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會漲價嗎?

凡人農夫


糧食價格和農產品價格一直是農民比較關心的問題,畢竟價格決定了農民種地的收益,我國現在的農產品政策是保障基礎急需糧食的自給安全,同時需要進口一些農產品來補充我們國家的農產品不足。那麼有人就說了,既然我們自己也能種地,生產農產品,為什麼還要從其它國家進口?如果不進口糧食和農產品會是什麼價格呢?

先來看看我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大豆,我國在18年-19年進口大豆預估是9385萬噸,這麼大的缺口是我國不能自主生產和解決的。如果大部分土地去種植大豆,那麼就沒有耕地來生產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相比較而言,大豆的重要性遠遠低於水稻、小麥產品,所以我們國家只能放棄大豆而保障水稻、小麥等主糧安全。

再有,我國進口的大豆主要需求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用於榨油,一個是用於作為蛋白飼料飼養家禽,如果大豆不進口,我們將面臨著9000多萬噸的缺口,這樣的缺口會導致我國的大豆產品價格暴漲。

但是人們不能單純地只看到大豆價格暴漲了,但是由於大豆缺口過大,大豆暴漲會帶動豆油的大幅度暴漲,同時人們吃的豬肉、雞肉、牛、羊肉等需要大豆蛋白作為飼料的肉類價格也會因為飼料的上漲而大幅度上漲。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連最基本的人們日常消費品都會大肆暴漲的情況下,那麼我國百姓的生活花費會大幅度攀升,這將不利於人們的生活幸福和安定團結。

所以說,我們不能單純地從某一個農產品的價格來看待問題,農產品價格是制約市場價格變化的基礎,是和人們的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基礎。大豆是這樣,玉米等其它農產品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說,相關部門都會積極控制並穩定農產品價格。避免過度上漲,給人們生活帶來負擔。

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會漲價嗎?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漲糧價是要跟國外同樣才行。單個漲價是漲不起來的漲幾備也不夠農民要求。古老方式種地沒法養活農民。


王耀東20


目前我國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年輕人都往城市跑,留在農村的只有老人和小孩,所以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最根本因素還是因為糧食價格上不去,農民辛辛苦苦一年耕種可能賺的錢還不走,外出打工一個月掙得多。所以現在種植糧食的人是越來越少了,農村土地大量被拋荒,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種地不賺錢,那麼農民又怎麼可能有積極性留在農村去繼續種地呢?根據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來看,平均每個人的耕地面積只有1.2畝,如果是一個4口之家的話,耕地面積最多也不過5畝地。那麼光靠種植糧食,這點錢,可能只夠解決溫飽問題,很難賺到錢。在如今這個消費水平,不斷上漲的社會,僅僅靠種地為生的年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其實很多人認為,我國的糧食價格上不去,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糧食,導致我國自主糧食,難以銷售出去,所以價格就很低。當然這肯定是一個主要方面,因為畢竟外國的糧食生產都是機械化為主,糧食生產成本比較低。而我國的糧食生產方式主要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為主,以小作坊的生產方式,規模小,勞動力大,所以生產成本明顯要比國外高很多。相比之下,國內的糧食競爭力就會大大降低很多糧食加工企業,肯定會優先選擇,成本較低的國外糧食,而不會願意花高價去收購國內的糧食。


題主說的,我國不進口國外農產品會不會導致我國的糧食和農產品價格上漲,這個肯定是必然的。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來往最主要的就是靠經濟維持,那麼國家之間互相進口出口產品是維繫正常關係的主要方法之一。

雖然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但是我國又同時是一個人口大國,對糧食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只靠本國的糧食生產來看是遠遠無法滿足本國人口對糧食的需求的。大豆就是我國產量比較低的一種農產品,所以我國的大豆,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因為大豆是主要的除了肉類,奶製品以外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而且我國大量進口國外的糧食,其中最大的進口量就是玉米,這也是我國為什麼玉米價格這麼低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國的糧食加工企業,首先肯定會選擇進口國外的低價玉米,畢竟國外的玉米價格,相對於國內來說確實廉價很多。企業想要賺錢,必然要從生產成本上入手,那麼選擇進口國外的低價玉米,肯定是他們的首選,而不是花更大的價格,去收購國內的玉米,控制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是每一個企業都在追求的目標。

