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生“回国潮”到来,单程经济舱机票超过4万元


英国留学生“回国潮”到来,单程经济舱机票超过4万元

3月18日,乘客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排队办理登机手续 供图/王峰

英国留学生的回国路:86个小时的旅途颠簸,转机5次

从伦敦飞曼谷中转的航班3月18日中午11点55分才起飞,但是叶虹早上6点就起床了。买了早餐,拖上早就收拾好的行李,她就匆匆往机场赶。听说现在过安检和海关的时间比平时长很多,她计划提前5小时到机场。

清晨的伦敦希思罗机场已经是熙熙攘攘,组成回国大军的华人占到了旅客的7、8成。与一些连口罩都还没戴的当地人比起来,华人的装备可以说非常专业,口罩仅仅是最基本的配备,不少人戴了眼镜、护目镜、帽子,还有人穿着雨衣甚至防护服

叶虹在排队登机时给笔者发来了一段4秒的视频,可以看到不少华人穿着雨衣,还有个别华人穿着专业的白色防护服。叶虹也打算一路上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减少感染几率,她在经过12小时左右的飞行后在曼谷转机,随后飞回广州隔离。

只转机一次,这在目前从欧洲回国的华人中,已经算是幸运儿。

  • 亚洲和欧洲反差明显

一周前飞回国内的张艳琼,则经历了86个小时的旅途颠簸,经过境外、境内5次转机后,终于回到云南保山,开始集中隔离。

受到疫情影响,各地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各国航线几乎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从一个人拖着一大堆行李到达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那一刻,张艳琼的这趟漫长并波折的旅程就开始了。

张艳琼原订的机票是经斯里兰卡科伦坡中转从上海入境,值机时,航空公司突然告知,后半程科伦坡至上海的航班取消了。张艳琼顿时有“抓狂”的感觉,航空公司也在不停寻找替代航线。

航空公司推荐了一条科伦坡飞到曼谷再飞到上海的航线,但是比原来的航线多出9小时。张艳琼想“9小时就9小时吧”,但是正在操作改签的同时,这个曼谷到上海的航班也停飞了。值机人员很快又找到了一条科伦坡飞到新加坡再飞上海的航线,虽然需要在新加披通宵等待,但是张艳琼说“只要能回国就行”

。但在改签时,这条航线又停飞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半小时,如果再无法确定替代航线,张艳琼将无法赶上伦敦至科伦坡航班的登机时间。就在张艳琼接近“绝望”时,航空公司终于找到了科伦坡飞吉隆坡再飞上海的航线,虽然要在科伦坡等待20多个小时,但好在航班没取消。在改签手续办完后,距离飞机起飞只剩30多分钟了。

张艳琼对笔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形容那就是“生死时速”。一路跑着插队安检后,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安检口抓起她一路狂奔,快到登机口时远远就看到一群人翘首以盼,机舱门口还有人拿着秒表计算时间,张艳琼前脚踏进机舱,后脚就按下秒表,关舱门。

伦敦到科伦坡的飞机上,西方乘客几乎没有戴口罩,机组人员中只有一个空姐戴了口罩。在科伦坡下飞机后,张艳琼觉得“和欧洲的对比就比较大了”,在机场看到约八成的人都采取了防护措施,除了戴口罩,有的还戴了眼镜、护目镜。登机前,乘客也被要求记录体温,在飞机上,“有一半的人都戴着口罩”。

在吉隆坡飞上海的飞机上,华人占八九成,都佩戴口罩。5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里,张艳琼“没吃没喝也没摘口罩” 。她邻座的一个华人,用最快的速度把飞机餐吃了,“我感觉他可能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然后飞快地又把口罩戴上了。”

飞机降落在上海后,全副武装的检疫人员登机进行检查,张艳琼等14名旅客被点名单独核查。张艳琼说,检疫团队没有说明原因,估计是因为自己从英国回来且转机次数比较多。另两名被点名的旅客则告诉张艳琼,两三个月前他们曾在日、韩转机。据此,张艳琼猜测,这可能是单独核查的原因。

在一对一单独核查并填报健康申报表后,张艳琼被放行入境,转机飞赴云南昆明,随后又转机飞往保山。在进入国内这两趟飞行途中,国外入境人员都被隔离在机舱尾部,且分散安排座位。

3月11日上午9时40分左右,张艳琼所乘坐的航班终于落地保山,她也结束了这趟长达86个小时的旅程。

  • 回,还是不回?

