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已經成為專職的了。偏離了緩解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壓力的初衷了。你怎麼看?

balangzi1


是!現在的滴滴平臺已經擠佔了出租車市場,違背了順風車的初衷!成了專業的出租車平臺,可是它又疏於管理,人員良莠不齊,成份複雜,提供的車輛呢,又是什麼車輛都有,好壞不一!極難管理,極易發生安全事故!政府部門應該出面管管了,應該控制規模,畢竟出租車市場就這麼大,畢竟出租車才是這個城市的名片,畢竟是出租車才能代表著這個城市的形象!


HZ2361


首先談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我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但是我不排斥這種快車,專車順風車!但是現在出租車市場也好,網約車市場也好,都得好好的去監管了,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其實我感覺出租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現在的日子都不好過,沒有平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出租車公司說的那麼好,現在開出租車的開網絡車的都是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含量的人在開,大多數專職的滴滴司機,出租車司機都是以開車為養家餬口的掙錢工作,只有少部分人在空的時候做網約車!我們以我的瞭解在上海的出租車網約車的這種情況來說,上海現有出租車六萬輛左右啊,網約車和出租車正常一樣每天營運的約30萬輛左右(這都是官方報道的),上海網約車必須滬籍滬牌,但是有幾家平臺可以做得到呢?我個人認為有90%以上的網約車都是外籍戶口在開,而出租車現在也是這種狀況,也有很多沒有服務卡的外籍戶口在開。交通部規定,網約車必須在網上接好單之後再開過去接她,但是你看上海的道路上那麼多的網約車,在邊看地圖一邊接單子,好多網約車都是在龜速行駛,這也間接的造成了道路的擁堵!當然,出租車上下客也有很多不規範,但是沒辦法,客人上下車只有在乘客方便的地方,要求上下車,所以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道路上的不暢通!我的觀點要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才能使網約車,出租車走上正軌!


Zhuchengling


每個生態系統只有商業化才發展得快,服務才會越來越好,這個比用什麼法律,行政管理,更適合大眾使用,難道你除高峰期你不用坐車?現在滴滴出來,出租車沒以前牛逼了,我記得2000年廣州讀大學時,五公里路收我50無才去,話學校沒回頭單,你看看現在什麼情況。


想7777


感謝您的閱讀!

不知何時開始,很多人認為滴滴司機月入過萬;也不知何時開始,我們對滴滴出行有了一些畏懼。

網友說:滴滴背離了曾經的初心,偏離了共享出行的概念,反而成了一家類似出租車的公司,現在復刻的不過是出租車模式。我記得在滴滴出行的描述中,有這樣一段話:畫出一個乘客與司機緊密相連的o2o閉環,最大限度優化乘客打車體驗,改變傳統出租司機等客方式,最大化節省司乘雙方資源與時間。

我們使用過滴滴出行的人應該能夠體會到這段話的意思,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打的,非常難打,二是來分鐘就是沒有出租車。於是,發出了訂單,不到幾分鐘司機就出現在了你的面前。並且全程服務也很貼心,司機是個20多歲的青年人,現在就在兼職滴滴,問能夠月薪入萬嗎?告知,基本在5000-6000元左右的進賬。

確實,滴滴出行解決了我們迅速打車的目的;那為什麼滴滴還是會被一些擔心和畏懼呢?這裡就是之前的一些事故,讓我們對於滴滴出行的安全性會有一些質疑。雖然現在的滴滴在不斷的進行整改,但是這種深刻到一些用戶心中的安全問題,確實阻礙了滴滴的發展。

隨著對司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比如上傳雙證,才能夠專職服務;這種越來越嚴格,以及一些安全措施的改變,比如添加緊急聯繫人或者行車分享等等,從而加大安全保障。

滴滴也在擔心用戶對於滴滴安全性的擔憂。確實,現在的滴滴已經發展成規模,有些內容都在改變,緩解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壓力的初衷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因為滴滴已經在改變一個行業,網約車的發展,滴滴確實是先行車,不過,如何改變這種對於滴滴的一些認知偏差,滴滴如何能夠讓用戶更加放心,這都是它必須思路且改變的!


