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強盛,怎麼在漢中之戰中,打不過劉備呢?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當年曹操持有絕對優勢兵力,為什麼在“漢中戰役”打不贏劉備?

如果論三國時期的豪傑誰最具雄韜大略,很多人會說是諸葛亮,另外還有就是曹操,且說曹操一生野心勃勃,有能力有雄才,而且氣場足能夠壓住各方能人悍將,他的善於用奸計不擇手段,然而為什麼當初在漢中戰役裡會輸給劉備呢?


當年曹操在亭子裡摘青梅煮熱酒,邀來劉備一起暢談人生,還稱論天下英雄只有自己跟劉備2人而已。此話說明了曹操把自己跟劉備相提並論,視其為唯一的對手,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蓋世王者。後來曹操在赤壁慘敗,僥倖逃回魏國,經過數年曆練調整,終於平定北方。建安16年,曹操開始以攻打漢中斬張魯狗頭為由,親自率兵進攻關中要塞,此時鎮守關中者有馬超、楊秋、韓逐等兵馬,由於他們對曹兵的疑慮於是紛紛譁變。時間一過2年,曹兵攻佔涼州後就把攻擊漢中的計劃給暫停了。


公元211年,漢中君主張魯對劉璋開戰,此時益州太守劉璋求賢似渴就派人邀請劉備軍入川地協助。不料劉備在公元214年為謀出路反過來就把劉璋軍給打敗了,並且順利奪下益州當根據地,這才使得自己的勢力進一步壯大。一年後,曹操不希望劉備攻佔益州,可能又想起“青梅煮酒”那一幕往事,他害怕劉備趁機奪取漢中,這樣一來就真的有實力跟自己的對抗了。因此曹操就出兵10萬想搶先攻陷漢中城池。事到如此,等於是曹劉兩軍都在為爭奪漢中而爭分奪秒,漢中張魯得知十萬曹軍兵臨城下,很快就嚇得主動投降,因此漢中很輕鬆的就被曹操掌控,並且還把張魯抄家,所獲金銀財物眾多。


漢中之地極其重要,劉備聽取謀士建議非要攻下不可,等到公元218年,曹操把主力軍隊撤出漢中,劉軍就趁機發起了大規模攻擊。劉備帶著二弟三弟親自出戰,跟夏侯淵戰於陽平關,遠方的曹操聞訊,知道劉備出手了,於是也帶著主力緊急回援。此時雙軍交戰在所難免,而曹操的兵力大於劉備,優勢很明顯,而在其他勢力看來,這一戰劉備是不可能打贏曹操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雙方對持期間,魏朝北方邊境突然湧入大批鮮卑烏桓軍隊,企圖趁著曹操無暇之際侵佔魏國土地,這時坐鎮軍營指揮的曹操不得已分調出一部分兵力,讓田豫跟曹彰帶到北境抵抗外族入侵。這樣一來,曹兵的兵力實則是基本跟劉備軍有得一拼命了。


公元219年,諸葛軍師巧用計謀讓黃忠在定軍山把曹軍大將夏侯淵給斬首,使得曹兵士氣全無,潰不成軍,於是劉軍成功入主漢中。這時曹操不服輸,親自率主力來奪回漢中,而劉備下令眾將士死守不出,堅持的跟曹軍對熬了幾個月之久。後來,曹操可能舉得這樣下來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撤軍回去了。

曹操雖然兵力大於劉備,但對方佔據防守優勢死守城池不出他也沒辦法,如果下令強攻也不見得能夠全部消滅劉軍,所以曹操就乾脆撤兵算了。

劉備奪得漢中之後,很快就自立為漢中王,這一點令吳國的孫權很是擔憂,於是曹軍就派使者去找孫權商討,打算聯合起來去對付劉備。此時的孫權回想起劉備騙借荊州不還的舊仇,就很快答應了曹操,正因為如此才導致關羽失去荊州最後被抓起來處死,而事後劉軍勢力也逐漸走下坡路線。


貓眼觀史


漢中之戰,曹操固然很強,劉備也不弱!

