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本角度淺析馮小剛電影受歡迎原因

自1997年馮小剛推出第一部高票房影片《甲方乙方》以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引起票房衝擊波。從97年至今電影界所反映的事實來看,其電影《不見不散》(1998)、《沒完沒了》(1999)、《大腕》(2001)、《手機》(2003)、《天下無賊》(2004)、《集結號》(2007)、《非誠勿擾》(2008)等,幾乎每部作品都保持高票房率和關注度,這種現象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在國內市場上,馮小剛和他的電影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說,沒有哪一部國產電影能與馮小剛電影匹敵,甚至許多同期上映的外國進口大片也紛紛敗陣落馬。馮小剛電影為什麼能夠受到觀眾的如此吹捧呢?本文主要從文本角度來探析馮小剛電影受歡迎的原因。

一、對都市小人物的關注

馮小剛賀歲片中的故事,並不是注重對英雄和傳奇人物的千古偉業的講述,而是大多表現都市平凡小人物的生活,通過描述小人物生活中的煩惱與夢想,透露出一些對都市生活的反思。如姚遠、北雁、蘇凱、劉元、李清、韓冬、小云、李小丹、尤優等,職業包括僱員、司機、空姐、攝影師、二流作家,他們都是一些普通的市民、平凡的小人物,他們既沒有多麼崇高的理想,也沒有指點江山的勃勃野心,他們只是在城市生活中的芸芸眾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悲傷、苦惱,快樂、自足。

馮小剛電影中主人公是都市小人物,具有普通人的生活氣息。有時發點牢騷卻無傷大雅,能夠主動幫助他人,嚮往積極的人生。他們可愛不可畏,即使在社會中游戲一番也決不傷人害己,他們帶有傳統中華民族的樸素美德。如為愛犧牲了自己的司機蘇凱(《永失我愛》);為了實現別人的夢想而辛苦地奉獻自己熱情的姚遠和北雁(《甲方乙方》);為愛相互傾慕的快樂和為生存不辭勞苦地工作的劉元和李清(《不見不散》);為了心中的良知勇於抵抗金錢誘惑的尤優(《大腕》);為給姐姐治病而不惜鋌而走險的小僱員韓冬(《沒完沒了》);為了責任與愛情痛苦地在兩個女人間徘徊的梁亞洲(《一聲嘆息》)。從這些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人物為生存奔波忙碌的艱辛,看到普通人的煩惱與追求,看到悲歡離合在這些平凡小人物身上所印刻的烙印。這樣,影片中的故事與觀眾生活就具有一種同一性,影片中小人物在其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頗得觀眾的欣賞與同情,因而他們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深受他們的喜愛。

二、追求遊戲化的情節架構

馮小剛曾說:“我是一個玩心比較重的導演,在拍戲時一直充滿遊戲的感覺,這既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快感,又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快感。所以,我在和編劇談劇本的時候,一直考慮如何把生活中開的玩笑一股腦地扔進影片裡面去。”①馮小剛的每部賀歲電影都在精心為廣大觀眾編織各種遊戲,遊戲化成為其電影情節架構的獨特方式,也成為他的敘事風格的重要標誌。如《甲方乙方》講述的是幾個圓夢的遊戲故事:遊戲參與的雙方,一是做夢的顧客(甲方),另一是提供機會的“好夢一日遊”服務公司(乙方)。這樣,乙方服務公司的產品就是製造遊戲情境,陪顧客做遊戲,幫助他們圓夢,如為廚子圓守口如瓶的“義士夢”的段落就非常具有遊戲性:先是使用軟性的“美人計”,接著又來硬的,像凶神惡煞的衙役、燒紅的烙鐵、辣椒水等各種酷刑。但當胖廚子絲毫不畏懼、甚至戲笑嬉鬧時,錢康、樑子他們又在刑訊室以板斧和製造陰森恐怖的氣氛進行嚇唬,結果胖廚子暈了過去,這前後的反差形成了強烈的喜劇效果,會讓觀眾會心一笑。

