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什麼樣的姿勢致敬戰疫“小人物”

石在餘,志願者,武漢一家快餐連鎖店的主廚。他曾與8個夥伴一起,通宵達旦做出1800份早餐,送到一線醫護人員和火神山醫院建設者手中。在抗擊疫情的各條戰線,像石在餘這樣聚光燈照射不到的“工兵”,如果不經媒體報道,很多人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們的存在。

記者想起一個在燃氣公司上班的朋友,前幾天發來幾張圖片問能不能報道。圖中是工作人員在用戶家維修,沒什麼衝擊力,很難讓人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報道價值。朋友感嘆:我們這些瑣碎的工作做不出什麼花樣,但時刻不敢放鬆。人們封閉在家,如果燃氣出故障、斷了電,那得多鬧心。這番質樸的話,讓記者瞬間發現了那幾張尋常照片的不尋常。

這兩個月,我們頂住了疫情的衝擊,既歸功於醫護人員、基層黨員幹部、警察、社區工作者等一線將士忠於職守甚至付出犧牲,也要感謝同樣冒著風險、一刻不停歇地做好保障工作的“工勤部隊”,如供電員、燃氣工、快遞小哥、環衛工、保安、出租車司機、超市售貨員、醫院保潔員等。

他們的工作很平凡,可能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一直穩穩地堅守在各個角落,為戰“疫”、為市民基本生活提供服務保障。在抗擊疫情中,這無數“隱形”的小人物,支撐著城市正常運轉,讓救治患者的白衣戰士無後顧之憂,讓市民可以安心地“宅”在家裡,讓我們的生活在疫情衝擊下總體安好。他們,同樣也是“逆行”人。

其實,我們一直都離不開他們的服務,但不少人卻一直視其為理所當然。以至於除了他們的親人,沒什麼人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多半不善言談的他們,甚至被誇獎幾句都會臉紅;他們很多人是“漂”一族,我們很少關心他們從哪裡來,在城市棲身何處。

然而,相信在2020年這個抗擊疫情的春天,我們很多人,想必會重新發現一個事實:離開了這些“小人物”,缺少了他們的默默服務,我們的城市生活很快就會亂套。

提醒關注他們在戰“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固然應該用一些文字、聲音、畫面,記錄他們尋常卻不可替代的工作,固然應該多講講“小人物”的故事,固然講好他們的故事也一定會帶來很多的感動,固然應該把他們的貢獻儲存在城市記憶中……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對他們的服務,多一份感恩之心;對他們的勞動,多一點切實尊重;對他們的權利,多一點平等相待。

所以,經此戰“疫”,對他們“疫”不容辭的默默付出,最好的致敬,是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最好的感恩,是真正落實“共享”理念;最好的回報,是真正幫他們成為城市的主人,而不是讓他們被困守在城市的“邊緣”。向他們致敬,要給他們一個“記功簿”,更應該給他們一份“權利清單”——這是我們遲到的感恩。(評論員 張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