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持續時間最長,戰場範圍最廣,雙方參戰兵力最多,參戰名將最多的一場戰略決戰。

整個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持續近兩年之久。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諸葛亮坐鎮成都。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雙方投入的兵力難以考證,諸葛亮集中只是籠統說到,曹操帶了“數十萬眾”。

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

按照三國志的表述習慣,數十萬,至少是三十萬。

劉備有多少人呢?沒有明確記載,我們只好推測。當時劉備集團,除了荊州的關羽四五萬人,其他兵力全部投入漢中戰場。估計有8萬人左右。

在漢中之戰前兩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偷襲荊州。劉備勃然大怒,親自統兵五萬增援荊州,命關羽帶兵3萬,要與孫權決一死戰。可見當時除了荊州兵,劉備至少還有5萬的機動兵力。加上留守益州的軍隊,最少也應該有六七萬人。

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此後兩年,劉備厲兵秣馬積極準備攻打漢中、涼州,兵力肯定有所增加。後來漢中之戰爆發,劉備又給留守成都的諸葛亮寫信,要求增派援兵。諸葛亮竭盡全力,把益州所有的人員都動員起來了。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

劉備經過這次增援,兵力應該在十萬人左右。

所以說,曹操雖強,劉備也不弱。

劉備的戰術選擇極為高明。

雖然劉備也很強大,但是比曹操還是差一點。為什麼劉備最後獲勝呢?就是因為劉備的戰略戰術非常高明。

漢中之戰,劉備用了三個高招,取得勝利。

第一是反客為主之計。公元218年7月,劉備親自領兵攻打漢中南大門陽平關,想要從這裡打開通路進入漢中。但是陽平關易守難攻,夏侯淵張郃領兵死守,相持一年,劉備難以攻克。此時,劉備兵鋒一轉,留下部分人馬繼續圍攻陽平關,自己率主力南渡沔水,抄小路翻過米倉山進入漢中,佔領定軍山。

佔領了定軍山以後,劉備就控制了漢中南部的廣大地區,威脅陽平關魏軍的側後方和糧道。夏侯淵不得不立即帶領張郃等人圍攻定軍山。雙方攻守之勢徹底改變。夏侯淵一方反而成了進攻一方,攻打漢中的劉備,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這就是反客為主之計。把夏侯淵張郃從易守難攻的陽平關調了出來。

第二是圍點打援之計。夏侯淵張郃分兵攻打定軍山。劉備派一萬人輪番攻打張郃。夏侯淵帶兵增援張郃,半路上卻被埋伏的黃忠斬殺。張郃孤木難支,逃回了陽平關。至此,劉備基本打敗了曹魏駐守漢中的人馬。曹操不得不親自出馬了。劉備這一招“圍點打援”實在高明。

第三是避敵鋒芒之計。為了保住漢中,消滅劉備。曹操決定親征漢中。為此做了精心準備,時間長達半年。從公元218年7月開始準備,9月達到長安,219年3月終於到了漢中。準備不可謂不充足。

面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劉備明志的選擇了“避敵鋒芒”,堅守不戰。

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先主傳》

劉備佔領定軍山等高山,固守營壘,絕不野戰。曹軍多騎兵,山地戰難以發揮優勢。一個多月兩個月,也攻不下劉備的營壘。曹操軍中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形勢十分不利,為了避免更大的失敗,曹操只好率軍撤退。

曹操有數十萬人,也沒有重大損失,為什麼只打了兩個月就撤退了呢?

