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翻譯《道德經》太繁瑣,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小康說說


原來,我也有同感,但後來通過拜在世無上師修行,徹悟了整個宇宙自然。開悟之後,再看《道德經》句句明白,大義一目瞭然。所以我認為,要看懂《道德經》,翻譯《道德經》,必須先開悟,開悟後看什麼經典都懂,一經通經經通,一經不通經經不通。

老子在《道德經》中開篇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怕後人著經典相,進文字獄,開篇就告訴後人:我說的道理不是常恆那個道。起名叫道這名字,也不永久叫這個名。無名時那是天地的初始,有名時那是萬物的母親。所以經常保持無慾望的狀態,能觀察到道的內在妙理。經常保持有慾望的狀態,只能看到道的表面現象。但道的內在妙理和表面現這兩個方面,同出於道這一個本源,只不過是道的不同的兩個方面的名稱而已。合二為一稱謂實體,實在是真實不虛,所有的事物妙理都在道這一門之中。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道致簡。文王在《易經》中曾這樣說:翰音登於天,貞兇。六祖在《壇經》中也說:佛法非關文字,教外別傳。中華佛法初祖達摩,為了教化弟子,莫著經典文字相,留下了撕燒經書的驚世駭俗故事。

說真的,我在沒開悟前,啥經典都不懂,不知智人們在說什麼,現在,只要是講真理的漢文經典我都能看懂,並且翻譯了很多經典,有《易經》、《道德經》、《壇經》、《金剛經》、《破相論》、《心經》。總之,一經通,經經通,其中大義一是宗。

我的這些表述,不是顯白,是告訴朋友們,要想懂經典,翻譯經典,必須先拜一位在世無上明師修行,先開悟,開悟了,別說翻譯經典了,啥事都迎刃而解了,眾妙之門嗎!

大王原作:

世間凡事有難易,

不懂經典不稀奇。

原因就是沒開悟,

開悟啥經能翻譯。

開悟先拜無上師,

開門必須有鑰匙。

明師打開眾妙門,

萬事明白無有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