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期貨”助力貧困地區 精準澆灌喜結“致富果”

本報見習記者劉歡

“2018年春天,家裡的3畝蘋果因為霜凍災害,產量不足600斤,也沒賣上好價錢。但因為參加了蘋果‘保險+期貨’項目,我拿到了2000多元的賠付款。”秦安縣葉堡鎮李坪村貧困戶李永平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保險+期貨”精準扶貧項目是甘肅證監局在資本市場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路上探索出來的金融扶貧新模式。林永平是通過該項目實現增收的萬千貧困戶中的一個縮影。

在甘肅證監局及轄區內期貨經營機構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從2018年開始,“保險+期貨”精準扶貧項目分別在甘肅省兩大蘋果產區秦安縣和靜寧縣實施落地。項目陸續落地,使一顆顆紅彤彤的蘋果變成了金燦燦的“致富果”,給果農尤其是貧困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也幫助秦安縣和靜寧縣在2020年3月3日成功脫貧摘帽。

“秦安模式”

促進貧困果農脫貧增收

秦安縣地處黃土高原內陸,是我國北方主要蘋果生產基地之一,蘋果產業是秦安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蘋果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果農的生產和生活。

為了抵禦市場價格波動風險,2018年1月份,甘肅省首個蘋果“保險+期貨”試點扶貧項目在秦安縣落地。該項目為秦安縣葉堡鎮馬廟村以及郭嘉鎮朱彎村20戶貧困果農的15.2萬斤蘋果提供了價格保障。承保的20戶果農共計獲得了10.64萬元賠償,戶均高達5300元。

為了進一步有效發揮蘋果期貨“扶貧支農”的作用,2018年10月份,“蘋果期貨交割庫”正式落戶秦安縣。2019年1月份,交割庫完成首次交割,交割蘋果20噸成交金額26萬元,交割蘋果合格率達到92.8%。

蘋果“保險+期貨”試點扶貧項目的成功實施以及“蘋果期貨交割庫”的成立,讓更多的果農及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因此,甘肅證監局以及轄區內的金融機構也加大了該項目的推廣力度。

2018年11月份,太平洋產險與立信農保攜手6家期貨公司,將蘋果“保險+期貨”精準扶貧項目覆蓋到秦安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所有蘋果種植戶,惠及秦安縣17個鄉鎮,155個行政村,44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承保蘋果規模8880噸,合約到期後,共向秦安縣貧困果農支付了總計421.34萬元的賠款。

“秦安縣的‘保險+期貨’項目,對助力精準扶貧、服務‘三農’、擴大金融產品供給等積極探索,形成了‘秦安模式’,有效地保障了農民的收入。”甘肅證監局相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靜寧模式”

為蘋果產業發展提供造血功能

地處六盤山西麓的靜寧縣地處世界公認的蘋果“黃金生產帶”。據瞭解,2000年以來,靜寧縣17.6萬人貧困人口依靠蘋果產業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47.5%下降到0.78%。

為了更好地發展蘋果產業,靜寧縣在2018年建成了佔地206畝的靜寧縣農產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園。2018年8月份,該物流園的綜合冷庫被鄭州商品交易所指定為“蘋果期貨交割庫”,成為甘肅省首批2個蘋果交割倉庫之一。截至目前,甘肅省已設立4家蘋果期貨交割庫,總庫容6.25萬噸。

2018年4月份,在甘肅證監局的指導下,中信期貨甘肅分公司、中信中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與太平洋產險合作在靜寧縣成功實施了“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向當地蘋果種植貧困戶提供198噸蘋果價格保險,最終賠付19.7萬元。

在“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成功實施的基礎上,為了持續強化金融服務支持產業扶貧模式創新力度,靜寧縣在甘肅省成功首創“銀行+保險+期貨”金融精準扶貧項目,通過銀行提供資金支持、期貨市場調節供求、保險公司保障風險,進一步降低企業和農戶生產成本,穩定市場價格,刺激市場有效需求。

2018年11月份,靜寧縣蘋果“銀行+保險+期貨”精準扶貧項目分兩批共投入保費2300萬元,承保蘋果3000噸,覆蓋1家合作社和300戶蘋果種植貧困戶。項目結束,共賠付894420元,其中貧困戶戶均1321元。

2019年,由中國人保(601319)財險甘肅分公司承保,銀河期貨、南華期貨(603093)、大地期貨公司承辦的靜寧縣蘋果“保險+期貨”縣域扶貧全覆蓋項目成功落地實施。2020年3月16日,該項目的賠付已順利完成。覆蓋靜寧縣8713名建檔立卡貧困果農及3家合作社,保障面積3.5萬畝,投保數量4.6萬噸。共賠付資金1676萬元,貧困戶人均賠付1676元。

“保險+期貨”精準扶貧項目為貧困果農實現脫貧注入了金融活水,是資本市場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措施。中信期貨甘肅分公司蔣德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更好的保障農民收益,服務實體經濟,2020年,我們將繼續把‘保險+期貨’扶貧作為工作重點,積極開展針對貧困地區的‘保險+期貨’相關知識培訓,持續踐行國家脫貧攻堅戰略。”

甘肅證監局相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我們將大量引入“保險+期貨”的關鍵樞紐期貨公司來甘肅設立分支機構。鼓勵省內商業銀行、農業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為參與“保險+期貨”的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主體提供多樣化金融支持,形成金融支農綜合服務體系,打通金融服務農業“最後一公里”的限制,為農業現代化發展保“價”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