因為曹操的後勤補給壓力太大。幾十萬人,人吃馬喂,一天要消耗多少糧草!這些糧草都得從關中運多來,途中要翻越秦嶺。同志們,走過秦嶺的都知道,那路是真的太難走了。

而且,劉備手下黃忠、趙雲不斷襲擾曹軍後方,切斷曹軍糧道。使曹軍的後勤供應更加惡化。

劉備緊緊抓住了曹操後勤困難這個病根,明智的選擇了大軍堅守不戰,小部隊不斷騷擾的戰術,活活拖垮了曹軍。曹操最終支撐不住,無奈撤軍。

漢中之戰的勝利,關鍵是劉備指揮高明。








上將噯福斯


曹操大意了,劉備其實贏得很險。

公元215年,曹操滅掉漢中張魯後,由於年紀大了的關係(61歲),他對統一天下的信心產生了動搖,認為自己已經不可能滅掉劉備和孫權了。因而自此之後,他本人就不再親自掛帥出征,而是把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了內政,即為篡漢稱帝做準備。

至於軍事方面,曹操將自己地盤的南部劃為三個防區,對劉備和孫權以防守為主,不再奢望能消滅他們。

當時曹操具體的部署是這樣的。

東線由夏侯惇坐鎮,張遼、樂進、李典輔助配屬(張遼、樂進為五子良將),防孫權;

中線由曹仁坐鎮,防關羽;

西線由夏侯淵坐鎮,徐晃、張郃、曹洪、曹真、曹休和郭淮輔助配屬(徐晃、張郃為五子良將),防劉備;

至於曹操,他只留曹彰和于禁在身邊,作為機動部隊使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都是當時的猛將。曹操分別把兩個五子良將部署在淮南和漢中,這就足以可見他對淮南和漢中的重視程度了。

曹操在部署期間,孫權來攻合肥,此一役即歷史上的“逍遙津之戰”,孫權被張遼打的慘敗。而他的慘敗讓曹操志得意滿,認為自己的部署沒有任何毛病。劉備、孫權都是鼠輩,對自己構不成威脅。

結果他這一得意,就大意了。


合肥之戰兩年後,劉備發動漢中之戰,企圖一舉吞掉漢中。

起先,曹操很是重視,多次提醒夏侯淵要注意劉備的動向。劉備見夏侯淵有防備,就沒敢輕舉妄動,只是讓張飛、馬超、雷銅和吳蘭沿著陽平關向西,攻打武都郡,藉此繞過曹軍防守嚴密的陽平關。

夏侯淵得知後,也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人前去迎戰。戰至218年三月,劉備軍將領雷銅和吳蘭被斬,張飛、馬超跑路。

張飛失利後,劉備又派遣將領陳式去攻打馬鳴閣道,打算斷絕漢中與武都的聯繫,順便繞過陽平關,但這一部署也被徐晃攔截,陳式所部被徐晃打的死傷慘重。



西線兩戰皆勝,讓曹操非常高興。據史料記載,曹操“甚喜”。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三國志·徐晃傳》

劉備連輸梁場,非常惱火,於是,就有了漢中之戰的第三次戰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劉備親自率軍抵達陽平關下,與曹軍進行決戰。

曹操得知消息後,心裡又是一緊張,他也在鄴城整軍,準備救援漢中。並在九月,也率軍抵達長安,為夏侯淵助威。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



在接下來的半年裡面,劉備被夏侯淵堵在了陽平關下,一步都不能前,戰爭陷入了尷尬的僵持局面,而這種局面對劉備很不利。因為劉備從成都攻漢中,補給線長達一千五百多里,而曹軍可以直接在漢中就地補給。雙方的戰爭消耗是不對等的。

為了儘管解決漢中的僵持局面,劉備於是便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二月,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親自率一支部隊沿狹窄的金牛道,向南渡過漢水,再冒險的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繞到陽平關的背後,找夏侯淵決戰。

夏侯淵聽說劉備繞到了自己身後,並在定軍山設下大營,做出與自己決戰的態勢後,感到莫名的緊張。他有點坐不住了。於是他緊急把張郃從廣石前線調回,與自己一起出陽平關,跟劉備在定軍山下決戰。

劉備聽說夏侯淵親自來了,很是謹慎,他沒敢立即下山迎戰,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淵相持起來。


