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5G尚未普及,華為卻急於構建國外市場?

國際帥哥協會會長


對於華為來說首先是要和國外更多的市場談合作,談成之後才是下一步推動5g的建設,這符合一般的商業流程呀,除此之外國內的5g也沒有,那麼的不堪,要知道目前已經在多個城市試點運行。

只不過對於5g來說,國內的整體運營商沒有那麼激進而已,要知道這個也是有市場原因的,尤其是因為我們知道從2g到3G時代是有一個網絡的突破,而從3G到4G則是一個網絡速度的突破,從4G~5G,這是一個從快到更快速度的突破。

細心的用戶可能也發現了,無論是2g到3G還是3G~4G的時代,這個變革或者說升級都是非常具有重大意義的,也就是說,從2g時代只能打電話到3G時代的網絡時代,再到4G時代,可能已經滿足大多數場景下的網絡速度,運營商對這個需求是不迫切的。

甚至於大多數用戶其實對於5g網絡的來臨也不是很迫切,尤其是目前4G網絡已經完全可以支撐用戶看視頻或者說是直播等等一系列可能網絡要求比較高的一些項目,但4G網絡基本上可以應付得了。

都有5g網絡比較著急的,是手機廠商包括5g網絡所能帶來的整個產業鏈,比如說大數據或者AI方面以及物聯網等等。

與此同時,華為在國內的5g市場其實很難獲得巨大的訂單,這個原因還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因素,那就是業務交換,比如,我們聯通採用的是愛立信的5g技術和基站,那麼其實相應的很多市場就要採用我華為的一些技術,這是所謂的等價交換,沒有太大的問題。

中國的5G現在由於沒有牌照,無法正式的組網,所以現在三大運營商都沒有啟動5G的主設備的集採,網上雖然有一些謠言,但是謠言畢竟是謠言。

目前三大運營商針對5G,是在多個城市啟動了實驗網,對於5G應用的一些可能的場景進行了試點,也給未來發放牌照之後,大規模組網提供了依據,也給未來業務發放積累一些經驗。就5G這種新的制式而言,中國的三大運營商腳踏實地的各種試驗是非常有必要的。現在在三大運營商的各個試驗場景之中,都有華為的身影,而且是主要的合作伙伴。

5G和原來的2/3/4G最大的不同,就是針對垂直行業應用而不是個人應用,所以5G會衍生出來很多的新應用,比如自動駕駛、車聯網、遠程醫療、高清視頻、無人機、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工業自動化等等。而這些應用,都是運營商沒有經歷過的,也需要探索一下應用到底如何的落地。

目前3GPP的5GNR只制定到了R15版本,主要支持的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也就是典型的應用是5G家庭寬帶,而國內運營商目前實驗的其實是以面向R16的應用為主。

就現在國內的運營商的市場份額而言,現在基本是以國內設備商的產品為主,中國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設備的性能、價格,尤其是售後服務,是非常具備優勢的。實際上,如果沒有任何外界的因素的話,就全球來看,中國的通信設備也是非常有優勢的。

所以,華為在國內未來的5G市場,基本上可以說是穩住了,出擊海外市場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現在國外的5G實際上也是出於實驗組網初期,只有韓國和美國開始了部分規模性部署。

現在全球比較大的兩張5G網絡,也就是開始商用的韓國和美國,不過他們的5G由於組網基站數量不夠,使用體驗也並不是很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