所以你根本不可能去說服一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花更多的錢去收購國內的農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我相信在未來我國的糧食生產也會越來越趨向於機械化,規模化,到那時,糧食的生產成本就會大大降低,那麼糧食的利潤空間就會加大。這樣本國的糧食競爭優勢才會明顯,國外的糧食進口量減少就是必然的趨勢。


少三番


要重示農業的發展,目前情況長期下去,中國這麼多人光指望進口糧食,萬一對方突然不賣了,想想太可怕了。


捷達搬家公司


如果不進口國外的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肯定會漲價,而且不是現在的價格,是成倍的上漲。當然這需要分一些品種,至少糧食價格會上漲,而且會翻倍的上漲,對其他農產品要分農產品的品種,畢竟我國也有一些農產品是出口創匯來增加農民的收入。



比如說我國大豆價格目前比較低迷,而且還是有價無市,但如果不進口大豆的話,大豆的價格會成倍上漲,甚至大豆將會成為一個金豆的市場行情。我國今年大豆的預計消費量在1.1億噸,而且每年進口大豆在9000多萬噸,我國每年生產的大豆只有1000多萬噸,如果不進口大豆的話,這麼大的產量將會直接拉昇大豆的價格,畢竟1000多萬多萬噸只佔了10%左右的消費量。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大豆價格至少能上漲10~20倍,也就是說幾十塊錢一斤的大豆,簡直成了金豆了。當然大豆的價格上漲,農民就會把大豆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提高大豆的總產量,會逐步降低大豆的價格,這就是用種植利潤來引導種植產業結構調整。



對於玉米,水稻,小麥等我國大量生產的農作物價格是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動,畢竟我國對這種幾種農作物進口量不是太大,而且目前庫存的壓力特別大,所以價格不會出現大漲的行情。但是如果不進口糧食的話,我國就有那麼多的土地,比如說玉米和大豆屬於輪作的農作物,大豆的種植面積擴大了,玉米的種植面積就減少了,相應的玉米總產量也就增加了,我國每年的玉米消費量在2.5億噸左右,這樣玉米的今年總產量只有2.3億噸,有2000萬的缺口量,所以玉米的價格也會上漲。同樣其他的農作物一樣是這種道理,價格不上漲都不行啊,因為有消費就有需求市場,有需求市場就有價格的上漲。

其實對我國其他的農產品而言,特別是蔬菜的價格我國是有一部分靠出口創外匯賺錢的,至少加工了一些蔬菜產品,畢竟我國是是生產蔬菜的最大的國家,有好多的蔬菜都需要出口來創匯才能賺錢。還有一些柳編加工也是靠創匯來賺錢,因為我國的消費比較低,外國對於這些,有機綠色無公害的產品是急需求的,這就是外國人與我國消費者消費觀念不同的主要原因。



總之,我國有13.7億人口的消費大國,對於糧食和農產品的消費量是相當巨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玉米的消費量,大豆的消費量,豬肉的消費量等等消費總量都是全世界第一的消費國家。而且我國就有那麼多的土地,生產的糧食和農產品就有那麼多,此長彼消,總產值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不進口外國的糧食,我國的糧食價格將會出現大漲的行情,這一點毋庸置疑。

當然糧食價格出現了大漲,其帶來的社會的副作用就是其他產品的價格也會出現大漲的行情,而且影響到了消費者的消費利益,特別是上層階級的消費利益,會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會影響到國計民生,甚至國家的安全。所以這只是一個假設的行為,不可能實現的,畢竟現代社會是互利共贏,互惠互利,取長補短,和諧共處,和諧發展。這也是一帶一路的總體的思路和規劃,與世界人民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宗元三農堂


依我個人的分析和判斷,從國外進口農產品是大勢所趨,畢竟我國一些農產品仍有很大缺口,尤其是諸如大豆、食用油原料來源的缺乏,我國人口基數大,而食用油和豆粕的嚴重短缺,極不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養殖業的發展。

