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米高!老杭州人都曉得它!

錢塘夜聽第五十七期 | 86米高!老杭州人都曉得它!

陪你出發,伴你回家。

這裡是錢塘夜聽第五十七期,

每週五晚上八點,

鮮活的思想、好聽的故事如約而至!

老杭州里沒人不知道閘口電廠的,但又幾乎沒人說得清關於它的故事。以前的杭州人對閘口電廠的認識,似乎都是對它那高大煙囪的崇敬。那時候周邊一帶沒有高樓,那支86米高的煙囪儼然鶴立雞群,自然成了閘口地區最偉岸的標誌性建築。

老一輩的業內人士可能有所瞭解,閘口電廠籌建於1929年。當時,民國浙江省政府發行建設公債中有200萬銀圓被指定用於發展電氣事業。經過數月反覆地考察,最後選定在閘口地區的水澄橋一帶興建一座電廠。這個決定,就是後來閘口電廠70年夢想的開端。

錢塘夜聽第五十七期 | 86米高!老杭州人都曉得它!

電廠開始破土動工是在1930年4月。建設電廠的錢塘江北岸閘口一帶系低窪漫灘,土質多為泥沙堆積而成的砂質黏土層,建築難度可想而知。因為徵用的 民用地不足數,動工一開始便沿錢塘江北岸築壩填土,一直向江面擴地。廠房建起來後,各種機器設備也一批批從國外陸陸續續運進來。

錢塘夜聽第五十七期 | 86米高!老杭州人都曉得它!

閘口電廠供電後,以輔助杭州工業發展為己任,電價極低,而且免費為杭城各廠設計用電事宜。於是,杭州以以絲綢為中心的工業,如碾米業、製革業、玻璃業、染坊業、印製業競相利用電力增加生產,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杭州工廠機器工業與家庭手工業參半並進的狀況。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杭州局勢吃緊。當時電廠負責人蔡競平知道,供電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涉及戰局安保,在他固守下,電廠的供電只停過3小時,黑暗沒有過早地降臨這個恐懼之都。

錢塘夜聽第五十七期 | 86米高!老杭州人都曉得它!

同年12月蔡競平接到命令,要於22日早上六點前破壞電廠。他知道大勢已去,開始給職工發遣散費。近十點,他帶著最後撤離的工作人員,一起坐車過錢塘江大橋,只見義渡碼頭火光熊熊,電廠那邊濃焰正在往上衝,沿途有三三兩兩落伍的軍人,還有剩餘的老百姓正扶老攜幼地往大橋以南撤退。

下午錢塘江大橋和閘口電廠被炸燬,爆裂聲巨大到已抵達紹興的蔡競平都聽見了。晚上有人點火燒了軍隊倉庫、兵營、機場存留的設施以及城外對侵略者還有用的建築,熊熊火光把夜空照得通紅。

直至1947年5月,被炸燬的機件才全部修復,並正常發電。

錢塘夜聽第五十七期 | 86米高!老杭州人都曉得它!

隨著城市的有機更新和快速發展,閘口電廠已然完成了屬於它的歷史使命。2002年11月30日,閘口電廠人頭攢動,大家都趕來送別。一聲巨響後,杭州閘口電廠最後的建築物——那座高86米、直徑9米的大煙囪轟然倒地。這一倒,標誌著一座具有70年曆史的電廠從此畫上了句號;這一倒,也標誌著閘口地區從此開始了新的時代。

本節目與浙江省社科聯、江乾區委宣傳部合作,並在浙江省社科聯和江乾區社科聯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步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