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的2020:重新上路,“行”則將至

作者 / 速途網 李楠

2020年的伊始比預期更“難過”一些,餐飲、酒旅、房產等行業線下的近乎停擺,讓線上平臺迎來了更多合作伙伴,“雲復工”、“雲音樂會”、“雲蹦迪”等概念應運而生。

但有些“雲XX”並沒有用戶想象地那麼有耐心,它們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噱頭”的意味多過“初心”。在這之中,速途網發現,唱吧不同於其他平臺,將“雲livehouse”堅持至今,並不斷聯合音樂人為用戶帶來持續的音樂節目。

唱吧的2020:重新上路,“行”則將至

如果把觀察的時間線拉長至2020年初,我們會發現唱吧彼時宣佈由“K歌社交”升級為“泛音樂內容社群”,這種“重新上路”的味道曾在2019年初的中國互聯網圈中較為濃厚,而這種調整升級也意味著唱吧將發展策略由原先的專注縱深轉變為橫向多層次,這種轉變對於唱吧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從“縱深”到“橫向”,唱吧“重新上路”

2020年之前的唱吧,有些沉寂。如果要找一個形容詞的話,那一定是“專注”。

熟悉唱吧的朋友能夠明顯感覺到唱吧在K歌方面的專業,不管是推出功能不斷完善的麥克風、聲卡,還是上線“一鍵修音”功能,唱吧始終圍繞著“K歌”這一安身立命的主業做縱深。

然而“專注”能夠培養既有用戶“K歌”的興趣,讓有限的“死忠粉”成為“K歌紅人”,卻不能在競爭殘酷的中國互聯網江湖中成為具有強勁殺傷性的“武器”,同樣也不能成為吸引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接連派出多款App爭奪逐漸登上“舞臺”的Z世代們選擇的關鍵要素。

同時,中金公司於2018年5月完成了對唱吧上市的輔導工作,國內上市對於收入利潤的要求也影響了唱吧的發展。唱吧CEO陳華在接受採訪時將創新不果斷的原因也總結為自己偏保守了。

但是,2020年1月唱吧由“保守”轉向“激進”,伴隨著“彈唱功能涉嫌抄襲”的爭議,唱吧在2020嗨典上宣佈從“K歌社交”升級為“泛音樂內容社群”,就此唱吧開始換一種活法。

當時,速途網並不看好唱吧這次升級,因為儘管唱吧有能力為他的用戶提供一個泛音樂內容社群,但唱吧在用戶的心智中仍然是一個K歌App,屬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盛行的工具類App範疇,並非當下最貼近年輕人的興趣社交。

然而,在速途網特別留意了唱吧在特殊時期的表現後,速途網發現儘管唱吧由過去的專注縱深式的發展轉變為橫向多層次的拓展,但它為用戶提供的價值並沒有偏離原先的軌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疫情期間唱吧紅人譜寫原創歌曲為武漢加油,此後“唱吧LiveHouse”開始為樂迷呈現不同種類的音樂直播。

唱吧的2020:重新上路,“行”則將至

2月22日,唱吧聯合京彩好評開啟“晚安音樂節”;

2月24日至3月1日,唱吧聯合摩登天空推出“摩登OK!”直播專場;

3月2日至3月8日,唱吧聯合SAG舞臺藝術工作組推出“海葵計劃”直播專場;

3月10日至15日,唱吧聯合古風音樂會舉辦首屆唱吧國風音樂節;

3月16日-3月20日,唱吧聯合太合音樂推出“太合音樂狂歡周”。

可以看到,相比於其他平臺在2月中旬試水“雲音樂會”後的悄無聲息,唱吧livehouse雖然慢了半拍,但其卻不斷尋找合作伙伴並持續至今,這體現出唱吧與音樂領域合作伙伴的親密關係,以及能夠在疫情時期為用戶快速上線新服務的能力。

據唱吧公佈的數據顯示,唱吧LiveHouse摩登天空專場觀看總人次超200萬,單場最高觀看人數超38萬,摩登天空新增粉絲數超40萬;而海葵計劃專場,7天累計觀看人次超240萬,單場最高觀看人次超18.4萬。

從數據上看,唱吧已經上了泛音樂內容社群的起跑線,並在“發令槍響”後展現出一些優勢,可初期走得穩,走得正,並不代表就可以一路領先到終點。

音樂市場競爭態勢已改變,唱吧道阻且長

不管大家承不承認,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競爭已經從過去的版權戰轉變為更為全面且殘酷的生態戰。而這種競爭態勢的轉變,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用戶。

誰也不會否認,爭奪獨家版權可以鞏固自身的競爭優勢,但同時也讓用戶聽音樂的體驗降至了波谷,為此多數用戶需要下載兩到三個音樂播放器,才能欣賞到他們偶像的音樂。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從來不缺乏創新精神,尋求版權之外的創新成為了行業近一年的主旋律。