一旦停止從國外進口農產品,大豆和食用油的缺乏,為了滿足國內的需求,必將對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增加油菜、大豆的種植面積,從而也會影響並減少主要農產品水稻、小麥的種植面積,連鎖帶來水稻、小麥主產品的總量下降,糧食供需更可能帶來緊張。



由於我國大豆、油料等的嚴重缺乏,因此對種植結構性的調整,也會帶來大眾生活水平的下降,這也是因為滿足國內糧食水平的需要,綠色優質而產量相對低的種植面積將會減少,否則造成糧食的短缺而會帶來諸多的社會的不利和不穩定,農民朋友選擇產量高的普通糧食品種來種植,大眾的生活品質的下降也將必然不可避免地產生。


而其它國內諸如肉類等農產品的缺口,也是主要依賴於耕地生產的各種農作物來源的生產,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少,而不從國外進口,主要水稻、小麥等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產量必將受其影響而減少,諸位以為呢,歡迎留言評議!


老農話三農


肯定會漲,我們國家糧食不夠供應,大家算一個帳,十四億,每人每天吃半斤主食,就是7億斤。我們國家消耗相當驚人還要加工飼料,喂,雞鴨魚鵝,豬馬牛羊。

十年連增,那是吹的!地就那麼多!一畝田小麥最高產量1200斤一畝!水稻1300個左右一畝。我種了20年地,沒收過這麼高產量!怎麼增,從那增。


現在佃dian農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漲!如果糧食、肉食都不進口了,短期內肉、蛋、奶、水產品會暴漲,而且會給中國農業農村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1、穀物類漲幅略小,因為小麥、水稻作為人的“精細口糧”,我們目前產量還可以。

2、肉、蛋、奶、水產會成倍增長:這才是我們國家進口的核心!進口肉食大家都能理解,是為了保“民生”而打壓國內市場價格。但大家就沒詳細瞭解中國到底進口了些什麼“糧食”?其實就是以提供給飼料企業和養殖場的飼料原料糧為主!不管是蛋白類的大豆、魚粉,還是能量類的玉米,都是為中國各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服務的。不進口了,中國又沒作好“自產”準備,一直以養殖企業提供的肉、蛋、奶、水產等全面上漲是一定的!

那麼,我說的“連鎖反應”是什麼?三大看點:

一、養殖企業自動垮臺關閉:他們會把本來在他們手中不盈利並虧損的養殖業主動交還新型農民。目前雖然飼料企業提供的飼料和養殖場使用的飼料不能保證畜禽產品品質,但除飼料廠外沒有養殖企業是盈了利的!環境汙染還相當大。

二、如果國家重視,會從根本上落實“家庭農場”模式。種養結合,能構建“農業經濟綜合體”的“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民家庭會很快出現。過去由“進口”所產生的種歸種、養歸養的“切割式農業”會很快消失。誰有本事能只種幾顆糧就發了財的?不可能!

三、無汙染環境好了,土地地力有有機肥也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提升了,肉、蛋、奶、水產品質提升了(本身這些就是應該分散到種植業中去提供有機肥和回收農副產品中不能上市的部分)。這個時候價格才會回落到正常水準!(2——3年調整期吧)。有人裝著有學問,曾經反駁過我:你知道中國一年需要多少噸豬肉不?我今天又問他:你知道我們國家年需7.5億頭肥豬怎樣分配到耕地面積才能保證農民均衡不?每畝地最多分配0.4頭!

那,太好太好……農村全面復甦,不再扶貧了;城市人口不再無計劃增長,就業也不愁了!各自都有個溫暖的家……

美夢……文章已經被拿下了,觸及到利益集團了……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目前不是進如不進囗的問題,主要是要增加農收入,實現機械,自動化。要改革,知道美國的用心應當防備,有自己的治理方法。


棉子13


40年前是絕對不會漲!現如今進口不進口都要漲!中國14億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一,世界上豬肉買光了也不夠中國人吃!豬肉問題還是得靠自己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