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的人都是孤獨的嗎?

千屈菜


我為什麼寫詩?不是因為孤獨

花開不是寂寞,僅是因為詩

天生的情痴,也是正當時

有香有蝶有人戀不戀也是如此

陽光,雨露風霜,冷暖炎涼

一遍遍的過往,心情怎麼樣

茶酒煙香,琴棋書唱,應不應都無妨

三更半夜,對星空遙望

水遠山長,看天地浩蕩

一馬平川,獨自不徬徨

鬧市漫步,無所謂去向

有情無情,喜歡了就是情長

小字生香,素箋墨漬未乾

皆是因為想像,那一個她

可有一點心動,一點心痛

一點言不由衷的應諾

語氣多半誘惑,於是我的詩

便多了許多許多


隨遇而安的道士


我就認識一個發表過詩集的人,很難跟他走到一塊,也許你會說,我的問題,可很多人和他也很難相處,大家一起吃飯吃飽了他就走了勸他喝點酒,也不跟大家喝,所以我認為他可能以為我們和他不是一個級別的我們不懂他的世界,也許真的他們都是孤獨的


家在遠方355


寫詩的人都不孤獨,詩也是從生活中來。不會體驗生活,難得有好的詩詞奉獻。有時候為了創作,也可能閉門推敲!如果憑空捏造,避人不交,決不會寫出那麼動人的詩詞來……



苗玉漢


浪漫苦吟寫悲苦,

詩人未必盡孤獨。

黃河之水從天落,

敢笑黃巢不丈夫?








費玉山905


NO!

寫詩的人是寂寞的,並且傻傻地相信自己的寂寞是特麼的孤獨。這種感覺有另一種解釋叫做自戀!

寫詩的人都是自戀的!

孤獨,和寫詩無關!哪怕你不寫詩,或者如果我一樣討厭詩人的人,同樣有孤獨感。

在沒有飛黃騰達的時候,這種孤獨是“求而不得”或“心意不遂”。

在已經成功成就的時候,這種孤獨是“憂患意識”或“無人理解”。

佛有七苦之說,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孤獨就是“求不得”。

梵高因求而不得而孤獨,

李白因求而不得而孤獨。

可是隔壁老王同樣也有求而不得的李寡婦而產生的孤獨以至於相思成災,一個痴呆之人迷路在三環路上也會產生茫然無助的孤獨感。

憑什麼只有寫詩的人孤獨?

詩人算個屁!

會做菜和會做一手好菜是兩個概念,所以寫詩的人和會寫詩的人以及寫出一手好詩的人三者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聯繫。

你寫得出一手好詩,自然是孤獨。

你寫不出來,就是賤人的矯情,就是蠢人的自以為是。在這種本質上是寂寞的成份中,孤獨是佔比例最少的那一部分。更多的是敏感,是自戀,是虛榮,是井底的青蛙,是國王的新衣。

這是一種連豬都有的情感,結果被虛偽的人類定義成為

孤獨!

為什麼會孤獨,因為我們要得太多,得到的太少。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是孤獨的,直到他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一個沒有腳的人是孤獨的,直到他看到一個盲人。

那麼一個盲人的孤獨呢?

孤獨,只是我們美化自己情感的牌坊,不堪一擊!


亦有所思


寫詩的人孤獨不孤獨?先看一個故事吧!

在暮春的溫潤裡,一個流浪的男子不幸窺見了一個面色紅潤的青春少女,那是一張桃花一樣的臉,那是一雙秋水一樣多情的眼。從此這個男人的日子就丟了魂似的。心有不甘啊。一年後的暮春,氣候一樣的溫潤,這個流浪的男子又來到這個讓他失魂落魄的地方,他希望再次看見那張臉,那雙眼。但很遺憾,他沒有看見。桃花在風中燦爛,幻化成無數的她,在譏笑他去年暮春的膽怯,在嗔怪他去年的無情,在怨,在恨……

這是詩人崔護所經歷的,他把它寫成了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人席慕蓉則從女孩的角度把這段經歷寫成《一棵開花的樹》變成了等待和祈求——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詩人餘秀華大膽、庸俗而過癮,把這段經歷改寫成《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左右則把這段經歷寫成《傳奇》,讓王菲把它唱了出來——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想你時 你在天邊

