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豆瓣評分8.0的《菊豆》,是中國首部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也是張藝謀的代表作。

鳳凰網評:《菊豆》典型反映了封建倫理文化下中國式愛情及家庭悲劇,儒教文化成為悲劇製造的主因,而其大部分愛情影片中展示的環境文化最後都演變成主人公愛情的祭臺。

張藝謀鏡頭下的道德束縛,人性的弱點,扭曲的心裡,盡致淋漓地裸露出來。封建的倫理,埋葬了多少恩愛,毀滅了多少的幸福。

人性的變態扭曲,無藥可治。一個人身體的不健全,還算是一個人。但一個人存在變態的心裡,那他不再是一個人,已經超出正常人的思想心裡。人有人的相處模式,和生存法則。動物有自己的習性。

當一個人不能稱之為人的時候,他是介於人與動物之間。不同尋常的人,正常人類無法理解,他們又不像動物一樣,靈魂袒露著野性的純粹。

《菊豆》揭露了封建社會下人性的醜陋,和心理的扭曲。楊家老頭,因為身體缺陷,導致的心裡扭曲。想要留個兒子傳宗接代,自己又性無能,就通過折磨自己娶回來的女人,像馴服野獸一樣馴服自己的女人。

在菊豆還沒嫁給老楊頭楊金山的時候,楊金山就已經摺磨死兩個老婆。儘管如此,也並沒有留下一兒半女。一心想要有個兒子傳宗接代的人,依然沒有放棄,儘管自己年紀很大,或許知道自己無能。

仍抱著僥倖的心理,相信只要心誠不放棄就一定可以感動祖宗,讓他夢想成真。

身體的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扭曲,和變態行為。為了滿足自己高漲興奮的慾望,折磨女人,讓她們發出歇斯底里的喊叫聲,好讓自己心中充滿快感,滿足自己的征服慾望。

一個欺負女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只有沒有能耐的男人,才會以傷害女人,滿足自己的慾望。

鞏俐飾演的菊豆,聰明美麗能幹,是一個持家的好女人。若是嫁到平常人家,日子一定過得很舒心。偏偏命運對這個漂亮的女人充滿了敵意,讓他嫁給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也正是因為這個看不見的殘疾,使得一個正常人的心裡變得扭曲。


《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菊豆為了不再遭受丈夫楊金山非人的折磨,她想逃離,但她卻無處可逃。繼續留下來則是生不如死,在折磨中消耗自己的生命。但作為弱勢群體的女人,只能哭訴自己的命。

因為楊金山收養的侄子天青(李保田飾演),年近40還未娶過媳婦,看到年輕貌美的嬸嬸自然起了惻隱之心。在夜裡,仔細傾聽樓上叔叔嬸嬸的一舉一動,每當聽到菊豆發出歇斯底里的哀嚎時,他的心也跟著揪起來。同時,他也痛恨自己無能為力,甚至氣憤到拿起刀就要衝上樓去。

聰明的菊豆,看透這個年輕力壯的小心理。她一開始羞愧,抗拒。但經受幾天慘無人道的折磨後,萌生自救的想法。楊金山折磨她無非是為了要個兒子,自己能生一個不就好了。從此,菊豆開始向天青哭訴、求安慰,有意無意的勾引,主動向天青展示自己的美好與遭受的苦難。

一次機緣巧合,兩個人如魚得水,享受從未有過的歡愉。不知道是天賜的恩惠,還是上天的懲罰,兩個人都達到了各自的目的。當他們沉浸在幸福的喜悅時,不知悲劇從此開始。

菊豆自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幸福正常的日子,卻不知道造成了更大的悲劇,自己沒能逃離束縛她一輩子的染坊,也沒能和相愛的男人長相廝守,親生兒子不認親爹。這一切,菊豆從未料想到;而這一切,就像安排好的一樣,就像宿命糾纏的牢。

以為那是自己親手搭起幸福的家,未曾發現那只是短暫的溫暖,陽光過後,就是無盡的黑暗。夢醒的時候,也就是毀滅的時候。

最後,菊豆親手燒燬了一切,那個困住她一生的染坊,結束她的生命。既然無法逃離,就讓一切歸於塵埃,隨風飄散。


《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世界上最鋒利的武器不是刀劍,而是人言,流言蜚語能殺人。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善用者可上陣殺敵,可廣結好友。不善用者,往往也能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埋下罪惡是種子也不自知。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春也寒。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就制定了一系列行為規範準則,三綱五常,道德倫理。

