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愛因斯坦

幾乎每個孩子的頭腦中都會出現天馬行空的想法,可是在大人的眼中卻往往覺得很幼稚可笑,所以有時會制止和打斷,殊不知自己的某些行為在不經意間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而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曾說過:想象,這是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父母的這3個行為,會“抹殺”孩子的想象力,別再做“折翼”之人

1、不允許孩子探索

孩子在學會走路以後,有的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跑了,經過多次嘗試發現自己可以做跑跳甚至攀爬等動作之後,他們會笑得特別開心,感到有成就感,終於可以去做探索更多未知領域了,從而滿足好奇心。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摔倒受傷,所以看到孩子跑跑跳跳,就會勒令他們好好走路,雖然孩子變乖了,可是這樣的行為是會限制想象力的。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2、不允許孩子亂寫亂畫

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好奇,他們並不是生來不喜歡學習,相反會在求知慾的驅使下做出某些舉動,只不過有時候沒有想過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比如拿著自己的畫筆在家裡的牆上亂寫亂畫,成果毫無美感可言,但他們自己卻很開心,家長看到之後大多表現得十分氣憤,甚至還會打屁股,其實不妨給他們一面牆,讓孩子想到什麼隨時都可以畫。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3、不回答孩子的“為什麼”

孩子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令很多家長頭疼,一開始還能耐著性子回答,後來乾脆就採取敷衍態度,有的問題可能家長也無法給出準確答案,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自己不回答、孩子不再問的局面。可是喜歡提問的孩子說明他們善於動腦思考,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家長應該尊重,更應該保護,最不能做的就是漠視,無疑會抹殺孩子的想象力。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如何鍛鍊孩子的想象力?

1、引導孩子多思考

有些家長覺得無法跟孩子聊天溝通,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其實可以嘗試瞭解和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當對方說出童言童語時不要因為覺得荒唐而打斷,引導孩子繼續發散思維把問題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而且面對各種各樣的提問,家長也不要一下子給出答案,給他們時間再多想一想。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2、豐富日常活動

家長可以利用空閒時間豐富孩子的生活,一起做益智遊戲,或者出門去參觀、遊覽,這樣做能夠擴大視野、積累更多常識。而孩子在接觸到新鮮事物的時候,腦海裡必然會有諸多疑問,比如“考拉睡覺也會抱著樹幹嗎?”“老虎和熊誰更厲害?”等,在產生問題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正在動腦,家長可以鼓勵他們發散思維去想象。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3、睡前故事

在睡覺前也可以給孩子安排親子閱讀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識字,一方面可以在讀故事的過程中讓孩子產生聯想。家長可以讓孩子站在故事角色的立場上,詢問他們如果遇到了相同的情節會怎麼做,或者在讀完以後續寫一個小故事,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孩子心甘情願地發散思維。在選擇睡前故事上,建議選擇神話,或者童話類的內容,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此前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對世界上21個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來自中國的孩子計算能力全球第一,但是他們的想象力卻是倒數第一名,創造力則排到了倒數第五。這個結果是值得反思的,家長有時太過於重視成績而忽視了培養孩子的天真屬性,而“折翼”的結果就是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瑩姨尤其注重孩子想象力的保護,所以在家中的書籍裡很多都是童話故事,《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是我家大寶的睡前時光,這套書是在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的基礎上,加入了日本美國,意大利的經典作品。整部書的畫風非常溫馨,孩子超級喜歡看!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除了重視孩子想象力的同時,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發散思維的時候,引導孩子探索。建議每家都要必備一套科普書籍《第一次遇見科學》是瑩姨認為比較優質的科普書,這是十萬個為什麼出版社聯合美國國家地理一起出版的書籍,裡面的圖片富有美感又非常真實!能讓孩子更清楚地認識這個大千世界!每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時,我就會說讓我們一起去書本里找一找有沒有答案吧!《第一次遇見科學》就成了我的幫手!好書分享給大家!

家長這三個“舉動”,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早知道早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