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物理提分小锦囊来了

许多同学每每考试结束看到答案那一刻,后悔不迭,明明会的题目,考试过程怎么就头难发热犯了错误呢?不是不会就是答不对,那是因为你少了一份答题注意事项提醒,给你整理了一份,一定会帮到你。

一、审题

(1)是否考虑重力

在涉及电磁场的问题中常常会遇到带电微粒是否考虑重力的问题.一般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等具体说明的微观粒子不需要考虑重力;质量较大的如带电油滴、带电小球等要考虑重力;有些说法含糊的题目要判断有无重力,要看重力与电场力、洛仑兹力大小的差距。

(2)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如"求解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仅要说明加速度的大小,还要交待其方向,否则题目才解了一半;若"求解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的大小",则无需说明其方向。

(3)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忌自己设定已知条件)

解决的方法是把已知的字母用已知条件列出来,检查答案,如有未知的就替换掉

(4)临界词与形容词的把握(关键信息的把握)

要搞清题目中的临界词的含义,这常常是题目的一个隐含条件,常见的临界词如"恰好"、"刚好""足够长"、"至少"、"至多"等等,比如恰好发生全反射,表示入射角就是临界角。

要把握一些特定的形容词的含义,如"缓慢地"、"迅速地"、"突然"、"轻轻地"等,静力学中如物体被"缓慢地"拉到另一位置,往往表示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认为受力是平衡的;热学中"缓慢"常表示等温过程,而"迅速"常表示绝热过程;力学中"突然"可能弹簧表示来不及形变,"轻轻地"表示物体无初速度.

有些题目中会出现条件或要求写在括号里的情况,括号里的文字并不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相反有时还显得特别重要。如括号里常有:取g=10m/s2;不计阻力;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等。

(5)抓住图像上的关键点

看到图像要注意:⑴图像的横轴、纵轴表示什么物理量;⑵横轴、纵轴上物理量的单位;⑶图线在横轴或纵轴上的截距;⑷坐标原点处是否从0开始(如测电动势时的U-I图电压往往是从一个较大值开始的);⑸图线的形状和发展趋势;⑹图像是否具有周期性。

(6)从题给的物理现象中挖掘隐含条件

题设的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的关键。如:"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示意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通迅卫星"示意卫星运行角速度或周期与地球的相同,即同步,"导体处于平衡状态"示意物体是等势体,内部场强为零……

(7)选择题中选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如果不注意选择题中选错误的还是正确的,所得结论就正好相反。

(8)区分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如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是轻绳、轻杆还是轻弹簧;物体是在圆环的内侧、外侧还是在圆管内或是套在圆环上。

如果有两个导体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两导体接触后电荷会重新分布,比如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接触后会带上等量的电量;而如果一个带电体与绝缘物体接触则无需考虑电量分配问题。轻绳、轻杆和轻弹簧问题中要注意弹力的方向,轻绳中弹力必然沿绳的方向,轻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可造成弹力方向有两种可能,而轻杆上的弹力方向却是多变的。

(9)容易看错的地方还有:位移还是位置?时间还是时刻?哪个物体运动?物体是否与弹簧连接?直径还是半径?粗糙还是光滑、有无电阻、是否忽略电阻等等。

(10)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是合外力。

二、画图

(1)作过程或状态示意图,将物理情境模拟化

(2)作平面侧视图,将物理情境平面化

(3)作数学函数图象,将物理情境形象化(V-t图象)

(4)运用类比等效,将物理情境熟悉化、简单化(新情境转化成熟悉的模型)

三、答题

一)、良好的解题习惯就是要突出思维的条理性,展现思维的层次感。

解决一个物理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将"文字表述"转译成"物理情景";

第二步:分解或剖析物理情景,寻找对应的物理规律;

第三步:根据物理规律列出对应方程;

第四步:解方程并进行必要讨论。

(二)、良好的表述习惯

二卷是物理考试科目中分值最大的一部分,不仅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考生的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表达严谨,要符合科学性;书写规范,要能反映考生的思维过程。 如何规范解题避免失分?高考中对计算题解答过程有如下要求:"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具体要求:

1.书写端正,排列整齐 字迹清晰,间距恰当;方程突出,结果鲜明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1)说明研究对象(尤其有改变研究对象的情况下)

(2)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

(3)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

(4)说明题目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5)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

(6)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能点、建立的坐标系

(7)说明结果的物理意义;

3.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1)方程式必须是解题必须的;

(2)方程式必须是最基本的;

(3)要用基本方程组成方程组,不能方程"套"方程,写成连等式;

4.要有明确的结果及必要的演算步骤

(1)一般情况下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到计算结果的表达式后再带入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就减轻了计算的负担,也容易发现规律,还能保证少丢分。

(2)数字结果要有单位

(3)有效数字位数要正确,一般与题目叙述中的有效数字位数一致;

5.解题过程中正确处理数学运算与物理分析的关系

基本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细,数学方面要简约。

(1)由基本方程推导出计算结果的表达式的过程可以不写出;代入数据后的运算过程可以不写出;

(2)设计几何关系的只需结合图形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PAGE

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