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輸入新冠狀病毒比例佔84%,大家有什麼看法?

山裡人阿牛


新年伊始,一場病毒阻擊戰的號聲也已經悄悄吹響。廣大醫務工作者,警察,武警官兵,黨員幹部投入到前線工作。經過了幾十天的辛苦努力,病毒得到了控制。

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國的確診病例低至個位數的時候,國外的病情一發不可收拾。近期輸入性病例佔據了高峰,原本控制好的地方因為這些人的回來導致反彈。這些人群當中,有些人是旅遊的還有些探親的,更有大部分外籍華人。我認為不應該讓這些放棄中國國籍的人回來。你們收到祖國的恩惠,長大成人,有利於你們的發展你們改變國籍,現在國外亂套了,你們回來禍害祖國。堅決制止境外人員回來,我們不能前功盡棄。特殊時期,特殊處理。


秦緣


希望國家一定要讓海外入境人員,入境就迅速集中隔離,隔離期半個月,費用自理。


天藍雲白


確實比較麻煩。一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國家,閉關鎖國不太合適。二我國在外人員很多,留學生公幹駐外包括華僑等,有回國需要,也有出去需求。三回來的國外人員管控困難,在外國呆久了,心散了,隔離待不住。四人員分散在全國各地,檢測隔離輸送都要花費很大人力物力。五深圳對回國人員沒有統一14天的隔離期,深圳從香港入境人員爆滿,防控壓力山大。深圳是改革開放窗口,經濟活力四射,如果被疫情淪陷,損失最大。

這是國內疫情後期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國家需要專門出臺針對性管控措施。如輸入確診人數持續增加,到了一個控制點,就必須閉關。確保國內平安,才能對國內外有所作為,我國全門類工業齊全不是嗎?對於有需要對外往來的,專業化進出。國外形勢越來越嚴重,還要做好防備,防備國際上反華勢力狗急跳牆。


江福海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你對鄭州今日新增一例境外輸入病例這件事怎麼看?我個人覺得:這是個不負責任的人,對自己不負責,對家人和朋友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任,防疫工作人員給本人和家人打電話還不接,其母瞞報行程,應該收到法律的處分。其工作單位也沒有做好防護工作,剛回到鄭州第二天都去...


sd諾連


一,限流,控制短期人數,防止爆倉。

二募捐,國家有難,人人有責,尤其境外。

三招募志願者,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的戰爭,大約一 到二年。

四利用現在科技,人人可追蹤,時時可追蹤。

五成立應急分隊 ,應對突發情況


雅帝Z


千萬不要亂走,出門必須帶口罩


桃子ziiii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進入最後勝利階段,而目前國外疫情卻迅速蔓延,中國沒有忘記國際上的支持,不但在物質上給以回報,同時派有經驗的醫療隊給以支援,體現大國之精神;另一方面,鞏固抗疫成果,同時嚴防境外輸入,對入境人員一定要嚴格檢疫把控,隔離是關心,隔離是對人民的負責。

疫情還沒有結束,勤洗手,勤通風,響應疫情防控的需要,為自己,更為了他人。

中國要勝利,世界要勝利!


原也


嚴格控制


珍珠黑月季花1


目前,距離首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簡稱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被發現已經整整3個月。3月18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降到兩位數(99例),遠低於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678例)。從這一趨勢看,國內疫情被控制乃至消除指日可待。

然而,境外的疫情卻呈現暴發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自2月28日起已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級別上調至“非常高”。截至3月18日10時(CET時區),病毒已擴散到101個國家/地區,中國境外的確診病例已達到24727例,且呈現快速增長之勢。因此,目前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應該關注境外輸入風險。

由於國家對國內居民與境外人口的管理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此前制定的國內疫情防控措施不一定能夠直接用於防範新冠病毒的境外輸入風險。本文從政治地理學視角出發,指出防範國際移民流動帶來的疫情擴散風險時存在“領域陷阱”,並重點針對這一問題為應對新冠病毒境外輸入風險提出對策建議。

