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論破滅:中國的可怕在於,他展示的不是國力而是一個文明

前幾天,《三聯生活週刊》有一篇文章《“群體免疫”之前世今生》

顯得很特別,作者還是個華人。文章詳細介紹了英國群體免疫的歷史背景和理論依據,並隱隱肯定一個結論:或許群體免疫是更高級的人道主義

再前幾天,一個德國華裔在自家公號上發了一篇《疫情下的德國:公民與巨嬰》,文章要表達的價值與三聯群體免疫論大同小異,把德國溫吞吞的防疫節奏歸於公民社會的科學選擇,而把中國防疫成果歸咎於人群像巨嬰一樣聽話。

你奇不奇怪?為什麼單純的防疫被他們找出這麼刁鑽的角度?賦予這麼奇怪的內涵?因為這些公知內心看法藏的很深: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

他們或許礙於華人身份,才把文字遊戲玩的很隱晦,但文字中自卑和偏見掩藏不住。他們對中國防疫成就視而不見,說明有些人跪久了,站直看一眼故鄉真的很難,所以只能用打臉方式提醒他們一下:

一、不論號稱群體免疫的英國,還是尊重科學的德國,都在逐漸加強防控。提出群體免疫的英國首相鮑里斯,態度來個漂移式轉彎,他告誡國民,誰要咳嗦全家隔離,沒事別上街溜達;而德國確診過萬,乾脆建起了方艙醫院。我理解歐洲無法拷貝中國模式的有心無力,但他們已經拿出抄一道算一道的態度。

二、大量華裔湧入中國,雖然也夾帶了個別人的洋優越感,比如喝水必喝礦泉水,跑步絕不戴口罩,但這些華裔長期生活在海外,對中國和歐美有最直觀的比較,當她們面對生死抉擇時,第一反應居然是逃回孃家,這種行為,叫用腳投票。

群體免疫論破滅:中國的可怕在於,他展示的不是國力而是一個文明

為什麼造成現實反差,我還拿《三聯生活週刊》那篇群體免疫論舉例,文中直言,群體免疫的核心思想是讓多數人感染病毒後產生免疫抗體,再用免疫人群組成人肉隔離帶,保護老弱病殘不受感染。

看到沒?作者定義的群體免疫基本邏輯就說不通,難道大規模感染後,首當其衝的受害群體不是老弱病殘嗎?而且目前沒任何證據表明自愈後的免疫抗體可以攜帶終生,一旦存在二次感染,群體免疫等於集體自殺。

這個經不住推敲的概念,卻被華人公知拿來拐彎抹角的黑中國,是智商問題嗎?我看是骨頭爛了。

觸動歐洲國家放棄自然療法的是意大利,意大利讓全歐洲看明白,一旦相信“群體免疫”後的觸目驚心。

疫情發酵之初,意大利人對待病毒態度和群體免疫差不多,也是一心向佛,結果新冠將意大利的醫療系統橫掃,死去的恰恰是需要群體免疫保護的老年人,再持續下去,摧毀的就不僅僅是醫療系統了。

意大利人從不戴口罩是自由,再到瀕臨崩潰,經歷了二戰後最漫長的十幾天,他們求助歐盟同伴無一回應,卻等到了中國的專家和物資。

眼下的意大利防疫模式,不管正規套路還是民間偏方,完全照搬中國。除超市藥店,其餘營業場所一律關閉,大街上只剩警察晃晃悠悠;硬核標語寫上棺材板了,村頭大喇叭吼起來了,連醫護都把雞湯寫上防護服,你熟不熟悉這些場景?看樣中國專家沒白去。

至少在防疫模式上,意大利已經從群體免疫轉為群體抗疫,除此外,比利時,法國,都開始封城鎖國,西班牙甚至宣佈所有醫療資源收歸國有,在強制性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群體免疫論破滅:中國的可怕在於,他展示的不是國力而是一個文明

中國防疫模式真的科學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還得拿西方的群體免疫論舉反例。

為什麼西方自由精神熬不到免疫生效,就紛紛倒戈?因為群體免疫論本質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用所謂的模型推演來代替真實的人性,它的理論基於數字和概率,卻把人這個最大的自變量剔除了,它漠視了人性最重要的兩個字:怕死!

只要怕死,趨利避害就是人的本能,這種本能即便沒有收到號令,也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直至失去大面積感染條件,讓群體免疫成為泡影。

就算把群體免疫踐行到底,按鮑里斯說法,每家都可能失去親人,到那時群體還能不能認同施行群體免疫的制度,都是一個問題。

用活人做群體免疫實驗的後果,任何國家都難以承受,它只是有心無力時的託辭,只有擅長紙上談兵的公知才推崇這類只能寫在紙上的論調。

從古至今,沒有疫苗和藥物時,防止病毒擴散最有效的辦法只有一種,簡單粗暴兩個字:

隔離。

1666年倫敦爆發黑死病,大量英國人逃往北部,當時英格蘭中部有個亞姆村是逃往北方的必經之路。

如果亞姆村民也逃往北方,會有很大生存機會,但黑死病會蔓延至整個英國。在這樣的抉擇下,亞姆村做出一個悲壯的決定,封村,阻止黑死病向北方蔓延。

疫情過後,數百人的村莊只活下少數人,卻保住了整個英國北部,亞姆村也從此成為英國的英雄村,享譽至今。

亞姆村就是控制疫情的典範,隔離這麼簡單的辦法,無關國情,無關制度,無關文化,更無關優劣,好比每個國家的料理方式和飲食文化都不一樣,但最後都得拿牙咀嚼後才能下嚥,多麼簡單的道理啊?

