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主動上交國寶,獲得1500萬重獎,6年後專家鑑定為贗品

俗話說得好,叫做“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戰火紛飛的動盪時期,黃金作為“以物易物”的硬通貨,遠比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古董藏品價值高得多。而到了像是如今這樣的太平盛世,黃金則變得很一般,隨著人們精神層次的提升,當下火爆不已的收藏市場讓古董藝術品的身價水漲船高。而在我國,出於對古文物的保護,嚴禁一些珍貴的出土文物當作古董來交易。

古董商主動上交國寶,獲得1500萬重獎,6年後專家鑑定為贗品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來自安徽淮北的一個姓丁的農民,憑藉著一腔熱血下海經商,他敏銳地瞧準了正在興起的古董收藏行業。

剛開始,老丁揹著行囊到處走街串巷以及一個接一個的“掃村”,向不懂古董為何物的普通市民和農民們低價收購家藏的古代物品,然後再高價賣到江浙一帶的古董行以及地下文物市場。就這樣,老丁迅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時也逐漸練就出了一身鑑定古董真偽的本領。

古董商主動上交國寶,獲得1500萬重獎,6年後專家鑑定為贗品



十多年後,隨著古董行情的走低以及國家對地下文物交易的大力打擊,使得老丁的古董生意止步不前。為了分擔生意上的風險,老丁拿出一大筆錢兼做起了建築材料的買賣來。

2000年的一天,老丁無意中得知家鄉淮北一條運河內發現了許多瓷器,遭到了當地村民的哄搶和一些不法文物販子的盜買,感到非常悲憤。隨後,他大量收購從運河中失竊的瓷器,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建築材料公司給賣掉籌錢來買。

古董商主動上交國寶,獲得1500萬重獎,6年後專家鑑定為贗品



幾年工夫下來,老丁的確收到了不少瓷器,但自己卻負債上千萬,苦不堪言,跟家裡人的關係也鬧得無比的僵硬。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2005年,浙江杭州市文物局決定擴建南宋的官窯博物館,向社會徵集各種南宋的名瓷,老丁於是將自己珍藏了幾年的一尊頂級瓷壺主動上交給了博物館方。那是當年他以800萬的高價從一名文物販子手裡收購的“運河瓷”。

古董商主動上交國寶,獲得1500萬重獎,6年後專家鑑定為贗品



館方的鑑寶專家仔細鑑定後,發現這是一尊體型巨大的南宋汝窯瓷“壺王”,是極其罕見的國寶瓷器,便當即重獎了老丁1500萬元。這看似是一個兩全其美的結局,然而就在6年後的一檔著名電視鑑寶節目中,一名權威的資深瓷器專家卻稱杭州那尊“壺王”為贗品。他通過細緻入微的品鑑,發現該瓷壺仿製的痕跡明顯,大概是清朝時期的仿宋代汝窯瓷,在價值上要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