按照劉備的設想,他在定軍山上,夏侯淵只能仰攻,他居高臨下,握有主動權。夏侯淵拿不下定軍山。

事後的發展果然如劉備所料,夏侯淵拿不下定軍山,就在山下修鹿角作圍(鹿角就是一種帶刺的防禦柵欄),以防劉備軍居高臨下攻他。

不過戰爭打到這裡,劉備仍然是被動的。因為前面已經說過了,劉備從成都到漢中,補給線一千多里。並且陽平關也掌握在曹軍手上,劉備的大軍被擋在關下。劉備他是帶了一支偏師在定軍山與夏侯淵決戰,這個舉動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如果這一戰敗了,他的大軍就崩了。

遠在長安的曹操知道前線的這一情況,並且根據前兩戰取勝的經驗,曹操產生了一種錯覺判斷,他認為劉備跟孫權一樣,都是個鼠輩。並且曹操還認為,劉備從成都攻漢中的後勤補給線太長,以劉備的實力來說,打漢中是得不償失。


基於這兩點判斷,曹操對劉備的行動也就沒太當回事。認為劉備此次進攻漢中也就是撓癢癢之舉,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己撤退。他也沒往漢中派增援。

然而曹操沒有想到(劉備也沒想到),夏侯淵這個棒槌在關鍵時刻做出一個錯誤決定。

什麼決定呢?

劉備見夏侯淵和張郃在山下修圍欄,就派人去燒圍欄。夏侯淵見圍欄著火,就命人挑水去滅火。劉備見魏軍大亂,就派人去襲擊張郃,打的張郃軍心大亂。夏侯淵見張郃軍心大亂,害怕張郃被打垮了,自己就被蜀軍包圓,於是他就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張郃,結果他這一分兵,就完蛋了。

當時劉備軍的頭號智囊法正在山上發現魏軍居然分兵了,便瞅準機會,建議劉備派出一支精兵奇襲魏軍(按三國志的記載,這支精兵的統帥是黃忠)。

當這支精兵下到山下後,居然意外發現身為統帥的夏侯淵正帶著士兵救火。然後這支劉備軍也不客氣,直接衝進曹營,把正在忙於救火的夏侯淵砍死了。

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三國志·夏侯淵傳》


當曹操聽說夏侯淵被斬後,整個人當場就愣住了。他是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夏侯淵會如此愚蠢。遂即,他親點大軍進入漢中與劉備決戰,準備奪回漢中。

然而,曹操是老糊塗,他親自出馬,居然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與劉備對峙時,把自己的補給線暴露在了劉備眼皮子底下。

由於漢中供養不起曹操大軍的糧草,所以曹軍的後勤要從關中運來。而時間緊,曹軍的糧草只能從褒水走河道,然後再從褒水轉漢江,最後再運到前線的。

這樣的運糧路線,劉備把漢水河道切斷,曹操就斷糧了。

後來事態的發展果然如此,劉備自己在定軍山上吸引曹操,另派黃忠、趙雲襲擾曹操在漢水上的補給船。耗了一個多月,曹軍的軍心士氣大大降低。

曹操為了儘快拿下定軍山,及早班師,便令人強攻。結果曹軍強攻不克,死傷慘重。軍心士氣跌入谷底。

軍心問題是會傳染的,並且關羽在荊州,孫權在淮南,都有相當多的機動兵力。如果曹操久在漢中對峙,其它戰場的不可控因素太大。若因漢中而丟襄陽或淮南,這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曹操趕緊下令撤軍,十多萬百姓和十多萬魏軍如同喪家犬一般,趕在劉備主力進入陽平關前,火速撤離了漢中。

以上就是曹操失漢中的大致過程。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曹軍全程佔據主動權,即便劉備斬了夏侯淵,反客為主進入漢中,曹操也依然有主動權。但是曹操仇人多,提前又沒有做好準備。他在漢中根本耗不起!當劉備穩坐定軍山,切斷他糧道後,他就打不下去了。