我們知道,“葬禮”是悲傷、沉痛和嚴肅的,然而《大腕》卻將這種故事情節進行遊戲化的演繹。在影片中,依據大導演泰勒的囑託,葬禮要採用喜劇的方式操辦即喜喪,這就具有了遊戲的假定性特徵。當好心的尤優聯合商界朋友王小柱共同來承擔和策劃這場“喜喪”時,得知了“死者”沒有錢,於是,精明的王小柱就提出招商,利用大導演這塊“牌子”,吸納商界人士在葬禮過程中發佈廣告,以賺取廣告費。這樣,局勢立即發生變化,喜喪竟然成了商業廣告發佈會。後來死亡邊緣的泰勒又如同神助般地康復了過來,且在康復後並不說真情反而旁觀尤優“喜喪”的精彩表演,就更體現出遊戲性質。在《手機》中存在著一場一個男人與三個女人之間多角關係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我們發現嚴守一逐漸由淳樸厚道變成滿嘴瞎話,最後雞飛蛋打,陷入人生的困境當中。概言之,馮小剛善於通過自己獨特的遊戲化方式來結構故事,展開情節,從而深受觀眾的喜愛,這一特點投合了觀眾娛樂生活的喜好,這也是他賀歲片出現票房奇蹟的重要原因。

三、與社會大眾心理相契合

(一)大團圓的期待

人性本善,人們的內心都渴望美好的事物,體現在觀眾的觀影心理層面,便轉化為觀眾對大團圓結局的期盼。雖然很多人覺得大團圓結局顯得缺乏新意,但是卻能夠滿足觀眾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馮小剛的電影一般都是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矛盾得以解決、付出得到回報、有情人終成眷屬等等,最終都會有好的結果,這是馮小剛電影受歡迎的又一個主要原因。例如,《非誠勿擾》裡的秦奮,通過多次地相親以及對愛情的不懈追求,最終也贏得自己的愛情;《不見不散》裡的李清和劉元經過多次人生磨難,也終於走到一起。《集結號》裡犧牲的戰士們最終也得到正名,這些都是符合大眾心理的大團圓結局。值得一提的是《天下無賊》的結局,一方面雖然王博為保護傻根的錢而死去,但卻體現了邪不勝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而另一方面,王博作為偷竊者的罪惡肉體雖然死亡,但是守護代表純淨世界的傻根的這顆靈魂得到了重生,而以黎叔為代表的偷盜惡勢力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這種結局具有中國式的大團圓意味,符合普遍中國百姓的觀影心理。

(二)世俗夢想的滿足

馮小剛電影努力將底層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切實際的夢想呈現在銀幕上,使得普通人內心的慾望和情感得以宣洩。這就很容易同觀眾在心理上達到共鳴,同時也是馮氏電影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不見不散》中一對戀人經過曲折的愛情慢跑,最終走到一起的故事,給了眾多渴望愛情的男女一個圓夢的幻象。就算是現實中的愛情沒那麼順利,但在看到影片中的完美愛情後,仍然相信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馮小剛的電影正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在撫慰著人們現實生活中受傷的心靈。如社會中大多隻能令人失望、嘆息的相親,在馮小剛的賀歲片《非誠勿擾》中卻有著別樣的表現。男主人公秦奮在多次失敗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放棄,最終如願的收穫了自己的愛情。觀眾在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時內心的失落感能夠得到釋放,同時又給人以希望,使人們堅定了實現自己夢想的信心。

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常利用非常巧妙的故事、情節真實的演繹底層小人物的願望,讓大眾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擁有的物質或情感在電影中得以實現,從而獲得精神的慰藉和補償。也可以說,馮小剛是在用電影發洩老百姓情緒的同時,又努力營造符合老百姓接受心理的夢。例如在《甲方乙方》中,姚遠、周北雁、錢康、樑子幾個人開辦的“好夢一日遊”公司,就是想通過做夢和造夢,千方百計使那些性格變態、精神失落的人重新面對生活,審視自我價值,各色追夢的人都能過一把夢想成真的癮。於是,這個公司,滿足了書商的“巴頓夢”,又用“愛情夢”來治癒失戀青年受傷的心靈,用“長工夢”讓丈夫體諒了妻子的處境,用“吃苦夢”激發出富人的社會公德,用“保密夢”懲戒了有快嘴惡習的廚師。而這些夢真的就是底層老百姓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渴望。馮小剛在電影中,通過製造一種世俗生活中需要的夢想,讓觀眾能夠滿足內心對夢想的憧憬和需求,於是馮小剛與他的電影便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三)減負心理的實現

