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俠盟丨獻血使新冠肺炎康復者更衰弱?

謠言:

獻血使新冠肺炎康復者更衰弱。

闢謠:

新冠肺炎疫情危及全球,在目前尚無疫苗及特效藥治療的情況下,臨床實踐證明,開展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是針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重要治療措施之一。

為了挽救這些患者的生命,一些出院不久的新冠肺炎康復者紛紛“為愛逆行”,伸出手臂捐獻血漿,使眾多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在提高新冠肺炎的治癒率,降低死亡率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在讚揚新冠肺炎康復者奉獻愛心的同時,也會擔心:採集血漿是否會影響康復者的健康?

下面我們從捐獻者的選擇、捐獻前的檢查、血漿採集過程和捐獻者獻漿後身體恢復等幾方面,來了解捐獻血漿是否會影響康復者的健康。

一、捐獻者必須符合獻血漿的身體條件

當新冠肺炎康復者表達有捐獻血漿的意願後,需要審核他/她是否符合以下這些條件。第一,從出現臨床症狀時間起不少於3周;第二,符合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第三,年齡應當滿18歲,原則上不超過55歲;第四,男性體重不低於50公斤、女性不低於45公斤;第五,無經血傳播疾病史;第六,經臨床醫師綜合患者治療等有關情況評估可以捐獻血漿者;第七,康復者簽署捐獻血漿知情同意書後,接受健康徵詢,排除不能獻血漿和暫緩獻血漿的情況。

滿足上述條件的康復者,在捐獻血漿前還要接受體格檢查、血液檢查和特殊檢查。體格檢查包括:年齡、體重、血壓、脈搏、體溫及一般健康狀況。血液檢查包括:ABO血型檢測、血紅蛋白(Hb)測定或血常規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標誌物、丙型肝炎病毒標誌物、艾滋病病毒標誌物、梅毒抗體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檢測。

特殊檢查指的是:⑴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單人份檢測結果為陰性;⑵新型冠狀病毒血清/血漿IgG抗體定性檢測呈反應性且抗體滴度達到規定要求;⑶根據情況可以確定抗體效價、篩查HNA及HLA抗體;⑷根據血漿捐獻者所在地區的流行病學特徵,可酌情增加檢測內容。以上所有檢查結果全部符合要求後,採集的血漿才能給患者輸注。換言之,不符合以上檢查中任何一項標準,均為不適合獻血漿者。

二、全封閉一次性管路採集避免交叉感染

“新冠康復者血漿”是使用全自動單採血漿機或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採集的。採集過程中僅採集血液中分離出來的血漿成分,而血液中的其他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經分離後即時回輸給捐獻者。

通常血漿採集量為200-400毫升,工作人員在採集過程中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採集所使用器材必須具有醫療器械註冊證書,均為一次性使用。採集血漿過程中,血液在一次性無菌的密閉管路中循環,血液不與外界接觸,捐獻者在血漿採集過程中不會感染疾病。

三、捐獻血漿後的生理恢復

我們人體的血液是由55-60%的血漿和40-45%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的。血漿含有90-92%的水分及8-10%的蛋白質、脂質、無機鹽、糖類和小分子有機物等重要成分。平時人體70-80%的血液參與循環流動,其餘的血液則貯存在肝、脾等臟器內。

當獻出200-400毫升血漿後,這些貯存於肝、脾等臟器內的血液會立即釋放出來,一般在獻血漿後1-2小時血容量就會得到恢復。人體失血後,蛋白質、脂質、無機鹽、糖類和小分子有機物有所減少,但在身體的自我調節下,不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這些成分可以通過食物吸收,在48-60小時內恢復到原有水平。

綜上所述,嚴格的獻漿條件、體格檢查、血液檢測和全封閉管道採集保證了血漿捐獻者在捐獻血漿後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保證了接受血漿輸注患者的安全。因此,康復者捐獻血漿,既能治病救人,又不會影響自身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