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常說“戰國七雄爭霸”,這七雄名字也好記,還被人戲稱為“七叔含煙找圍巾”,分別是齊、楚、韓、燕、趙、魏、秦,最終原來的“老七”一掃八荒六合,成就大一統王朝。

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戰國不止七個,還有一個隱藏的國家,本應被叫做“八雄之一”,它就是中山國。

“國中國”

由中山武公開創的中山國,建國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414年,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最初因為都城內有山,而得名中山國,其國土屹立於燕趙之間,故而因此也被人戲稱“國中國”

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中山國這個國家的先民其實是鮮虞人,共經歷了鮮虞、白狄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先是鮮虞加入白狄成立了第一代中山國,而由中山武公開創的中山國其實是第二代,發展到春秋末戰國初,中山國在這三個階段中不斷漢化,雖然中山國小,而且還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但是這個國家卻也是名副其實的周朝諸侯國之一,因為其國君也姓姬,與周天子同姓。

前期由鮮虞人建立的中山國在春秋時期一度很強大,一直在跟晉國打仗,是晉國的心腹大患,隨後在晉國分裂,三家分晉的時候趁亂崛起,一度與趙、魏、燕國等鄰居平起平坐。

子系中山狼?

我們常常把“中山狼”這個詞語用於和一些狼子野心,白眼狼之類的人相匹配,沒錯, “子系中山狼”這裡的中山狼就是這個中山國,由於中山國領土的尷尬位置,以及戎狄的祖先身份,不被中原國家所認可。又因為曾經的強大,連衛國都被它滅了,而被中原大國所忌憚,常常發生戰爭,後來一度被晉國所滅,如果不是後來發生了三家分晉,說不定中山國就真的滅了。

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趁三家分晉的混亂時期中山桓公復國,經過那段三家分晉的動盪時期,中山國勵精圖治,國力鼎盛,達到了巔峰時期的國力,擁有戰車多達九千乘。可以說在這個戰國初期相對其他國家也是名副其實的第八雄了,但由於國土是四戰之地,沒過多久周邊趙魏韓等國家就很快崛起了,其後國君甚至成為了趙國的傀儡,

如果我們從中山國的角度去看待中山國的歷史,那中山國就是個頑強堅韌的國家,幾度起起落落而成為諸侯大患,但如果從趙國這樣一直跟中山國有過戰爭,對於中山國時依附時叛變的態度,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也難怪趙國人會編出“中山狼”的故事來編排中山國。

幾度國滅,打不死的“小強”

最先中山國一直是晉國的老冤家,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他的部落向東部平原遷徙,並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後來曾經聯手齊國魯國一起進攻過這個當時的春秋霸主晉國。後來不久武公去世,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不恤國政,因此後來就被緩過神來的晉國所滅,幾近亡國。幸虧中山恆公覺醒勵精圖治而在三家分晉中恢復元氣,這是中山國的第一次滅國復國。

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第二次,則是在此時正在崛起的魏國,聯合了趙國一同對中山國進攻,魏文侯派遣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公元前407年佔領了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繼位中山君,三年後又改派少子摯,後來擊被立為魏國國君。中山國的殘餘退入太行山中,這是第二次滅國,中山被滅後,又經過桓公20餘年的勵精圖治,積蓄力量,終於在公元前380年前後重新復興了中山國,定都靈壽。復興後的中山國在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因此成為趙國的心腹之患。

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公元前377年、376年趙國曾兩次進攻中山國,都沒成功。此後,中山國開始修築長城。但是在公元前296年,中山國還是被趙所滅。自春秋末期立國,經過200餘年時間,中山國還是宣告滅亡。

雖然中山國一度強大,但是中山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而且周邊強國林立,雖然其復國經歷可謂坎坷堅強,還是逃不過為趙所滅的結局。

戰國一開始有八個國家,最後一個是國中國,是打不死的“小強”

雖然它的輝煌僅僅存在了100年左右,但是卻依然無法否定它曾經的強大。在史書中關於這個國家的記載並不多見,公元前411年由中山武公的人建立,公元前296年就被滅了,總共存亡時間不超過一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