就像父子兩人不能娶同一個女人,公公不能和兒媳婦搞在一起,兄弟妻,不可欺。這是我們墨守成規的道德倫理,我們接受這樣的思想。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說,這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人被逼上絕路就會做出一些很恐怖的事,被壓制的情慾,無形的道德枷鎖。一個追求自己愛情的人,無法滿足的情慾,就會置之死地而後快。

陳忠實的《白鹿原》一書中,就出現了一次大災荒,田小娥也是在這次災荒中失去生命。但她沒有被餓死,而是被自己的公公殺死。乾旱造成的饑荒讓一個個人飢不擇食,為了活命人肉也可以吃,為了生存而吃人。

在自然界裡,同類相食的物種很多。有些是為了生存,有些的繁衍習慣就是如此。而人類本身是沒有這樣的嗜好,但人類卻有一個“吃人”的社會。不是真正的吃人,而是生活會把一個活生生的人活活吞掉,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世界上能誅人又誅心的武器當屬人言。人最聰明也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地方,就是會開發腦袋裡的智慧。祖先用智慧創造了文字,這原本只是一種溝通傳遞信息的方式,記錄歷史的一種手段。而在今天,這種文字似乎失去了原來的功效,人們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語,各種虛情假意,廢話連篇。

我們不再敢用直觀的文字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刻意躲避,顧左右而言他。人們常說的口誅筆伐,口能誅心,更能“吃人”。筆能寫字,也能殺人於無形。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不是刀槍,竟是文字。因為有了文字,從最初的簡單交流,演變文化傳承,和道德思想規範,從此走進文明世界。人們開始制定各種條例,各種行為準則,言語規範。

每個當權人都會根據時代變化的需求,而制定相應的公約。大至國家,下至鄉村農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人類文明史是由文字開創的,延續到今天的現代社會。我們有宗族文化,有社會公約,有法律法規,更有約束人的思想道德文化。

農村文化是最特別的一個存在,農村也是最落後的地方,不管是思想還是經濟,都處於末端狀態。舊時的封建社會,這種情況猶為嚴重。即使改革開放後,農村的思想覺悟還是很低,還保留原始的思想,還用以前的老觀念約束人。

無法選擇的命運,又該如何抗拒命運?

菊豆淒涼的一生,她無法選擇,無法抗拒不屬於她的命運。她能夠做的,不過是盡其所能活下去,像個人一樣活著。


《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但人也恰是活著最是辛苦,最是無奈,何況還是沒有自由,沒有選擇的農村女人。在面臨活下去還是忍受凌辱,保持所謂的婦德時,又該如何選擇。

女人,生來就比男人低一等,除了在母氏氏族裡,女人的地位最高。隨後幾千年裡,女性卻要一直依附男性生活。脫離了男人,女人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不僅中國如此,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沒有所謂的人權和女權,有的不過是任男人擺佈的生活,必須依附男人身邊才能生存下去。西方國家最先展開女權運動,然後才影響到亞洲地區,女性日益獨立自強。

而生在封建時代的農村女人,生命和尊嚴掌握在男人手中。沒有地位,沒有選擇權,沒有抗拒的能力。女人,生來柔弱,更被社會教育得軟弱。

習慣屈服,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想擺脫困境,又無力逃脫。習慣思維,把她們封鎖原地;社會的教育,讓她們無知又懦弱。

有逃離的勇氣,卻沒給她們掙脫束縛的力量。自我救贖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稍有不慎,就掉落萬丈深淵。救贖與毀滅,僅是一步之遙。

封建社會背景下極度壓抑的情慾,何處尋求解脫,如何自我救贖?

與生俱來的天性慾望,根深蒂固的道德倫理,色和戒又該如何定義。扭曲的人性,不該套上宿命的環。

真實的牢籠並不可怕,只能困住肉身,卻不能抑制思想靈魂。最可怕的是無形的牢籠,身心都遭受束縛。而作為當時的農村女人,沒有自由,沒有選擇,就好比那籠中之鳥。空有美麗的皮囊,滿懷憧憬,嚮往廣闊的天空;卻飛不出“牢籠”,逃不開宿命的糾纏。


《菊豆》|一個農村女人的色和戒,逃不掉宿命般的“牢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