領域陷阱的理論內涵

領域陷阱(Territorial trap)最早由英裔美籍政治地理學者John Agnew於1994年提出,主要用於批評國際關係學說的侷限。Agnew認為,現有的國際關係研究往往將具有清晰領土邊界的國家政權作為主要的分析單元,重點分析國家間的外交、軍事、貿易等關係。但是,這一視角把很多跨國的社會經濟活動都置於境內-境外、本國-跨國的對立語境中,既忽略了國家領土邊界及國家間關係形成演變的過程,也忽略了大量與國家邊界錯位的各種跨國的社會經濟活動。

儘管領域陷阱主要是一個批判性的理論反思,但是也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政治地圖上國家間的清晰邊界已經被金融、貿易和人口等的跨境流動網絡所取代,從而出現了很多超越傳統國家領土主權模式的安全挑戰。例如,非法毒品、恐怖主義和疾病等已經日益超越國家邊界傳播,對此如果仍然呆板地恪守“不干涉內政”的外交信條和“人人自掃門前雪”的主權式管理模式,很難應對這些跨國風險。

防控新冠病毒境外輸入風險面臨的“領域陷阱”

新冠病毒的傳播主要遵循自然界的邏輯,縱然存在人種和性別的差異,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基本不會受國界的影響。然而,目前國際上的治理模式基本都是領域化的,各國獨立管理本國領土內的人口,並通過海關管控人口的跨境進出,但很少對領土邊界外的人口和活動加以直接管轄。因此,新冠病毒境外輸入風險防控的一個主要難點在於傳統的領域化治理手段與病毒的無差別地域傳播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突出表現為三種形式的“領域陷阱”。

首先,不同國家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存在顯著差異。由於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技術水平、居民素質和政府的資源動員能力與治理水平等的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具有不同的疫情防控應對能力,也制定了差異化的疫情防控措施。

如美國傾向於淡化新冠病毒致死率,確診流程和檢測措施存在低估病例數量的風險;伊朗國內不僅醫療資源缺乏,而且從政府到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都不夠重視,多名政府高層人士被病毒感染,包括曾發表“隔離屬於石器時代”言論的衛生部副部長哈里奇(Iraj Harirchi)。那些在病毒檢測、疫情控制等方面行動不力的國家會通過國際移民的流動而將風險擴散到其他國家,使得全球疫情防控存在“短板效應”。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一些疫情控制不理想的國家的受感染者會以難民的身份湧入其他國家從而給他國防疫帶來重大挑戰。

其次,在領土主權治理模式下,對國際移民的管理權力與救治責任存在爭議。領域化治理有效的前提是某個國家的國民僅居住在其所轄的領土內。然而,國際移民的公民身份與其所在領土存在錯位,此時兩國政府對國際移民的具體責權往往缺乏明確界定,甚至存在爭議。

如對於沒有納入本地醫保的國際移民就醫費用應該由誰承擔往往沒有明確界定。這在面對一些常規疾病時影響不大——患者有選擇是否在本地治病甚至是否治病的自由,而本國醫療體系最多面臨是否“見死不救”的倫理或人道主義困境。但是,當入境國際移民身患具有公共風險的傳染病而自身無力承擔醫療成本時,其救治問題就十分棘手——如果不治療存在傳染病擴散的風險,治療又變成本國納稅人為國外居民買單。類似地,對於不遵從本地隔離或定時上報健康信息的國際移民,本國什麼部門有權採取強制措施?又可以採取何種強制措施?這些都會變成有爭議的問題。

鑽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遊輪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難題就是領域陷阱的一個典型例子。該遊輪的註冊地是百慕大(自治的英國海外領地),懸掛英國旗幟,其所有者Carnival Corporation &PLC是總部在美國邁阿密、同時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股票市場掛牌的跨國公司,裡面的乘客又是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國際遊客,因此在其停靠日本橫濱期間,日本政府處置疫情的方案在傳統的領域國家治理框架下面臨一系列難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郵輪在公海區域時管轄義務由船旗國(英國)承擔,日本沒有防疫和救治的權限和義務。如果讓乘客全部上岸隔離,日本不僅增加了其本土確診的病例數和疫情擴散風險,而且根據日本的《感染症法》和《檢疫法》日本需要用公費負擔所有感染者的檢查費與醫療費,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政負擔。這種領域治理的困境導致鑽石公主號乘客的感染率(696/3711≈18.76%)遠超其他國家或地區,很多國家卻又不能擅自接走本國籍的乘客或船員。