张艳琼和叶虹都是英国杜伦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相比于张艳琼离开时,叶虹在出发前明显感受到,英国对疫情也开始重视了起来

当地时间3月18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一场关于新冠疫情的发布会上宣布,从3月20日开始,除了像防疫一线人员医护人员等少数关键岗位员工的子女和一些弱势群体儿童等可以继续上学外,英格兰的所有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全部停课,5月和6月的升学考试也被取消。

王峰是叶虹的男友,在送完叶虹去机场后回学校的火车上,他看到旁边的英国女孩一坐下来就开始用消毒湿巾擦桌子,然后用免洗酒精洗手液洗了手。途中,他也看到不少英国人戴上了口罩的老外,甚至会用围巾遮住脸,特别是老年人。

与叶虹不同,王峰选择了留在英国。他向笔者介绍,叶虹已经硕士毕业,但自己的博士学业还没完成,一旦回国势必会对学业产生影响,自己还是想快一点毕业,另一方面,怕自己在途中万一感染,会传染给家人,不想冒这个风险。另外,就算没有感染,一旦成为密切接触者要隔离,也会连累家人一起隔离,自己的母亲现在每天需要治疗牙病,不能耽误。

正在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念硕士的吴佳也没回国,她所在的班级一共14个中国留学生,都决定继续留在英国。对于留下的原因,她说:“诺丁汉大概有30万人,现在是十几个病例,我觉得疫情没有严重到那种地步。而且我还想继续我的课程,虽然4月有一个月假期,但回来还是要交作业的。”

据王峰介绍,3月10日发生的一件事对当地留学生影响很大,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消息后都有了回国的想法。

当地学联的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文章称,曼城有中国留学生发高烧。3月8日,该留学生按照英国卫生部门的建议,自行在家拨打111求助。急救车上门询证后,建议其按普通感冒正常就医。9日,这名留学生发烧加重,在总领馆协助下,急救车才再次上门并送院治疗。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英国进入抗疫“延迟”阶段。一天后,与鲍里斯同场出席一场记者会的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所提到的“群体免疫”观点,引发了诸多争议。

在吴佳看来,3月11日和12日似乎是一个时间点,之前在诺丁汉的中国留学生群里只是零星有人提到回国,但那之后“拼车去希思罗机场”“纠结好久刚买了票”这样的信息突然开始刷屏

与此同时,各类和回国有关的群遍地开花:“欧洲转机回国过境政策交流群”、“莫斯科转机交流群”、“法国出发交流群”……在这些群中,华人互相交流机票信息、转机各国的政策、甚至哪里能买到防护服、面罩等等。

叶虹就是在3月11日决定买票,上网一查,结果让她非常吃惊。之前时间短、转机少、价格约在3500-4000元人民币的机票全部都没了,只剩下少量需要转机、时间还不好的机票,大部分经济舱机票价格都飙升到8000至15000元。现在,有些经济舱的机票已经超过4万元

在叶虹订票后的第二天,她所订的航班就全部售罄。而在二月份的时候,这些航线的机票都还非常充裕。

王峰说,现在再想买回国的机票,几乎都得等4月份的了。

买到机票后,叶虹加入了一些打算回国的留学生微信群,其中一个群从最开始几十个成员到现在几乎满员,所发信息都是关于转机的问题。还有一些留学生在群里反映说自己的机票取消,焦虑的情绪非常明显。有留学生甚至“研发”了一些非常规路线,例如从文莱、孟买、非洲国家转几趟的

由于担心航班会被取消,叶虹每天都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获取靠谱信息,例如泰航官网官微、查阅国内政策等等。但她也经常为一些假新闻或流言所困扰,总是“一惊一乍的”。

吴佳也明显感觉到,微博、微信这些中文社交媒体,对于留学生的焦虑和恐慌情绪起到了很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朋友圈和群里的一些文章甚至是谣言,特别会“踩着你那个害怕的点”。

前些天,一则消息刷了屏,称英国某高校中国留学生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拨打NHS111热线(英国急救电话)未得到回应,或要求就医被拒,导致在家中自我隔离期间死亡。

3月18日上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辟谣,称通过调查核实,确认有关消息皆为谣言。

很多信源不明的消息不但影响着在英国的学生,同样也影响着他们在中国的家人。王峰最近就接到了很多来自国内的询问信息,甚至有些五六年没联系过的远房亲戚都加了微信,问英国的情况是不是很糟。王峰说,国内亲友的担忧扩大了他们的恐慌情绪,自己还好一些,毕竟已经是读博士的年龄,还有很多留学生还不到20岁,受影响更大。

吴佳现在会有意识地少看中文社交平台,而是多看BBC等英国本地的媒体以及诺丁汉当地报纸。“英国媒体也会介绍疫情情况,但是主要是在解释,感觉没有那么情绪化。”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叶虹、王峰、吴佳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