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不夠種,大量農民工入城打工,農村大片土地撂荒怎麼辦?

琦琦


本人觀點,土地不是不夠種,是種地的收益與打工所得不成正比了,人均一畝地,種糧年景好的話,除去成本收益是一千元左右,一年下來少著要二十個工日。打工的話跟據個人能力,最不行的一天一百,好點的三百,咱就不說那些包工頭之類的了。現在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畝收入一千塊,一日三塊不到,所以土地沒人種的現實是一目瞭然。


盼雨絲


農村土地不夠種,大量農民工入城打工,農村大片土地撂荒怎麼辦?

這個題目說的很有道理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題主首先說到土地不夠種,農民出去打工,後面又說到土地撂荒,也是因為農民出去打工。這是不是不符常理呢?其實,這裡面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有兩個深層含義,第一個含義就是,因為農民土地少,靠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根本不能養家餬口,看到鄰居蓋新房、買小車,難道農民不心動嗎?肯定會心動的,於是農民就去外地打工賺錢了,這樣土地就撂荒沒人種了。

第二個含義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土地撂荒了,想在家種田的農民想流轉土地搞規模種植,這本是可以盤活撂荒土地的最好辦法,但是土地租金從300元一畝,到500元一畝,再到800元一畝,這樣的土地有幾個農民可以流轉到手裡來呢?一畝地的收入有多少呢?這樣的土地流轉過來自己還會貼本給農民。


農民去外地打工賺錢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有很多農民有種怕別人種地發財的奇怪心理,有些農民甚至撂荒不願流轉土地。

現在,隨著農村土地撂荒的增多,真的是要出臺鼓勵措施,讓“耕者有其田”落到實處。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農村土地不夠種,大量農民工入城打工,農村大片土地撂荒怎麼辦?

今天是3月20號,是二十四節氣的春分節氣,春分到來,春回大地,農民開始要春耕春播了。

土地經過一個冬天自然冬眠後,如今已經甦醒,田野中各類野草野菜生機勃勃,各種小樹苗也長起來了。有些農民開啟春耕模式了。年老的農民用耕牛犁地,壯小夥則用機械一體機開始春耕了,現在的田野很熱鬧了。

春天是希望的季節,農民要想有收穫,就必須在春天種子希望的種子。現在放眼田野,就可以很好區分種田的和撂荒的,撂荒的土地滿地高高的野草野蒿。

一邊是農民嫌土地不夠種,種糧只能收穫口糧,農民被迫外出打工。另一邊是農民進程務工,大量土地撂荒,土地被荒廢了。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想種田的沒有土地種,不想種田的土地荒蕪。

對於土地流轉,目前也碰到了瓶頸,土地流轉費用年年攀升,流轉成本越來越高,這樣很多人已經放棄流轉土地了,當承包土地賺不了錢的時候,土地還有人種嗎?



對於土地使用和流轉還是需要規範,農產品價格和農產品銷路都需要找出方法。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農村土地不夠種,大量農民工入城務工,農村土地大量擱荒怎麼辦?看到這樣的標題,真的揪心,但是事實又是擺在你面前。

說實話,農村土地是真的少不夠種?還是農民壓根不想種?我們要把這個概念搞清楚,在小編這邊,現在是壓根就沒有人想種了。包水稻田的租金從300/畝,降到現在的100/畝,但是還是有許多地方擱荒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那還是因為承包戶都是奔種糧補貼去的,種植技術稀爛,草比稻穀高,加之化肥、種子、農藥、人工年年漲,他們是種一年虧一年,連種幾年,連底褲都賠了。所以現在許多人都轉行不幹了,曾經火熱的搶地承包的現象,在我們這現在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嚴重拋荒地的出現。

面對這種越來越多的拋荒地,怎麼辦?我個人建議,還是國家要出臺相關政策,對於嚴重拋荒的地方,應該收歸集體,然後給那些想在家發展的人種植。或者統一建成高標準農田,然後承包出去。要不,在現行低糧價及低利潤下,土地拋荒的問題,很難得到根本解決。大家可以簡單的思考一個問題,種植十畝水稻一年的利潤不過4000~5000元,人還很辛苦,如果外出打工呢?我一個月就可以賺這麼多,大家說,這地種的還值不值,還有沒有人願意種。

總之,農民大量進城務工是生活所逼,並不是農民想離開生他養他的土地,而是曾經這片他們曾經揮灑熱汗的土地,根本不能養活一家人,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許多土地不得不拋荒。


