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萬事萬物,我們都要下功夫去琢磨,與人交往當然也需要學習規則,但最終要活出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說的那種狀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頭沒有活水,就是一潭死水。而自己,正是那汪活水。

什麼是教養?

“教養”是一個被人反覆談及的詞,因為我們時不時會遇到沒教養的人,他們在公共場合大聲說髒話、隨地扔垃圾、總是插隊……這些做法,實在令人討厭。甚至看到表現更過分者,你恨不得立刻衝過去指正一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教養”似乎發生了詞義的變化——從最初的道德禮貌,變成了穿衣打扮。比如,穿衣品位成了女人的教養,塗口紅成了女人的教養,深入骨子裡的氣質也成了女人的教養……

其實,教養多指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影響、個人修養作用下的結果。確切地說,教養並不是簡單的行為道德、禮儀、素質,更不是穿衣打扮,而是一個人的綜合修養。

正因為許多人理解錯了教養的內涵,因此,它變成了能訓練和刻意裝出來的特質。這樣的女人,短時間內看上去當然精緻、優雅,但終究無法一世如此。


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教養,其實是指一個人的綜合修養


學其形,不如修其魂

初見娜娜,我發現她真是一個有教養的姑娘。

娜娜今年25歲,一顰一笑都是美的。在工作前,她會給自己衝一杯咖啡;與人會面,她輕聲細語,侃侃而談;週末,她會去甜品店細細品味一塊蛋糕……總之,生活中的一切她都做得剛剛好。

通常來講,像娜娜這樣的姑娘會有許多朋友——事實上,她的朋友並不多,與同事相處得也並不融洽。她曾嘗試著走出自我的世界,多與人交往。起初,她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但相處久了,那些人又會離她而去。

在一個深夜,娜娜發來微信向我哭訴:“為什麼我沒有朋友?”

其實,日久見人品。不管娜娜的人品好不好,我總覺得她的身上缺少了些什麼。於是,我回復她說:“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或許朋友就來了。

”娜娜半天沒回復我,過了一會兒,她又問:“可是,怎樣才能顯得真誠呢?”


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在許多雞湯文裡,像娜娜這樣的姑娘是吃香的,是大家爭相“學習”的對象。但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在現實中,這樣的姑娘會被貼上另外一個標籤:做作。

一個做作的姑娘,當然沒人喜歡。在身邊的人看來,娜娜活得有點累,她的精緻似乎有點刻意,她的優雅是裝出來的,她面面俱到的待人接物方式也總帶著某種討好別人的低姿態……不知不覺,這樣的姑娘就變成了“心機女”,變成了被人詬病的對象,朋友自然就少了。

我看過一張圖片,上面是一個懷孕的女人與一個大肚子的男人,他們都捂著肚子,坐在一起望著遠方。有人評價說:“同樣是肚子,一個孕育著生命,一個卻是滿滿的脂肪,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

在學習書法的方法中,有一種叫作填充型練習,即樣本上描好了紅線,寫字者只需把墨填充到紅線內就算寫好了一個字。許多初學書法者都選擇了這樣的方法,他們以為墨汁填充得夠久,就能把字寫好。

不得不說,這種學習方法或許能讓你寫的字好看些,但你終究無法學到書法的精髓。對於字形與結構,點、畫、方向、筆勢以及手勢等,如果做不到精微的準確,就永遠無法體會到古人用筆的精髓。


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可以精緻,但無需刻意


學習書法,不在於摹其形,而在於學習每一種碑帖背後所傳達的力量與法度。在這個基礎上,每精進一分,就神似一分,時間久了,就能練成高超的書寫技藝。

同樣,在人人談教養的今天,假如只是學其形、模其表,就會像沒有法度與力量的字一樣,怎麼看都只是空有形狀,最終變不成真正屬於自己的教養。



把握好尺度,才不會打破平衡

當教養變成禮貌、禮儀、標準姿勢與姿態,這些條條框框就給了我們太多的限制。我們不會在教養的基礎上越來越好,而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死板——失去個性、失去自我,就算有了“教養”,你還是你嗎?

與娜娜不同,落落看上去並不是那麼有“教養”。

落落是一名攝影師,活得有點隨心所欲。她會大聲講話,也會時不時地爆粗口,但她“粗魯”的行為不僅沒有讓身邊的人討厭,反而讓朋友都覺得她有真性情,很直率。


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過於被教養禁錮,就會失去自我


作為一名女漢子,沒人知道落落也曾“文藝”過。她出身好,家教好,從小飽讀詩書、寫字畫畫,淑女得不能再淑女了。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她16歲的時候。

那一年,為了讓她懂禮儀,父母給她報了一位名師的茶道班。學習茶道之初,一切都要照規矩來:茶的克數、水的溫度、手的姿勢等,一點兒也馬虎不得。她從小受過藝術的薰陶,所以在茶道班上一直成績優異。

畢業那天,老師對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的優勢在於,你從小修煉出了一定的文化修養。但你的劣勢也在於此,它會讓你出色,同時也會毀了你。關鍵在於度的把握,就像匠人與大師之間不過一線之隔。

見落落不大能聽懂自己的話,老師又解釋道:“匠人與大師的區別是,匠人在學習技術,在既定的規則裡不停地打磨自己的手藝;而大師,則在成為一個好匠人的基礎上衝破了那些規則,讓作品長出了自己的樣子。

“這就像泡茶,技藝能讓你泡出好茶,但在任何情況下,好的茶道師都能泡出好茶。這在於你對茶的熟悉、對水的熟悉、對環境的熟悉,靠經驗與感覺,好茶就泡出來了。但沒有之前學過的那些規則,你就達不到這樣隨心所欲的境界。所以,你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樣子。”

從茶道班畢業後,落落仔細回味著老師的那番話,直到能隨心所欲地泡出好茶時,她才懂得了其中的真諦。


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把握好尺度,才不會打破平衡


一夜之間,她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女子——看似簡單粗魯,其實是真性情,這得益於之前她在茶道班上所學到的規則。

所以,她的粗魯是有原則的,假如有人去模仿,那就變成了真粗魯。就像有些人有教養,你可以去學習人家,但人家身上散發出來的種種氣質,你怎麼都學不到骨子裡去。

結束語

今天有人說,女人要有教養,於是你就去學習教養;明天有人說,女人要瘦,於是你就去減肥;後天有人說,女人要活出自我,然後你就去效仿他人的樣子也表現得酷酷的……

她們看似在學習、在進步、在變得越來越好,卻從根本上忽略了自己,她們永遠無法活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一棵樹,會用枝葉來裝飾自己,也會為了模仿他人而剪去枝葉。但我們必須知道,模仿的背後是要有“活水”的——我們只有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從根本上完善自我,最終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要以為外表一樣就什麼都一樣,刻意模仿他人,只會丟了自己

從根本上完善自己,才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所以,這個樣子不是刻意裝出來的,它是一種無為而為的狀態,會從你的身上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因此,最好的教養不是一招一式,而是其背後的思想。

因此,與其在教養的形式上下功夫,不如去深入學習教養的“靈魂”。這才是教養之本,才是教養之精髓。


作者|枼果吟 《好看的皮囊不如有趣的靈魂》

排版|小雅

審核|聽海

【熱點話題】關於 教養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幕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