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範小青散文:到平江路去


作家範小青散文:到平江路去

在一個陰天,將雨未雨的時候,帶上雨傘,就出門去了。

小區門前的馬路上,是有出租車來來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車,要走一走,覺得太遠的話,就坐幾站公交車,然後下去,再走。

走到哪裡去呢?是走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喜歡的地方,比如說,平江路,就是我經常會一個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區。

其實在從前的很漫長的日子裡,我們曾經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舊卻依然滋潤的街區,就在我們的身邊,它是我們的窗景,是我們掛在牆上的畫,我們伸手可觸摸到的,跨出腳步就踩著它了,我們能聽到它的呼吸,我們能呼吸到它散發出來的氣息,我們用不著去平江路,在這個城裡到處都是平江路。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們糊里糊塗,視而不見,直到有一天似乎有點清醒了,才發現,我們失去了財富,卻又不知將它們丟失在哪裡了,甚至不知是從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個夜晚醒來時發生的事情。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新聞接一個新聞的時代,這些新聞告訴我們,古老的蘇州正變成現代的蘇州,這是令人振奮的,沒有人會不為之歡欣鼓舞,只是當我們偶爾地生出了一些情緒,偶爾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磚砌成的街,我們就得尋找起來了,尋找我們從小到大幾乎每時每刻都踏著的、但是現在已經離我們遠去的老街。

這就是平江路了。平江路已經是古城中最後的保存著原樣的街區,也已經是最後的僅存的能夠印證我們關於古城記憶的街區了。

在喧鬧的干將路東頭的北側,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綿延數里,在這個街區裡,還有和它平行的倉街,橫穿著的,是鈕家巷、蕭家巷、大儒巷、南顯子巷、懸橋巷、葭巷,胡廂使巷、丁香巷,還有許多,唸叨這一個一個的巷名,都讓人心底泛起漣漪,在沉睡了的歷史的碑刻上,飄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作家範小青散文:到平江路去

在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裡,平江街區就已經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並行、水陸相鄰,使得這個街區永遠是靜的,又永遠是生動活潑的。早年顧頡剛先生就住在這裡,他從平江路著眼,寫了蘇州舊日的情調:一條條鋪著碎石子或者壓有凹溝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夾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間,很舒適地躺著,顯得非常從容和安靜。但小河則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調子,叫蘇州城浮動起來。因此蘇州是調和於動靜的氣氛中間,她永遠不會陷入死寂或喧囂的情調。以前來蘇州遊玩的郁達夫也議論過這一種情況,他說這街上的石塊,和人家的建築,處處的環橋河水和狹小的街衢,沒有一件不在那裡誇示過去的中國民族的悠悠的態度。

這是從前的平江路。令人難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夠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脈搏是怎樣的跳動著。我們一邊覺得難以置信,一邊就怦然心動起來了。

現在,我是踏踏實實地走在平江路上了。

世俗的生活在這裡瀰漫著,走著的時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們的家裡看一看,這是老房子,所以一無遮掩的,他們的生活起居就是沿著巷面開展著,你只要側過臉轉過頭,就能夠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窺探他們的生活,只是隨意的,任著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他們是在過著平淡的日子,在舊的房子裡,他們在燒晚飯,在看報紙,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業,也有房子是比較進深的,就只能看見頭一進的人家,裡邊的人家,就要走進長長的黑黑的備弄,在一側有一絲光亮的地方,摸索著推開那扇木門來,就在裡邊,是又一處雜亂卻不失精緻的小天地,再從備弄裡回出來,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漸漸地到了下班的時間了,人多了起來。一個婦女提著菜籃子,另一個婦女拖著小孩,你考試考得怎麼樣?她問道。不知道,小孩答。婦女就生氣了,你只知道吃,她說,小孩正在吃烤得糊糊的肉串,是在小學門口的攤點上買的,他的嘴唇油光閃亮的。沿街的店面生意也忙起來,河面上還是有一兩隻小船經過的,這隻船是在管理城市的衛生,打撈河面上的垃圾,有一個人站在河邊剛想把手裡的東西扔下去,但是看到了這隻船,他的手縮了回去。生活的瑣碎就這樣坦白地一覽無餘地沿街展開,長長的平江路,此時便是一個世俗生活的生動長卷了。

就這樣走走,看看,好像也沒有什麼多餘的想頭。但到平江路隨便地這麼走一走,心情就會起一點變化的,好像原本心裡空空的,但是這麼一走,心裡就踏實了,老是瀰漫在心頭的空空蕩蕩、無著邊際的感覺就消失了。我不是在平江路出生和長大,但是走一走平江路,就好像走進了自己的童年,親切的溫馨的感覺就生了出來,好像世世代代就是在這裡生活的。

平江路上有許多名勝古蹟,我不止一兩次地去過耦園。但是我到耦園,卻不是去讚歎它精湛的園藝,而是因為它是一處愜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個溫婉的情緒著落點,也因去耦園的路,不要途經一些旅遊品商店,也不要有烏糟糟吵吵鬧鬧的停車場,沿著河,踩著老街的石塊,慢慢地走,走到該拐彎的地方,拐彎,仍然有河,再沿著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園,其實就這樣的走,好像到不到耦園都是不重要的了。

在宋朝的時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圖,那是整個的蘇州城。現在在我的心裡,也有了一張平江圖,這是蘇州城的縮影。這張平江圖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瞭然,兩道豎線,數道橫線。這些橫線豎線,已經從地平面上、從地圖紙上,印到了我心裡去,以後我便有更多的時間,有更任意的心情,沿著這些線,走,到平江路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