LeoGo科技


網約車現在正以驚人的速度瘋狂擴張,我們都見過各個媒體都有滴滴招募的廣告,寫的什麼輕鬆月入過萬什麼平臺補貼帶你賺錢什麼的,弄的很多人都躍躍欲試,他們的口號是招募招募再招募,不會考慮人、車的質量與數量,打著共享經濟的大旗瘋狂斂財呢吧,如果說網約車個體和平臺全轉錢實現雙贏,這到也無可厚非,但是能實現嗎?假如一個市一天有100人坐車,有十個網約車那就平均每臺拉十個活,還能作為專職養家餬口,但是平臺在一直招募車不斷的加入車而且永遠也不會停止,然後的後果呢?平臺抽成高達28%而網約車個體三天才能拉一個活平臺也不會於與考慮,這與他們的利益無關,因為這個市這100個坐車的都被他這個平臺的車拉走就行了,一臺車拉走了他抽你100次28%,100臺車拉走了他每臺車抽一次28%,至於你想幹專職還是業餘這與他無關,這就是他的共享經濟,這就是他的服務與於民。然後他是可以幹掉傳統出租車,然後出租車的毛病全都會在網約車身上體現出來,而且會更加的不可控,這麼多年發展的可以勉強養家的傳統出租車行業全體下崗,然後網約車個體專職又養不了家,弄的整個出租加網約車徹底消亡,這是我們想要的嗎?這是國家想要的嗎?~~我是一個先開出租車後又轉網約車(現在都不幹了)的普通人的一點感悟吧!


手機用戶10370321249


自從有了網約車,就很少打出租車了。沒有嘀嘀之前,每次從機場回家(東北五環附近)都發愁,所有出租車司機都是板著臉,牢騷一路,好像欠他們錢似的。現在好了,提前約好網約車,享受到位服務。不管多晚,再也不用看出租司機的黑臉了。類似場合還有很多,所以網約車和出租車是相互促進。誰的服務好,誰更方便出行人,誰就能發展。最後想說,說網約車造成交通擁堵,純屬臆造謊言,有什麼數據支撐?打車的人,不打網約車,也會打出租車跑,對道路擁堵而言,有什麼區別?


solar_xy


說這話說的人腦子進水了!你看看出租車拒載,繞道,鬼表,拼活,不打表,坑外地人!這些現象我生網約車從來沒有過!自從有網約車就不再坐出租車了,可有選擇的餘地了!以前下雨天打車先問去呢?一聽不何適兩個字不去!現在政府給他們漲價了沒用還那德行!不信你們看!還是這幫人,不加強處罰能變好嗎?我不信!讓事實說話!!!


用戶1399283721086


我看實屬正常,滴滴在出租車體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並且出現了少有的新局面。出租車市場出現一個新面孔,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充分競爭,從服務質量到價格體現了市場的力量,也為政府解決了價格高,出行難的問題,給供給帶來增量,相信滴滴代表一種更為先進的業態,為市民提供選擇的權利。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不惜一切打壓,羅列了很多滴滴的不是,其實這些問題從有出租車時就有,不是什麼新問題。


用戶7422248055976


順風車是解決交通擁堵的好辦法,如果上下班順便帶幾個人即緩解擁堵又環保,國外就有車坐滿可享受快速通道待遇,比如我們的公交專用通道就應該允許滿載車行駛,只要你符合條件就可以走,你只乘一人走公交道就重罰,其實有時我們的公交道長距離空著。


龐哥996


每個行業的出現,不是誰說了算的,是市場需求決定的,人們的生活需求,只要滿足了就可以形成一個行業。形成行業的過程中有缺陷,也需要人們提出感受和建議,行業執行者不斷的完善,這也促進同行業中的對手也要不斷完善自己,才能保留一席之地,一味的抱怨別人不該出生,只留自己那是社會發展做不到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