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國經驗表明正確的政策能對抗擊疫情

北京時間3月2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部主任助理Helge Berger、IMF亞太部副主任Kenneth Kang、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合作發表文章《削弱影響和艱難的選擇:中國的早期經驗》。

文中表示,冠狀病毒的擴散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和嚴重的影響,這促使政策制定者尋找應對之策。中國截至目前的經驗表明,正確的政策能對抗擊疫情和緩解其影響發揮重要作用,但部分政策伴隨著艱難的經濟權衡。

1


艱難的選擇

成功控制病毒的代價是經濟活動放緩,不管保持社交距離和減少出行是自願還是強制的。在中國,政策制定者在國家和地方層面都實施了嚴格的出行限制——例如,在疫情暴發最嚴重時期,很多城市對公民實施了嚴格的宵禁。然而,這種權衡對湖北省最具破壞性,儘管中國其他省份提供了很多援助,但湖北省為減緩疾病在全國的傳播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清楚地表明,隨著流行病蔓延到全世界,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不論是在境內還是境外都需要得到支持,以控制病毒並延緩其向其他國家傳播。

IMF:中國經驗表明正確的政策能對抗擊疫情

2


高昂的成本

與在其他國家繼續暴發一樣,此次疫情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人員災難,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有跡象均表明,中國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將出現大幅放緩,且將對全年造成重大影響。最初是經濟活動的一系列驟停,迅速波及整個國民經濟,並演變成一場全面的衝擊,同時阻礙了供給和需求——正如1-2月非常疲弱的工業生產和零售數據所示。相比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冠狀病毒的衝擊更加嚴重,因為它同時打擊了家庭、公司、金融機構和市場——中國首先受創,目前已擴展至全球。

IMF:中國經驗表明正確的政策能對抗擊疫情

3


迅速行動

減緩這一嚴重衝擊的影響需要為最脆弱的群體提供支持。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側重於脆弱的家庭,並探尋新方法來支持小型公司,例如免徵社保繳費和公共事業費,並通過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信貸。其他政策也能發揮作用。當局迅速安排了補貼信貸,為衛生設備增產和擴大應對疫情暴發的其他關鍵活動提供支持。維護金融穩定需要果斷和妥善溝通的行動。過去幾周的情況顯示,一場衛生危機(儘管是暫時的)會如何轉變成一場經濟衝擊,其中流動性短缺和市場混亂可能會擴大並延續下去。

中國當局很早就介入,支持銀行間市場,為承壓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允許人民幣根據外部壓力進行調整。其他措施包括,引導銀行與受疫情影響的借款者合作,激勵銀行通過中國央行的特別融資向小企業貸款,並對銀行進行定向降準。在此期間,大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能獲得相對穩定的信貸——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繼續慷慨地為其放貸。

當然,一些緩釋工具自身也存在問題。例如,當局為廣泛的債務人延長了履行資金義務的期限,若該舉措沒有針對性和時間限制,未來可能削弱金融穩健性;補貼信貸可能被錯配;讓已經不具有生存能力的企業維持運轉可能會在以後抑制生產率的增長。顯然,在必要情況下使用針對性較強的工具是理想的做法。

4


尚未結束

雖然中國經濟出現了令人安心的正常化跡象,多數大型企業已報告重新開工,很多當地員工也已返崗,但嚴峻的風險依然存在。這包括,國內和國際出行恢復可能導致新感染病例再度增加。即使中國的疫情不出現新一輪暴發,當前的流行病正引發經濟風險。例如,隨著更多國家面臨疫情暴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消費者和企業可能保持謹慎,在中國經濟恢復運轉之際,這將抑制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因此,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將必須做好準備,在必要情況下為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提供支持。考慮到疫情暴發的全球性,上述很多措施若能進行國際協調將取得最大成效。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原創 袁源 國際金融報。感謝原作者和機構的辛苦付出與創作, 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轉載涉及版權、標註有錯漏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及時更改,並表示歉意。文章出於行業分享交流之需發佈,僅供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不代表本機構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非常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