壞男人說小龍蝦


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問題,為啥?前邊說的土地不夠種,意思是地少;而後邊又說大片土地撂荒,說的是地沒人種,確實讓人感覺有些難以理解。因為多年從事農業工作,所以看到農民、打工、土地等問題就特別敏感,所以也就試著分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關於土地不夠種的問題,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中國人多地少,全國18億耕地,平均到7、8農民身上,一口人能分多少地大家都會算,說是土地不夠種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現在的種地效益來看,在我們當地,如果種玉米、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一般租一畝地的經濟效益在200-300元之間,按現在一個家庭年均消費30000萬元來計算,需要種植100-150畝土地,而一個3口之家在本地一般能分得承包地10-15畝左右,這就需要10個家庭的土地由1家來種,才能免強在農村維持生活。所以就給大家一地不夠種的感覺。

由於種地的收入比較低,很多人都選擇了把土地流轉出去,有一些租金收入,同時外出打工,再賺一份錢,這樣一年也能收入幾萬塊錢,維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花銷。我家鄰居就是一家5口人,老兩口在家照顧孩子,兩個年輕人外出打工,一年能賺8、9萬塊錢,同時家裡的25土地,流轉也能收入11000塊錢,這樣一年就有將近10萬元的收入。

從目前情況看,雖然每年大約有2.7億農民進城務工,但是大片土地撂荒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為啥?有三點理由:

一是目前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一些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一個家庭種植幾百畝地、甚至上千畝地也是可以的。

二是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涉農企業等按照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會將一部分農村土地集中種植。

三是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國家會採取各種措施,激勵農業生產,穩固種植業的基礎地位和糧食安全。

綜上所述,即使種植糧食效益不高,農民大量進城務工,也不會出現土地大片撂荒的問題,當然在一些山區,由於土地瘠薄,地塊零星,產出效益過低,會有一些零星的撂荒現象,但這並不影響種植業的大局。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同意思,請留言交流!


三農廣訊


農村土地不夠種,大量農民工入城打工,農村大片土地擱荒怎麼辦?

農民選擇進城務工,農村的土地可能會擱置荒蕪中,但是考慮到還有家裡的長輩父母在,所以農民工大量入城務工,並不一定全部呈擱荒狀態。

勤勞是基層農民朋友普遍存在的一個特點,務實、勤勞的農民朋友會充分利用家中所承包的土地資源,在其土地裡種植各類農作物,即使有其它勞動,也會利用空閒時間積極耕種。

農民朋友也是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掌握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進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可以說改變了以往種植單一農作物模式,從原來的糧食作物改種經濟類作物延伸,比如從種植小麥、玉米到現如今的黃芩、花生、高粱、紅薯、土豆、芋頭、西紅柿等水果類作物、蔬菜類作物。


為什麼會利用擱荒的土地選擇改種水果類作物呢?

一方面:優質肥沃的土壤農民朋友不會荒蕪,在地勢平坦的土地裡搞大棚蔬菜種植效果突出,不僅產量高而且種植出的蔬菜優質。

另一方面:正是農民工入城務工,家中的農業活動可以說很少有時間顧及,但並非擱置荒土地,可以種植勞動作物比較寬鬆的工作,比如一次種植完畢後續管理養護簡單的作物,比如發展種植林木業。也可以在根據土地的類型特點種植果樹類作物。楊樹種植完畢後一年內很少再進行作業,農民工種植楊樹可以節省大量從事農業的管理養護措施。比如澆水、施肥不必每月一次,也減少了噴打農藥的時間和技術。


進城的農民工一般年齡在30--40歲之間,考慮到體力以及年齡的因素他們的長輩會留存農村,父母長輩的年齡在60歲左右,父母長輩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適當進行部分農業生產,減少土地擱荒。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反正少數種不種無關緊要,新聞報道今年苗情好於往年,看來大豐收已成定局。


春秋270


農村土地撂荒與房子沒人住,以後越來越多。年青人上大學打工找對相,都在外地安了家,村裡老弱病殘多,老人不在了房子空了地荒了,農民一年很苦,而且但憑種地沒多大收入,所以這種現象發生,


木海991


這隻能說明如今社會種地根本不夠養活自己和家人。我就是從農村出來打工的,比如說種的玉米吧,累死累活一畝地淨收入還不到500塊錢,還要連續管理好幾個月,還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的收入,誰還有種下去的動力?而且我們那邊屬於山區,還有一些去田裡的路不好走,乾脆就不種了,否則還需要人力來搬運。所以說農民不是不種地,只是辛辛苦苦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90後工地哥趙老三


在我們這裡還沒出現這種情況,種地這方面還是挺積極的,、只是有很少的人,把地專租出去,然後出去打工了,我們農村最重要的還是種地,農忙季節過後,才出去打工,等要秋收了,在回家忙著收秋,忙完過後,在出去打工,要過年了在回家過年,我們這裡農民都是這樣過的,沒有待著的,到時候就種地,忙完了,就去打工的,沒有一塊撂慌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