想你時 你在眼前

想你時 你在腦海

想你時 你在心田

寧願相信我們前世有約

今生的愛情故事 不會再改變

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

我一直在你身旁 從未走遠

……

你說,詩人孤獨嗎?他們把我們想說而說不好的,都很好地說了出來。








老頑197486757


寫詩(詞)與寫文的人本質上並無不同,耐得住寂寞,才可能迎來事業上的曙光。而所謂寂寞,有的時候是主觀的選擇,有的時候是情勢所迫。不管怎樣,寂寞之時難免也是孤獨之時。

既然說到寫詩之人,我們不妨以寫詩寫詞之人為例,來考量一番。

南唐後主李煜

的代表作《虞美人》,留戀往日的“春花秋月”,卻也自知回不去。夜來幽夢之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歷歷在目的同時,雕欄玉砌的“朱顏”已改,那如“春水”般的愁緒裡有懷念,有悔恨,更多的應該是孤獨。曾經,身為一國之君,固然不是他最喜歡的生存方式。可是當時當刻,寄人籬下,漂泊在異國,即便暫時留有性命,又有什麼意義可言呢?都說這是他的絕命詞,其實李煜有的從來都不是一個帝王的野心,而是一個渴望在文壇有所建樹的心。

都說文學是痛苦的產物,另一位著名詞人李清照,也印證了這一點。在丈夫分離的那些年裡,面對山河破碎、愛人逝去,只能把情感寄託在字裡行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起初的鴻雁傳書也變成了“三杯兩盞淡酒”,一個人黯然神傷,吞嚥情感,只落得“人比黃花瘦”。

說到底,喜歡寫作的人都是傾訴欲較強的人。儘管也會有一些時候,作者們圍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應和,共同創作出一些作品,但

多數時候,創作者們在孤獨寂寞之時撰寫的文字,表達的情感更為豐沛,更容易進入創作狀態,生產出佳作。戰爭年代,會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團圓的日子、思念親人的時候,會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悼念亡妻的時刻,會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當然還有寓哲理於其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等等。

說到底,作品映射的從來都是人心,如同清澈見底的池水,讓我們看到那些未知卻澄明的世界。作者在孤獨之時坦誠地面對自我,讀者也應在靜下心來之際方能讀懂其中的真意與深情。


驛路奇奇


在這個閱讀和審美都趨於快餐化的時代,詩歌已經淪為了邊緣文學。詩歌的深刻意象和複雜隱喻將文字的美感發揮到極致的同時,也成了人們接受它的障礙。能沉下心來讀詩的人少,出版商自然也不可能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去出版詩集。寫詩的人真正成為了因為熱情而寫作的人,也成了孤獨的人。

在香格里拉的時候,有一個詩人自費印了他的詩集,在古城裡挨家挨戶地散發贈送。獲書者隨手翻閱幾頁,要麼不能接受作者的寫作風格而肆言調侃,要麼扔在一旁任其堆積灰塵。詩人不以為意,每天在客棧中唸詩,還要接上麥克風,讓整個客棧的人都聽得到,有客人受不了,就搬到別的客棧去了。詩人仍舊一個人站在臺上,高聲念他的詩。

但是真正的詩人卻應該是孤獨的,心靈上的孤獨能讓他的筆觸脫離他所處的命運,處於抗拒狀態的寫作,才能體現平常所不能體會之美麗,才能稱為真正的寫作。

我相信,香格里拉詩人仍會孤獨的站在臺上念他的詩,並享受這種美好的孤獨。



鄉下人小銘


試答如問如下:

有些詩人的內心是孤獨的。

詩人能夠看清100米之外的麻雀是公母;小說家能夠看清100米之外的小兔是雄雌。

詩人的視角是獨特,內心一定有一個普通人沒有的不平靜的湖。


孫慶國:讀了不到2年高中,教了不到3年學(民辦教師),參加了4次高考(自學高中教材)的機械工程師。

孫慶國:業餘時間專注中高考30年,對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頑固不化”、“一如既往”。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寫詩不是孤獨的特產,試想你把一個人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一輩子,他會什麼也寫不出的。詩的淨土乃在於靈魂的淨化,生命善良本質的顯露,精神人格的昇華。毛主席是最愛交朋友的,詩作無數。詩作的源泉在於對自然完全真正的愛,對人類無比純真的情,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沒有真正愛心的人,孤獨一輩子,也不會寫出真正的好詩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詩歌來源於大自然給你的靈感,更來源於你對人類對生命對生活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