Mer86


在漢中之戰中,如果曹操的對手只有劉備一個人,那以曹操的實力,自然不會敗給劉備。但問題是,當時曹操面臨的對手實在太多,他需要分散力量來應當不同的敵方,以至於讓他根本無法下決心全力與劉備去爭奪漢中,這也才給了劉備可趁之機。

首先,在曹操集團內部,在漢中之戰前,曹操與漢獻帝的矛盾已經徹底激化,對此我們可以看兩件事:

一是曹操曾進殿見獻帝,漢獻帝對曹操說:“您若能輔佐我,就寬厚些;否則,您就開恩把我拋開。”曹操大驚失色,急忙應付著請求告辭。漢朝舊制規定:領兵的三公在朝見皇帝時,都要由虎賁武士持刀挾持。曹操出殿後,回顧左右,汗流浹背,從此不再朝見獻帝。”

二是據史書上記載:“漢朝太醫令吉平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密謀反叛,偷襲許都,火燒丞相長史王必的兵營。”也就是說,吉平等人在許昌聯絡起一千多人,大舉偷襲曹操留守許昌的最高軍政長官。關鍵是,還差點把曹操留守許昌的最高軍政長官殺死。

雖然,這兩件事情都被曹操妥善解決,但從這兩件事情本身可以看出,當時曹操集團內部,各種不滿曹操的力量,都已經是蠢蠢欲動、呼之欲出,準備與曹操展開最後的對決。在這種背景下,曹操如果率領軍事主力長期遠離許昌,誰敢保證會發生什麼事呢?



其次,在漢中失守前,恰恰正是曹操對匈奴、烏桓方面的戰績,取得空前成功的時候。

在這場戰爭中,曹彰開始閃亮登上軍政舞臺,而曹彰一生的輝煌、榮耀,大約就是在徵烏桓上得到的。這一戰,曹彰把烏桓人打得那是屁滾尿流,旁觀望的鮮卑人直接嚇得投降。

從這層意義上說,在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曹操有相當大一部分的軍事力量,被分散到北方與匈奴、烏桓作戰。而因為要保證北方這場與遊牧民族戰爭的勝利,曹操自然無法將全重心全部調到漢中來與劉備一決雌雄。

第三,曹操還需要面對孫權的威脅,想當初曹操在大舉征伐漢中張魯之時,孫權就曾把握這個機會大舉進攻淮南,只是因為機緣巧合,張遼在合肥戰場上大敗孫。但問題是,張遼的成功非常僥倖,因為從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估計沒有人敢說,張遼能大敗孫權。

事實上,當時一聽孫權大舉進攻,整個合肥城都慌做一團。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曹操與劉備全力爭奪漢中,孫權抓住機會再次大舉進攻淮南,曹操肯定沒有辦法及時回援的。因為,這兩個戰場隔的太遠。至於能否再次出現逍遙津這種戰役,那曹操顯然不敢保證,因為這種事情的概率實在太低。



當然,除了上面這三個威脅,曹操還有一個威脅,那就是關羽。雖然,關羽本身所能帶來的威脅並不大,問題是,如果曹操將所有的軍政力量都投入到漢中戰爭,這時候孫權把握機會大舉進攻淮南,此時曹操集團內部各種不滿曹操的勢力,也趁機在許昌發動叛亂,那關羽出兵席捲中原,顯然就有了機會。

如果是這種結果,北方遊牧民族也有可能趁機咬上一口,這樣曹操苦心的經營勢力,很有可能瞬間崩盤。也正因為此,在劉備已經把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財力都調集到漢中前線作戰時,曹操卻只是率軍到達長安,並沒有立馬向漢中戰場集結。

因為,曹操坐鎮長安,可以比較好兼顧西南、淮南、中原和西北四個地區。

在當時,淮南地區,隨時可能受到孫權的進攻;中原地區,隨時可能受到關羽和集團內部反派分子的威脅;西北地區,隨時可能遭到遊牧民族的反撲。所以,曹操的軍隊到達長安後,就不敢繼續向西深入了。



