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種子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結果不會跟你開玩笑


我國種子行業沒有規模;參差不齊,各別種子公司售賣假種子。我是農民,每年最怕買到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本來種地就沒有利潤可言,有些商人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給農民身上雪上加霜。

未來農業必定會走向規模化;現代化,需要的是有信譽;有誠信;有實力的種子公司,真正能的幫助到農場主,與農戶保持密切合作和利益捆綁,與中國農業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農民阿勇


我國種子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種子質量,農民最怕買到假種子。

二,種子公司,只敢承諾岀苗,成活率,不敢承諾收入。

三,種子質量的投訴,出現問題找哪投訴

四,研發能力不是,農民種植都要買新品種才能種植,自己留的品種,產量不高。

五,承擔風險太大,種子價格高自然災害

六,種子審定工作滯後,趕不上形勢發展

七,種子生產銷售中誇大宣傳,口頭承諾





大農哥


目前,我國種子行業仍處於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建立和形成的管理體制、法律法規與現行種子行業的發展要求已極不適應。種子產業是我國最重要的產業。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目前,我國種子產業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



農業陳堡主


個人認為,國家還需大力保護本土的原生種子。對轉基因農作物要加強監管,特別是食用種類。


大豐巡山識百草


種子退化很難解決


品牌播報


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多、小、弱。據統計,我國現有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銷售的企業近8000家,但我國雜交水稻種子的年用種量不足2.5億公斤,雜交玉米種子的年用種量不足8億公斤,按批發價格計算總銷售額約為120億元,平均每個企業兩雜種子的銷售量約為13萬公斤,銷售額約為150萬元。如此銷售量和銷售額的企業無論如何也無法生存。

我國具有資質的種子生產企業多,在科研生產經營低水平重複、市場混亂,影響了有創新能力的大中型企業在科研投入上積極性。種子市場上存在大量企業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者以未審定品種替代審定品種進行生產經營。他們以購買或自己研發審定的品種號作為合法外衣,包裝其他種子進行銷售,或者直接製作假包裝進行生產經營。這些都已經嚴重製約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大中型企業的科研投入積極性和企業的發展壯大。

2、承擔風險太大。主要表現在:一是生產風險。種子生產直接受到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產量和質量都難以像工業生產那樣能有效控制。二是經營風險。種子生產經營主體多而不大,競爭激烈,難於管理;同質化品種多,行業利潤偏低,產業鏈上沿風險極大。三是質量風險。種子出現質量事故一般按減產損失理賠,其損失一般是售出種子價格的幾十倍。四是政治風險。在農業生產中,不僅是因種子質量問題、甚至連氣候、水、肥、栽培技術等因素造成的減產,往往也被農民或當地幹部當成種子質量問題要求索賠。

一個新品種的研發要經過數年的時間,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審定推廣到出效益也要經過數年時間,這一點決定了種子產業投資時間長、回報慢。種子的生產和銷售是在同一年進行,產品當年的表現決定下一年的銷量增長或壓縮,但生產計劃卻無法調整,必須按期完成,農民的制種款必須付清。第二年品種如果非常暢銷也供應不足,一旦滯銷,就會造成大量積壓,給企業帶來風險。

3、研發能力不足。我國絕大部分的種子企業沒有品種研發能力,許多中小企業所經營品種完全依靠購買新品種,以至於形成了“育種不如買種、搞科研的不如搞經營的”怪現象。中種集團提出,目前發達國家70%以上的新品種來源於種子企業,科研院所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研發;而我國80%以上農作物新品種來自於科研院所,作為承擔良種供應、良法推廣市場主體的種子企業,普遍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導致對品種和市場的競爭過度,不利於良種良法的規模化推廣,育種科技進步對產業的提升帶動力發揮不足。

目前企業的科研經費投入基本上是企業的純利潤,得到國家或省級政府在科研經費用上的支持很少。一方面是企業在科研項目的爭取上與科研單位比,往往處於弱勢;另一方面更多的項目本身只有科研單位才能申報。企業的利潤要用於擴大再生產,對數年以後才有可能見效、也有可能是不產生效果的科研,投入不會太多。這也是目前種子企業絕大多數採用購買品種開發的重要原因。

4、引進人才困難。種子產業是一個特殊產業,專業化程度比較高;但從事此業比較乏味,地位也比較低,收入也不算高。很多企業反映,種業引進合適的高精人才比較困難,目前的人才市場中,挑選到合適的專業技術人才較少,選擇範圍有限。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認為,該公司現有人才隊伍在學歷、經驗和年齡結構方面比較合理,但在知識結構、團隊建設、價值觀培養等方面明顯欠缺,需要更新專業知識,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培養和引進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和高層次科研人才,建設一流團隊。

5、品種審定工作滯後。部分企業反映,我國的品種審定工作非常重要,但現實中有審定工作滯後的現象。江蘇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認為,近年來農作物育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例如雜交秈稻兩系優質化、粳稻攻克了條紋葉枯病的難關等等,但品種同質化傾向比較嚴重,大品種、突出品種不多。目前直播和機插稻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直播和機插稻專用品種選育、審定工作滯後,亟須加強攻關和協調。

現行種子體制將科研育種與企業經營完全分開,公司在品種選育中處於從屬地位。公司科研立項難,獲得國家支持難,品種審定難,特別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國家支持的科研院所基本上實行的是近親家族式育種及審定模式,造成了相互封閉、效率低下、審定靠攻關的不良現象。


大漠胡楊9927


我國種子行業致命的問題其實就三個:

1、  大田作物雜交種子創新不足,長期以來限制了大宗糧食單產水平繼續增加,已經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材料積累不夠,相互抄襲,跟隨育種和模仿育種居多。科研人員和育種企業急功近利,熱衷研發品種,不耐心做基礎研究。分子水平育種能力滯後,轉化為生產能力的極少。國內能夠耐心投入做基礎研究的育種企業還不到10家。

2、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都出現了單一作物大面積種植的趨勢,品種遺傳基礎狹窄,遺傳多樣性快速消失,作物生產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我們都知道,生物系統的多樣性才能帶來生物系統的穩定性。但是水稻品種從50年代的46000種減少到現在1000多種;玉米從50年代種植11400種減少到市場流通品種2000多種。主要體現在新品種對抗生態災害和病蟲害侵襲能力上,越來越弱。抗性應對不力,國內已經有很多集體訴訟案例。

3、  常規育種長期不受重視,導致食物多樣化、風味化和功能化受到嚴重抑制。品種得不到有效保護。科研投入不足。品質優產量低的常規作物種子收益太低,農民不願意種,加劇了常規品種的逆淘汰。


問心老農


種子行業缺失正規的經營渠道,農村個體戶自負盈虧,科技單位和耕種農戶沒有直接關係,靠種子公司承包商代理。魚目混珠,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充斥市場。各級農業局形同虛設,根本沒有考慮過農民的實際,農民自己憑運氣種莊稼。




張向榮


現在種子過去防疫化,用了太多的催賬素,蟲子不吃的苗子都已經出現,開始倒退,一味追求產量,好苗是從好種子來的。


親曦小茶


品種雜亂差,要加強品種產權保護,確保農戶能夠買到真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