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這4種孩子看似是個“小機靈”,長大卻難有成就,父母別瞎高興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伶俐,當別人誇自己家的孩子是“小機靈”的時候,父母自然是高興不得了!但是父母要也要警惕這4種看似是“機靈”的孩子,長大卻難有成就!父母要學會分辨,早發現就要早糾正,避免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一、耍小聰明

耍小聰明的孩子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經常花言巧語,喜歡撒謊鑽空子!這樣的孩子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比如在媽媽面前表現得言聽計從,媽媽讓他只能吃一個冰激凌就絕對不敢吃第二個!但是在爺爺奶奶面前,立馬“變臉”,吃完一個還要,不給就哭,用哭鬧讓爺爺奶奶妥協!尤其是在父母限制的事情上,在爺爺奶奶家就會變本加厲!比如看電視、玩手機!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不得不說一個孩子有這樣的心思是挺聰明,而且會察言觀色,知道誰更溺愛他、縱容他!但是長期下去,孩子一遇到不能滿足要求的事情上就會耍小聰明,並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而父母給孩子立的規矩也是形同虛設,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延遲滿足能力差,並且很會隱瞞家長,導致最終難有成就!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二、不見外

孩子外向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太不見外,就是有失邊界感,給人很難喜歡起來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熊孩子”,到別人家裡就自來熟,摸摸這、摸摸那,拿人東西就跟拿自己的東西一樣,毫不在意!這樣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可能會出現拿別的小朋友東西回家的情況,父母要注意!不及時糾正,不利於將來的發展!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父母要在孩子2歲左右,就要加深孩子的物權意識,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就算家裡人的東西,拿之前也要經過允許!同時父母要讓孩子有規矩,並且通過一些繪本故事,讓孩子知道如何社交更討人喜歡,哪些行為會惹人討厭?而不是到誰家都自來熟,不見外!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三、總插話

一些孩子比較自我,所以會出現,為了讓大人關注自己,於是出現頻頻插話的狀況!比如媽媽和朋友在聊天,這樣的孩子總時不時地來一句,很多家長不以為然,會覺得這小孩還想聊聊“大人嗑”,真有趣!長此以往,孩子認為這種習慣被允許,在未來與小朋友或者同學相處時,就會成為那個總是插話,不懂尊重人的孩子!長大後也不容易收穫良好的人脈關係,在社會上難立足!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父母要馬上制止孩子,並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禮貌!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四、用“假哭”博同情

家庭是最盛產“戲精”的地方,很多孩子都是“奧斯卡”級別的演員。這其中有一些“假哭”博同情的孩子,父母最好不要捧場!當孩子因為一個玩具父母不給買,就站在商場前“假哭”,家長妥協了!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開始“假哭”,家長就不讓孩子去了!這樣會導致孩子習慣“要挾”父母,並且在心中認為只要一哭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結果到了社會中,總是處處碰壁,他還在想為什麼你們不同情我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孩子不懂眼淚只能博取家人的同情,在未來的社會上毫無用處!所以父母從小就要避免孩子用“假哭”而得逞的事情發生!只有真正培養出一個會控制情緒,並且會感受他人情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孩子,這樣的高情商做基石,在未來才能走得更順利!最後瑩姨為所有父母們分享兩套,兒童情緒早教書籍,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這是德國孩子的情緒老師,是一部獲獎繪本,通過貼合生活的故事,引導孩子的良好行為,塑造孩子的好品格!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除了此之外《寶寶好品格經典童話》也是瑩姨會經常給孩子講的故事,裡面包含10個主題,培養孩子樂觀、勇敢、珍惜友情、自信、分享、懂得變通、善良、關心他人、正值誠實、有愛心的品質!是陪伴孩子成長的經典童話!

孩子這4種看似聰明的“舉動”,父母不要縱容,該管就得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