事實上,當時曹操率軍剛到達長安後,宛城就發生了叛亂。

雖然,來自宛城的叛亂,很快被鎮壓了,但曹操就更不敢輕易將自己的主力部隊投入到漢中戰爭。在這種背景下,漢中戰場上的夏侯淵,自然是壓力越來越大。因為,他相當於是用一枝偏師,來對付劉備的全部軍事主力。於是,夏侯淵被黃忠給斬殺,漢中也因此失守。

在得知漢中失守的消息後,曹操終於坐不住了,於是趕緊率軍從長安殺向漢中。但是,已無力迴天了。因為,漢中已經被劉備控制,他耗也能把曹操耗死。

事實上,當時劉備的態度,就和後來司馬懿對諸葛亮的態度一樣。總而言之,我耗也把你耗死。

於是,在隨後的戰爭中,曹操在漢中戰場上越來越不利。因為,曹操的後勤需要越過秦嶺補充,這樣耗下去,後勤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其他幾個方面的威脅,也開始在蠢蠢欲動,尤其是中原地區的關羽。在這種背景下,曹操知道再耗下去,後果很危險,於是不得不撤軍。


我是趙帥鍋


首先我表明一個觀點,曹操的軍師才能並沒有現在大家傳頌的那麼強,曹操自幼愛讀兵書,前期和趙括很像,中後期愛出奇兵,反其道行之,而且他慘敗次數很多,列數下曹操敗績

1,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自己去打董卓,當時夏侯曹仁曹真都在,硬是被董卓打的精光,有曹洪讓馬才得以脫險。

2,討伐黃巾軍時軍隊指揮不當,導致騎兵步兵拉開距離太遠,鮑信拼死才救了曹操,鮑信戰死。

3,討伐徐州,兗州本營不設防,差點被呂布端了老窩,多虧荀彧賈詡的計策高

4,對剛剛投降的張秀太輕視,自己也是差點死了,大兒子戰死。

5,屠城徐州彭城,導致官渡之戰後期出現反叛。

6,赤壁太過驕傲,把步騎都拉倒船上,其實完全沒必要把直接步騎都拉上船的,太飄了。

7,漢中打起來和劉備前面還是難分勝負,輸在準備不足,和劉備當時兵力五五開就上去打了,然後劉備增員先到,曹操撐不住了也是當然的,和多少名將關係並不大。

總結就是大家都曹操評價過高,其實輸的不奇怪,就那水平很正常。


害蟲fc遊戲


雙方勢均力敵,拼死力戰,可算是三國時代規模空前的大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歷時二年雙方都拼盡了全力。曹操因糧草不濟,又無法戰勝劉備,主動放棄了漢中之地,使劉備自入蜀之後又一大勝,蜀漢政權從此固矣。

漢中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佔據漢中便能更好的進入關中腹地。

之前漢中之地為五斗米道之主張魯把控,曹操趁孫、劉為荊州之事內鬥之時從張魯手中接過了漢中。劉備言及:“欲定益州,須北得漢中。”

兩害相權取其輕。劉備趕緊和孫權再分荊州,平息了事態。隨即派張飛率軍進攻張郃。“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我,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士獲安。”張飛利用地形大敗張郃,奪回了秦、巴之地,為劉備奪得漢中做了鋪墊。

之前曹操收降了張魯,自己就率主力回朝了,留下張郃、夏侯淵鎮守漢中,張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適做屯駐之用。此被張飛擊敗,前功盡棄矣。

張郃戰敗失二巴之地,使劉備主力進取漢中無論是運兵、運糧都沒了阻礙,之後定軍山一役黃忠陣斬夏侯淵,使曹軍失一統帥,外圍防線被劉備軍攻破,漢中的曹魏軍只得退入城中據守。此時的魏軍已處下風,曹操雖親統大軍前來增援但劉備已佔盡地利,擺出了與魏軍做戰略決戰的態勢,雖然魏軍有人數上的優勢,但無法切斷劉備的後勤補給,雙方已成僵持局面,魏軍糧草不濟,無法在漢中屯留重兵,若兵力不足又有被劉備吃掉之憂。最終曹操還是放棄了他眼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雞肋~漢中。