最後,國家對國際移民的信息獲取與追蹤存在困難。一方面,由於不同國家的公民信息分屬不同數據系統,因此中國較難直接獲得境外移民可靠的健康、家庭成員等信息,從而帶來了獲取這些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管理境外移民與國內居民身份信息的方式和機構有較大差異,導致獲取確診境外人口病例的行動軌跡和接觸人群信息存在困難。

目前,國內對居民的隔離和追蹤大量使用了身份證系統。儘管自2017年中國推出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但是由於其更換並非強制,也不可能發給短期來華的境外人口,因此顯然無法如管理中國公民那樣很容易地獲取和追蹤境外移民信息。甚至當國際移民在國內不同行政區之間移動時,哪個行政區對其具有管理責權也比較模糊。此前一些廣州的黑人非法移民通過遷往其他城市的方式躲避管理、延長居留期就體現了這一問題。

應對新冠病毒境外輸入風險的對策建議

為了應對防控新冠病毒境外輸入風險中的“領域陷阱”,本文提出三方面建議:

首先,通過限制入境和加強檢測的方式減少入境人口數量。一方面,借鑑新加坡等國的移民管理經驗,暫停給某些疫情風險過高的國家護照持有者或在過去14天曾去這些國家的旅客發放旅遊、工作、學生等簽證。另一方面,通過提升病毒檢測技術,加強對海關入境居民健康狀況的檢查,拒絕或減少新冠病毒感染者進入中國境內。

其次,分類分級制定管理方案。入境人口存在返境中國公民、國外引進人才、國內常住的國外居民及其親屬、外國遊客等不同類型,國內管理這些不同類型的入境人口的部門和相關規定有顯著差異。不同移民來源國的疫情風險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因此,為了平衡病毒攜帶風險與人口流動的社會經濟效益、病毒檢測的時間和經濟成本與病毒擴散的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管理的權限,應該通過分類分級的方式制定管理方案,從而既保證對境外人口管理的全覆蓋,又不致於面臨過高的防控成本或較大的國際壓力(如人權等)。

對於此前忽略的境外人群或其管理情況,應當及時補充制定一些核查和控制境外人口健康風險的條例或規定,賦予海關及外來人口所在地區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具體而充分的管理和執法權限,對於不配合健康檢查或隔離期擅自外出的境外人口採取取消綠卡、禁止再次入境、行政拘留等懲罰措施。

最後,完善境外人口信息共享和追蹤機制。一方面,可以整合國內與其他國家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通過跨國合作及與WHO合作等方式建立全球性的病例監控數據庫,實現不同國家人口感染信息的共享。當然,由於涉及公民信息獲取權利、數據庫系統安全和不同國家數據質量的差異,這一系統的建立存在一定的困難,其信息也僅有參考價值。

另一方面,參考國內一些城市的健康碼(如上海的隨申碼)和新加坡等國家的接觸者追蹤機制,建立完善的境外人口健康信息監測和活動軌跡追蹤機制,加強不同地區對境外人口到訪的登記,將人口健康信息與酒店准入、房屋租賃和公共場所進出的通行檢查掛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強國內不同地區對境外人口健康和活動信息的聯網,實現不同地區對新冠病毒境外輸入風險的聯防聯控。

舉報/反饋

手打字都打酸了,希望這解答對你有幫助[微笑][微笑][微笑]


請叫我港商先生


中國是疫情的爆發地,我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基本把疫情控制住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存在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現在全球的聯繫非常密切,沒有誰能獨善其中。雖然外國人大量的輸入很有可能會帶來疫情的倒灌,但作為大國,我們中國人並沒有記仇,反而以德報怨,我們不搞地域、國家歧視。所有歸國的同胞們要按規矩隔離基本不會有大面積傳播的可能,所以不用太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