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2020应届毕业生: 总有同龄人比你更努力。


给2020应届毕业生: 总有同龄人比你更努力。

这几天,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2020年应届毕业生有多惨,我私下也收到了很多小朋友和我咨询接下来的职业发展。


据我的经验,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应该是我们从进入大学就应该努力抓起来的一件事。


前几天一个小妹妹来咨询我实习注意事项,知道了一向懒散的她正在参加 EDUA,查了查背景,发现还挺有趣的:


他们是专门做大学生职业规划、背景提升的学生组织。


这是一些参加 EDUA 的女孩的故事:


01

Iris | 写哭很难,因为我很少哭呀


大三之前,批评、遗憾和喜悦都很难让我哭。我一度自信地以为,外界的教训永远不会说服我。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发现,摆在我面前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为了一场院级分享会,我修修改改好几周,设计了一份囊括所有重要信息的三折页,最后看着它们在食堂被无数人看了一眼后丢弃;


为了让团队每个人斗志昂扬,我过度用力地计较每一次反馈,最后却人力和绩效都远低预期;


为了完成绩效,我所认为职场新人应该掌握的积极、勇敢、深度交往却被别人鄙视得一文不值;


为了做到心目中完美的 PA,我在项目里对每个人都过度在意和付出,却难以稳定地维持己身,最后落得了“她很冷酷”的学员评价。


给2020应届毕业生: 总有同龄人比你更努力。


直到成功拿到免费学员的名额,我都没有哭。直到可以去香港做助理带项目,我也没有哭。但当我全程带完一期项目,却没有感到很圆满的时候,我哭了。


和 E 家市场部总负责人一段深入交流,让我第一次幡然醒悟:“过度关注于细节怎么会有大局观?如果结果好,过程就不会差啊!”


从那时候我开始明白,哭是发现“自己没做到/做不到”,只能哭;哭是没用但还是要哭;哭是一时做不到时的自我安慰。


我开始接受:哭不是破坏我的 inner peace,哭是帮我真正达到 inner peace,必须存在的一部分。


02

赵小姐 | 哭完以后,继续走


某一年冬天,宣讲会结束很晚了,赵小姐送我出校门口,那会我们还不像现在亲密。


她和我说了很多自己在做的事,我问她,你想找咨询的实习为什么从来不开口让我们帮你内推,她很忐忑地说:


“可以吗,我一直觉得这样会让你们很麻烦?”


我搂着她的肩膀说,别什么都自己扛着,麻烦这件事,从来都是越熟悉的人越敢彼此麻烦的,人和人之间变得熟悉就是因为这一点一点小事啊。


讲完,她突然哭了。那是我第二次看她哭。但我还不太知道她的哭点。


第一次看她哭,是 MEP 结束那天,她边哭边在台上做分享。


赵小姐是我见过最拼的人没有之一。


公司实习一个接着一个,学校活动、社会活动、国际比赛、青年组织、EDUA 的团队,每一件事她都如鱼得水,她学习年级前几,成绩好到让很多人瞠目。


有些人,被批评或者失败了都不会哭,可是你一夸她,她就像一只水气球被戳破了一样。


给2020应届毕业生: 总有同龄人比你更努力。


那时候的她,全力奔着一个地方,但她也只知道那是一个模糊的目的地,抛弃了所有已知的地图,费力不讨好地去够一个模糊的直觉。


一路上总有各式各样的失败在否定,先否定传说,再否定你。


我明白了,其实她那天哭,只是因为辛酸。太累了,累到忽然觉得,真委屈。


一个人得有多努力,才会在拿了那么多别人眼中闪闪发光的成绩后,突然觉得累到委屈呢?你所嫉妒的人生胜利组,他们一夜之间的成功,都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


人生胜利组还有几个共同特征:


他们愿意卷起袖子去做、他们愿意思考;

他们不随意妥协,他们不会努力两个月以后就放弃;

他们失败时不会从此缩回自己的小确幸圈子;

他们哭完以后,继续走。


03

S阿姨 | “妈,我想回家”


之所以今天写这篇,因为我最近见了很多优秀到金光灿灿的人,深受“艰难时刻”之痛。


大学里的一个暑假,我加入一家公司实习,在那之前,我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职业生涯都还算顺利,处处都是优等生。


加入这家公司呢,也是 hr 花了挺大心思让我推了之前的实习让我我去的,所以心态原本还比较优越。


这是互联网国际巨头,企业文化非常务实,我的岗位是营销类,但也需要经历系统的学习。


我说的系统,是字面意义上的各种内部数据系统,需要学会代码,学一些计算机语言,还有很多这家公司独有的方法论。


本来要跟全球同事沟通就有文化障碍需要跨越,用的又是完全不熟悉的互联网语句,更不用讲复杂的计算机系统。


入职两周后,我崩溃了。


给2020应届毕业生: 总有同龄人比你更努力。


我当然没在公司崩溃,培训我的同事操作得很快,教完一遍后问,学会了吗?我点点头,不好意思再问,心里一片茫然。下班后自己花俩小时复习,毫无头绪,坐在桌前手心出汗。


我记得那时候,每天夜里十点多,我坐最后的电车回家,路上给我妈打电话,接通就开始哭,和她说,我不干了我要回家。


每天都哭。


现在想想,那大概确实是最艰难的一段。


即便那之后,这些年工作的责任和困难,都变大了许多。即便到眼下,所有人都看到,我的压力更大。但无论怎样,我现在想来,那一个月,确实最痛苦。


我在实习3个月后,我老板给我做绩效谈话,她说,“你是我见过的,入职培训,学得最快的员工”。

你是否理解我的意思。


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艰难的时刻。我哭着度过的每个电车之夜,只有我妈知道。我的强烈的自我否定,险些无法跨越的黑暗,其实都只是自我否定而已。


很多困难,没我们想的那么大。又有很多困难,实际也没那么严重。


一道题解不出来,一个技能学不会,一个项目做失败了,都还有复盘的机会。


甚至,一些难以挽回的错误,遗憾,自尊受损,发生便是发生了,最大的安慰大概来自于,以后怀着抱憾的心,努力做得更好吧。


我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是一间有名的国际机构的高层,专业领域所向披靡,到现在也不会用淘宝买东西。还有很多人,不会骑自行车、不会算乘法、不会做饭。


没关系啊,哪有人是什么都会的呢。


给2020应届毕业生: 总有同龄人比你更努力。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可是“接受自己不是万能的”,却是一件非常珍稀的技能。


希望你能与自己和解,我也是。


希望我们,都能允许自己哭泣,都能度过这些艰难时刻。

最后,我曾经觉得“懂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经历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些人之后,我却为我身边所有过分“懂事”的朋友觉得心疼。


因为,“懂事”从来不是先天能够拥有的属性,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足够多的伤害,吃过很多很多的苦,才能变的足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你经历了很多无人疼惜的时光,千锤百炼,才能足够懂事。


也是因为“懂事”,许多人会理所应当地觉得你足够坚强,明明两个人都发生了一样不幸的事情,可是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去安慰和照顾那个放声大哭的孩子。


可是,明明有的时候,你也需要一个拥抱;也想被人疼着,被人轻轻搂在怀里,安慰说:“没事,我在。”


没有人不带伤,只是有些人展览,有些人隐藏。 一个人女孩成熟的标志,不是强装坚强,而是允许自己哭泣。我的柔软力量,是哭完了继续奔跑,愈渐锋芒。


“拿走你应得的,同时努力地向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