中國防疫模式相當於用國家意志規範群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明明一開始就科學,卻被個別公知諷刺為簡單粗暴,不尊重自由,這些公知沒明白另一個更簡單道理:人命關天時的效率遠比所謂自由值錢,救命才是最大的人道主義,優勝劣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不是,連小學生都會做這道選擇題。

強制措施目的是提升效率,每提升一秒,都是虎口拔牙,這和群體免疫的不負責任有著天壤之別。

群體免疫論破滅:中國的可怕在於,他展示的不是國力而是一個文明

中國人回答這道題之前,面臨的危險,比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被動:

首先,沒人認識這個病毒,那時它連名字都沒有,而且它突發在交通發達、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城市。

其次,雖然病毒來源尚未弄清,但爆發於武漢,起初還沒引起足夠關注,又趕上春運,控制難度極大。

再次,初代病毒毒性很強,全被中國人身體承受了,而防疫還沒任何現成模式可抄。

可以這樣說,所有試錯成本都被中國承擔的前提下,熬到曙光乍現只用了兩個月,模式就是咬牙硬剛。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愣把傳染力極強的新冠病毒反噬了,這種難度,相當於體操比賽裡第一個出場的選手拿了全場最高分,最後奪冠,是不是奇蹟?

更奇蹟的在後面,其他國家現在排隊求助中國,比如一開始曾對新冠冷嘲熱諷的意大利緊急求助中國;挪威首相索爾貝格也正式向中國求助,希望中國不計前嫌,伸出援手;西班牙、菲律賓、都直接向中國發出求助信號,最令人心酸的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他含著熱淚說:只有中國會向我們伸出援手。

有意思的是《華爾街日報》,直到這時還不忘提醒盟友:別讓中國趁火打劫擴大影響力。說這話時怕是忘了已經火燒眉毛。

我在一個月前曾預測中國有可能拯救世界,這麼說基於愛國情緒,中國真有拯救世界的實力嗎?很難,但我一直相信中國有這個態度。

中國並不是地球上最強的國家,最強的那個還在說風涼話,可為什麼這麼多國家不求助最強的那個呢?雖然中國人慷慨未必能從根本上改變西方對中國的牴觸,但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的時刻,他們求助的態度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掩飾動機的。

求助時本能想到中國,也從側面證實,很多國家內心排斥中國,並不出於輕視,恰恰相反,今天的中國強大的讓他們心裡沒底。

前天看個視頻,意大利某家醫院的女護士精神崩潰,直言自家醫院至今沒有治癒任何一個病人,反而送走了一百多人。這位意大利護士穿戴的防護裝備無法遮住皮膚,看過去令人心酸,這不是我印象裡那個老牌發達國家意大利。

同一天,在遙遠的中國,援鄂醫療隊捧著鮮花,在武漢交警最高規格的護送下凱旋迴鄉,她們一路上歡聲笑語,連空姐都跟著歌唱祖國,鮮明反差下,感覺中國脫離了世界,這還是那個貧弱的國家嗎?

群體免疫論破滅:中國的可怕在於,他展示的不是國力而是一個文明

中國戰勝疫情,展示出來的力量、效率、執行力、向心力,不過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崛起的縮影,如果外界評價中國近年崛起速度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那麼中國控制病毒的速度也理所當然了。

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曾說過:中國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偽裝成一個國家的文明!

如果從文明角度解讀中國防疫,就解釋的通了。文明和國家最大的區別,在於文明若能長久延續,必然經過了無數災難的磨礪、歲月的洗禮,面臨重大突發挑戰時,能夠拿出正確而從容的態度應對。

而國家即便盛極一時,如果沒有強大的文明體系做支撐,都只是曇花一現,比如蒙古帝國。所以中國採用的防疫辦法看似簡單,實則是經歷太多苦難後的智慧和生存之道,不能用紙上談兵剖析。

面對疫情,中國把同胞生命擺在首位,和新冠病毒搶人時不計代價的決絕,有如山崩地裂,水來土掩,讓全世界都看的明明白白,這就是文明;中國人能夠按照一個節奏集體停下腳步,把病毒憋死拖死,這種對國家的信任和表現出來的凝聚力,也是對自身文明的本能認同。

所以,很多求助中國的國家才相信中國不會袖手旁觀,因為中國一直在用行動踐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大智大善,這就叫文明。

群體免疫模式,已經失敗了,凡是逐漸控制疫情的國家,都是從最基本的隔離做起的,個別公知妄圖混淆概念,借否定中國防疫模式來貶低中國成就,這些人不過是中國過去二百年來所受屈辱遺留的傷疤,他們不敢正視故國發生的一切,或許覺得不真實。

而有些外國人看的比他們清楚的多,英國漢學家馬丁雅克直言,中國人從不把自己的崛起叫崛起,而是叫復興,這是不同於一般國家的思維方式。

因為中國人有一種自信,他們覺得這二百年只是出了一些意外,意外過去,中國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如果再把這種自信延伸到防疫行動上,中國人也同樣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快速高效的戰勝疫情,一切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只有一個文明,及基於這個文明的價值觀,才會把問題解決的這麼從容。中國就是一個用國家形式展現的文明,在這次疫情中,把自己的文明寫成了教科書,供全世界瀏覽。

所有人終會明白,文明,才是最強的群體免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