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越發沉重,以及社會治安混亂、腐敗叢生的現象劇增,人們常常在深陷嚴重的生理疲勞的同時,還飽受焦慮心理、失望情緒的折磨。那麼,釋放負面的心理壓力就顯得十分必要。而馮小剛的賀歲片便是實現減輕人們心理負擔的媒介之一。馮氏賀歲片裡沒有殘忍的戰爭,沒有暴力的血腥打鬥,更沒有陰險狡詐的圈套。其中有的只是幾個平凡親切得像你家鄰居的人物,在上演一幕幕看似平常的事,讓你笑聲不斷,而不用你過多地思考,也不用過度地緊張,處理故事的方式基本是戲謔性的。有時似乎有點緊張,但那不過是笑聲前的鋪墊,是輕鬆時的調料而已。比如《沒完沒了》中的綁架,因為穿著喜劇的外衣,所以不過是個道具罷了。又如《天下無賊》中的搶劫,似乎會血淋淋的,但由於戲謔式的“敘事”基調,它從一開始其實就在暗示不會出現一般意義上的危險。所以馮氏的作品帶給觀眾的是無限的輕鬆享受,可以令人暫拋工作上的事,也使人可以不思考影片的深度,只管盡情地笑,這樣的影片著實讓承載很多現實壓力的觀眾減輕了負面心理。馮小剛的電影與社會民眾心理的契合,成就了他國內賀歲片市場的“常勝將軍”的輝煌。

四、飽含濃厚的人間溫情

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電影的目的也是為了追求永恆的精神家園。馮小剛就是試圖用電影建造他心中的精神家園,表達著溫情脈脈的人文關懷。作為一個傑出的市民導演,馮小剛關注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意在確立其生存的信念與理想,在追尋生命的彼岸世界使之在人格價值和尊嚴的存在中,感受到有被理解、被撫慰、被呼喊的關懷、所以,馮小剛電影喜歡用喜劇性的矛盾衝突:反映正劇性的社會內涵,使人在獲得暫時的歡愉之後,思索人性和社會的倫理價值。

馮小剛《甲方乙方》的周北雁和姚遠到醫院做婚前檢查,正在等檢查結果的時候,見到對面有位中年男子掩面哭泣。原來,這個男子是北京人,妻子是青海人,二人兩地分居二十多年了,最近她的妻子被查出得了肝癌已到了晚期,原本應該靜養,可他在北京住的仍然是集體宿舍,房子對他來說簡直是個“夢”。當晚,姚遠和周北雁躺在床上難以入睡,二人不約而同地說:“把房子借給他們吧!”第二天,他們找到那位中年人,把新房鑰匙交給他:“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中年人把妻子從青海接到新房,妻子不相信地問:“這就是咱們的家?”中年人無言地點點頭。妻子在房間裡來回走著,怎麼也看不夠,每天都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後來疼得實在走不動了,就讓丈夫扶著自己看房子,直至去世。看到這裡,觀眾能不感動嗎?《大腕》原本的思路是“尤優被金錢的慾望驅使著,瘋狂的意念一個接一個地產生,最後整個人垮掉了”②但馮小剛最終還是調整為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他讓尤優在不斷陷入瘋狂時,又讓他不時展露出自己的善良和清醒,比如做公益廣告、捐款等,甚至讓他成為瘋人院唯一的清醒者,最終如願地笑到了最後。

《天下無賊》顯示出馮小剛對傳統文化精神的進一步皈依。原本唯利是圖的賊公王博逐漸改邪歸正,轉變為一個英雄,並與盜賊頭子拼死搏鬥而最終犧牲,把生命的救贖演繹到了極致。影片三種因素共同構成馮小剛的價值體系:以傻根為代表的道德因素(我本善良)、以王歷為代表的人性因素(因孕生愛)、以塔爾寺為代表的宗教因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天下無賊”是彙總自古以來就有的“烏托邦”,儘管真實的世界並不會因為這部電影中人們善良的意願而改變,但我們確實感到人文關懷的存在。再如《沒完沒了》的韓冬對植物人姐姐令人感動的真情,《一聲嘆息》的梁亞洲對女兒難以割捨及最終迴歸家庭,都一樣讓觀眾看到、感受到馮小剛電影中的濃濃溫情。

