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挫折教育,你怎麼看?

濟寧家庭教育


1、“快樂教育”理念的始作俑者美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他強調順隨孩子的天性發展,以“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斯賓塞的這個教育法則對美國的大、中、小學課程設置和教育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有不少人將其推高至“成就哈佛驕子之路”的高度。

2、近年來,“快樂教育”的理念被各種機構、各類人士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和目的引入國內,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廣大家長和孩子的“心智”。我們發現,對這個理念推崇備至的人群,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簡單粗暴地“反智”,在他們眼中,只要是跟考試、應試、書本知識相關的學習都是值得批判的,是應該被拋棄的。

3、實際上,“快樂教育”並非一個新理念、新創舉。在我國悠久的文明史中,對如何做到“寓教於樂”有著數不勝數的理念和案例,我們的先輩和如今的學校教育從來都未曾在“學習知識”與“身心愉悅”之間畫上對立的符號。任何一個時代,但凡真正學得真知的人,也大多是體悟到學習的快樂的人。

4、作為教育工作者和被教育者,本應該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學習知識從來就沒有什麼捷徑,任何一個思維和技能的提升,都需要自身去開動心智、反覆磨練。換言之,企圖終日玩玩耍耍、不付吹灰之力就能學得本領的人,從來就沒有真正得逞過。

5、不可否認,在我國當下的社會環境中,無論是作為父母的大人,還是作為參與學習的孩子,常年面臨的競爭壓力確實不小,客觀上放大了教育和學習中的“不快樂”因素。但這不應該成為家長和孩子消極應對挑戰的因由。面對課業上的壓力、科目知識上的疑難點,尤其需要平心靜氣地去研習和突破,在探尋未知的道路上收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定然格外愉悅。

6、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成就自我的過程,其間難免遭遇種種大大小小的挫折,酸甜苦辣也是應有盡有。如果從一開始就能用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直面挑戰,讓學習不再成為心理負擔,真正的快樂也將與我們終生結伴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