賀拔嶽


方圓論壇在線

歷史上真正能做到戰無不勝的統帥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很顯然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這段時間內,並沒有任何一個統帥或者將軍可以做到戰無不勝。赤壁之戰後曹操遭受了自己人生第一次重大失敗。戰敗後的曹操暫時放棄了繼續進攻南方軍閥的打算開始回到許昌休養生息。而趁著這個功夫孫權開始鞏固東吳勢力。而劉備則趁機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原本劉備對於劉璋的益州垂涎三尺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後來劉璋自己“開門迎虎”把劉備請到了益州對付張魯。但後來張魯還沒有打,劉璋和劉備倒先打了起來。而與此同時曹操也對馬超,韓遂聯軍發動進攻。



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擔心會重蹈袁紹覆轍。所以曹操回去之後馬上開始穩定內部。並且曹操廣發《求賢令》。從曹操此舉就可以看出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次年曹操假借攻打張魯為名發兵關中。而關中韓遂、馬超等人紛紛起兵狙擊曹操大軍。之後曹操大軍橫掃涼州地區。韓遂、羌族,氐族等皆被曹操擊敗。馬超僥倖逃脫投奔漢中張魯。而曹操在平滅馬超和韓遂勢力後,曹操又發兵漢中,張魯在曹操來犯之後就投降了曹操。而與此同時劉備也剛剛佔據益州。這下子劉備和曹操的地盤就緊緊相連了。


原本在司馬懿的建議下曹操準備趁著劉備立足未穩的時候攻打劉備的川蜀之地。但不湊巧的是曹操的後方發生叛亂。所以曹操暫時擱淺了進攻益州的計劃。而是派人鎮守漢中。自己回去平定叛亂去了。之後劉備在穩定益州之後決定發兵派張飛馬超攻打漢中。而此時曹操還在平叛沒有精力顧著漢中。所以派了曹洪,曹休,曹真抵禦劉備的進攻。原本張飛馬超是打不過曹氏兄弟的。但之後劉備眼看久攻不下所以親率大軍支援。這下子曹氏兄弟就抵擋不住了。曹軍被打的大敗而逃。而此時曹操也騰出手前來漢中支援了。


等曹操大軍來到漢中的時候,此時劉備已經全面佔優了。劉備屬於堅守的一方,而曹操屬於進攻的一方。本來劉備不打算和曹操開戰,乾耗著等到曹操糧草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會退兵了。但後來劉備見曹操開始大量的囤積糧草有打持久戰的意思。後來趙雲率軍準備偷襲曹操的糧庫但被曹操伏擊。逃脫後的趙雲來了一個回馬槍再次偷襲曹操。曹操大意之下損失慘重。這次趙雲偷襲曹操糧草的戰役徹底改變了劉備和曹操對峙實力的對比。後來曹操無奈只能撤兵。


後世對於漢中之戰的分析考證得出的結論是,曹操漢中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趙雲偷襲曹操所導致的。南宋朱熹編纂的《資治通鑑綱目》記載“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將趙雲擊其軍,敗之。”宋代胡一桂編纂的《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記載“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而章如愚在《群書考索》中記載“趙雲將數千騎大破魏兵,備遂有漢中。”由此可見後世史學家文豪大多認為曹操漢中之敗是由於趙雲的原因。