馮小剛電影都是懷著未來的希望給人以期待,很多電影在馮小剛的設想中原本是另一種結局:《沒完沒了》截止到韓冬追車,《大腕》中的尤優真的瘋掉,《天下無賊》中傻根才是幕後最大的賊……但觀眾最終在銀幕上見證了人間的溫暖和溫情,貪婪受到懲處。這就是馮小剛式的真誠,他的真誠是基於對市民大眾情感期待的尊重。馮小剛電影決不是笑料的簡單組合,而是當下社會普遍心理需求乃至深層慾望的一種象徵性表達。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說:“2008年馮小剛的《非誠勿擾》獲得了3.3億的票房,他的成功源於電影給現代化焦慮中的人們送來了一種安全和溫暖的元素。”在《天下無賊》裡,馮小剛利用了非常時髦的電影元素一一宗教來強化境界和救贖的觀念。聖潔的寺廟場景、降魔科的細節,再加上結尾王麗雙手合十面對寺廟莊嚴參拜的姿勢和藏族嬰兒鮮活的生命形態,讓我們看到馮小剛有意渲染佛家的至善和生死輪迴,以畫龍點睛的方式顯示人間溫情。

五、調侃式的喜劇語言風格

調侃式的喜劇語言是馮小剛賀歲片的重要特點。他賀歲片主要是以人物語言來取勝,幾乎每一部賀歲片之後,觀眾都會記住裡面的一些話語,如“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做人要厚道。”“年輕時有賊心沒有賊膽,如今賊心也有了賊膽也有了,賊又沒了。”“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正是馮小剛能夠運用這種調侃方式——能把嚴肅的東西說得平常,把平常的東西說得嚴肅——從而創造新奇的效果,確實,馮小剛電影中的調侃方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甲方乙方》中,馮小剛借姚遠等人的嘴,把做完將軍夢的小書商等作為調侃的對象:“和平時代就是巴頓也得在家好好待著,國家有咱強大的人民解放軍保衛著,也用不著你,還是做你的良民吧。”當唐麗君想重新恢復昔日輝煌時姚遠接電話說:“你可以上法庭告我們侵權啊,你告說不定我們也成名了。”這是針對現在新聞炒作的調侃。在《不見不散》中劉元調侃中國大陸電影人:“本來他們智商就低,再不給他們選點好看的景,不是更看不過去了嗎?”《大腕》中,“……鞋店24小時營業,就是一個字——貴,進來隨便一轉就得花個萬八千的,來買鞋的不是第二夫人就第三小蜜,你要是一正一室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說我這的鞋店一雙鞋得多少錢?我覺得怎麼著也得兩萬美金吧?兩萬美金?那是成本!4萬美金起,您別嫌貴,還不打折,你得研究顧客心理,願意掏上萬美金買鞋的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兩萬,什麼叫成功人士您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鞋店的宣傳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這是對富人不理性甚至不道德的消費進行調侃。《不見不散》中韓冬調侃自己的過去:“我們這歲數的這撥人都是這操性,甭管現在變得多不是東西,一提過去的人和事,心裡都好好敬著。”調侃自己“我不是正人君子”,“我屬於蒸壞的那種人,就是你們說的小人,回頭告訴大偉,惹誰都別惹小人”。馮小剛的這種調侃,在調侃他人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解嘲,從而避免了觀眾會產生一種敵對情緒,至少化解了單方面嘲弄他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觀眾在調侃與被調侃中輕鬆、逗樂。

結 語

在中國本土電影市場上,馮小剛賀歲電影是成就斐然的,他和他的電影一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傳奇,透過這種繁榮現象,我們發現其電影的巨大成功離不開他對小人物、遊戲化情節、觀眾心理、人文關懷等方面的深切關注,這些發現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馮小剛電影成功之處,從而為國產電影的未來發展提供些許建議。


註釋

①於馨.與馮小剛談《不見不散》.當代電影.1999(1).

②馮小剛 等.大腕談《大腕》.電影藝術.2002(2).

③石光磊.《非誠勿擾》帶來的都市新生活.電影評論.2010(5)

④彭靖希.論電影語言風格.當代電影.2008(2).

參考文獻

[1]章柏青、張衛.電影觀眾學[M].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

[2]金龍晨.票房大腕馮小剛[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王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