網易在雲音樂之外佈局LOOK直播,並計劃在2020年扶持100家公會,近期又上線K歌App“音街”,發力明顯。

唱吧的2020:重新上路,“行”則將至

而阿里方面,在耗費幾年時間想清楚了蝦米音樂到底應該與哪些業務產生協同後,於去年進行了調整,目前在音樂領域已成功孵化出“彈唱神器”唱鴨以及“語音彈幕”App鯨鳴。近期,阿里宣佈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數字音樂內容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IOT智能設備、在線K歌等領域開啟數字音樂內容合作新模式,目前蝦米音樂已與鯨鳴打通。此時的蝦米音樂也一改往日單打獨鬥的態勢,協同唱鴨、鯨鳴有了對在線音樂市場發起衝擊的資本。

而已經上市一年多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則很早就佈局了生態,全民K歌已經坐穩了行業第一,同時還在近期推出了全景音樂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探索音樂現場演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如果說過去的版權爭奪戰並沒有產生真正的贏家,那麼如今更為全面的生態戰則可能讓騰訊、網易、阿里三家實現共贏。創新驅動了阿里巴巴在音樂領域拿出了一款能夠被95後接受的唱鴨,並在還未大肆宣傳的時候就吸引了隔壁老樊、馮提莫等歌手的青睞;而網易則通過創新產品滿足了固有用戶在音樂上的更多需求,讓用戶可以在生態內多留一會兒,形成更強有力的產品組合迎戰對手。

但是,這樣“共贏”的競爭環境,也讓唱吧的前行變得道阻且長。

一方面,當騰訊、網易、阿里都開始發力K歌市場,在線音樂的邊界也開始變得觸手可及,大廠擴展邊界的能力不容置疑,唱吧作為音樂領域實力最強的“第三極”將陷入全面圍剿的局面;另一方面,從“K歌社交”升級為“泛音樂內容社群”意味著唱吧的盈利模式將變得更加寬泛,但橫向多層次發展是否能夠受到用戶認可,仍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期,而全行業均對音樂市場表現出覬覦之心,唱吧是否具備快速培育用戶習慣的能力仍待觀察。

同時,據速途網觀察,除去騰訊、網易、阿里這三家本就擁有音樂播放器的大廠在音樂市場發力外,快手、B站等也在積極佈局,試圖爭取用戶。

去年11月,快手音悅臺發佈新政策,未來一年投入200億流量扶持音樂主播,根據快手官方數據,目前入駐快手的音樂主播超100萬人,每天發起近20萬場音樂直播。

今年1月,B站與QQ音樂聯合宣佈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人扶持和優質音樂推廣以及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啟平臺互通,共同扶持優質音樂人和音樂作品。數據顯示,B站的音樂創作者規模已經超過50萬人,預期每月會新增超1000首自制音樂作品,B站的音樂區視頻互動量也突破了22億次,彈幕總數也累計超過3億。

可以說,唱吧如今的對手已經成強者不多的K歌App,變為實力強勁且願意投入的互聯網巨頭以及後起之秀們,唱吧面臨的壓力實在不小,這也使得唱吧在宣佈升級時,便上線了“彈唱”功能,作為唱鴨之外第一個上線彈唱功能的正統K歌App,唱吧正在奪回它那兩年所失去的。

Live House之路可期,唱吧“行”則將至

儘管競爭的激烈程度與過往大不一樣,但是唱吧在特殊時期Live House方面的探索卻很可能成為唱吧未來突圍的關鍵。

隨著文娛行業在近幾年的飛速發展,各大平臺為了爭奪用戶,不斷加強加強內容製作,也促使用戶相比過去更加願意為內容付費。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數的不斷增高,超前付費點播模式的出現,數字音樂銷售額不斷突破記錄,都是最直接的體現。

而對於音樂現場的線上付費模式,其實也早有先例。2014年,樂視聯手汪峰嘗試演唱會付費直播,當時的數據顯示,該場演唱會直播共吸引到7.5萬次付費觀看,為樂視創造了超過200萬元的收益。此後的兩年間,樂視音樂合作了李宇春、華晨宇、鄧紫棋等當紅藝人;在現場娛樂方面,直播了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美國Ultra電子音樂節等大型音樂現場演出,以及包括27屆金曲獎、58屆格萊美頒獎禮等在內的重量級音樂頒獎禮。

樂視音樂當年的輝煌,也讓此次特殊時期“雲音樂會”興起後引起了眾多行業人士對其的懷念,並引發了前樂視音樂CEO尹亮的發聲。他在微博表示,今天看到的各種線上音樂節、雲蹦迪都是基於這個特殊時期的移動互聯網的,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是重交互,講究快速、輕巧,內容不宜過重、成本不宜過高……

據《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3747.95億元,整個音樂演出產業規模為182.21億元。而在演出中,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為39.85億元,Live house票房收入為2.5億元。

速途網認為,就今天在線音樂行業而言,唱吧確實是可以將這一模式再度孵化的理想環境,而得益於近期唱吧在live house直播方面的持續,更多的音樂現場也會對唱吧充滿信心,從而促進唱吧成為音樂現場宣發的重要陣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推出了全景音樂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並於近日直播了楊丞琳「刪·拾 以後」線上音樂會。可以說,未來唱吧很可能與騰訊音樂娛樂直接對壘。

後記

2020年的唱吧選擇了“重新上路”,這對於一個有些沉寂的品牌來說並不容易,但唱吧也讓外界看到了發展的決心,儘管道阻且長,但“行”則降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