表面上漢中之戰是劉備獲勝了。但實際上究竟對誰更有利還猶未可知。在陣亡將領上劉備死了一些二三流的角色。而曹操損失了夏侯淵,並且手下將領王平還投降了劉備。但當時劉備的兵力已經到了蜀漢可以支撐的臨界點了。當時就連運輸物資的隊伍都是由女人組成的。由此可見劉備當面人力有多麼的匱乏。再說了,雖然曹操丟失了漢中之地,但是人口卻被曹操全部遷移走了。而劉備得到的漢中就是一個空殼子。從這麼來看劉備費盡心機得到的漢中貌似也沒有那麼的重要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劉備漢中之戰分兩個階段都是可圈可點!能以弱勢兵力擊敗曹操的確非常強悍!曹操兵力強盛不假!手下大將英勇無比!但是戰爭的勝敗並不已強盛的一方獲勝!看一下劉備如何具體運用哪些謀略,第一階段、1,分化敵軍!當劉備與曹操對恃時修書孫權發動合肥戰役!讓曹操東西不能相顧,曹操權衡利弊後必然放棄漢中回守合肥!2,背水一戰!誓死一博!沒有漢中劉備將永無立足之地。3,在赤壁之戰中坐享其成的到大量資源!後伐川西勢力大漲。對比一下曹操,曹操赤壁之戰水軍殆盡!接著又和馬超打了很久,兵力疲憊!國力空虛!在漢中戰中出現孫權捅屁股的現象。出現了兩線作戰的情況,又因漢中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所以只能把所有百姓都遷出,雞肋就是這麼來的。接下來的大戰就不用多說了,一個誓取一個放棄!漢中戰役第二階段表現為關羽配合劉備進攻襄陽和樊城。威震華夏!幾乎把魏國所有大將都打出來了。如果不是孫權怕劉備做大。背後捅關羽。估計曹操真要遷都閉其鋒芒啦!我們對孫權分別捅兩次刀的結果可以得出。劉備集團還是比不上曹操集團的!


火車站


漢中之戰時的劉備和曹操是處於兩個不同時期的,此時劉備已經在蜀地站穩了腳跟,橫跨蜀地和荊襄,士氣正旺,對漢中這塊肥肉,早就虎視眈眈了,而此時的漢中守將張頜和夏侯淵,就算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和劉備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梟雄相比,因此,劉備的攻取漢中之戰,一旦開始行動,進展的是很順利的,當曹操回過神的時候,漢中的敗局已經不可挽回了

再說說曹操此時的狀態,其實在曹操後期,已經不再注重和孫劉兩家的征伐了,他的重心都放在了政治鬥爭上了,曹操一步一步的從魏公,到丞相再到魏王,曹操的地位越來越高,政治資本越來越雄厚,可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甚至不惜殺害和他公事了幾十年的老戰友荀彧!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劉備意氣風發,對漢中志在必得,而曹操此時卻一門心思的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平心而論,如果曹操和劉備,專心的拉開架勢大打一仗,劉備是打不過曹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會在曹劉的最後一次對決中,獲得了勝利




一人倆狗啊


一劉備雖不如曹操,但也不是草包,也是一代人傑。軍事能力有一些。

二劉備在曹操來之前爭取到了有利形式,並且殺了漢中軍區司令夏侯淵。

三劉備知道正面打打不過曹操,選擇了消耗戰,堅守不出,跟曹操拼消耗和後勤。

四劉備和曹操的後勤都很困難,但曹操更困難,劉備這邊已經全民出動了,而曹操這邊運輸困難加上不時劉備派黃忠趙雲騷擾,更加困難。

五後期劉備態度基本明確,就是跟你耗,所以主動權在曹操這邊,此時曹操基本有以下幾個選擇,1全力出擊,拼了,勝率不高,就算勝了傷亡太大,無法應付以後的局勢。

2陪劉備耗,等待時機,可以這樣,但不知道耗到啥時候,後方不一定出啥事,而且軍心不穩,耗下去有點不值當。

3撤出漢中,實際上曹操最後也這麼做的,劉備爭取漢中原因不必多說,就是無漢中就無蜀,他一定要爭取到漢中這一防禦前線,不然蜀地天險大大折扣。而曹操為什麼撤的這麼徹底呢,除了打不贏以外還有下面的原因,曹操的國策由原來的重點進攻轉為全面防禦,因為曹操感覺自己在有生之年很難統一,所以他後期的國策在為後世做準備,魏國的國策就是全面防禦,積攢力量,拉大國力差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一統天下,而以長安為核心的防禦體系要比以漢中為核心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