行動中似乎也有著一種政治考量,倒逼政客們面對巨大的危機不得不站在一起。


而從近期美聯儲的果斷出手(有用力過猛之嫌)來看,現在的美聯儲一不缺經驗,二不缺工具(如CPFF、AMLF、PDCF、TSLF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三不缺決心來解決市場可能的流動性危機。


換句話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最終都不是問題。但美聯儲為了規避道德風險,在政策節奏上的考量可能造成市場階段性痛苦。


4)美股自身問題


回購支撐下的槓桿牛不可持續和ETF大規模發展造成風險釋放時的踩踏加速了美股的下跌。某種程度上像我們2015年槓桿牛的崩盤。


綜上,美股在四大因素壓制下快速下挫,石油問題長期存續,恐慌情緒可能在未來10天內達到頂點,流動性問題取決於美聯儲的政策節奏,槓桿牛等問題需要充分下跌來消化。


個人判斷,美股暴跌對A股的壓制可能在近期(5-20個交易日)逐步減弱乃至消失。


但此次美股市場的長遠影響不容忽視。興業張憶東認為,以一個季度到半年這樣一箇中期以及一年以上的長期來看,中期股災有可能結束,但是危機將蔓延到歐洲的債務市場、美國的債務市場。


所以,股災結束,危機繼續。當然這個危機已經不是流動性危機,而是開始向海外的實體經濟進行蔓延了。這是從中期的角度來說,要小心股災之後整個債務風險的暴露。


一年以上的情況,歐美經濟去槓桿以及金融去槓桿是必然的,明後年海外市場會繼續保持低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