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打出了中國女孩力量的張偉麗

3月8日,一箇中國女孩刷屏了,她幹了一件大事。

她叫張偉麗,在 UFC 女子草量級冠軍賽中,她經歷了五回合的血戰,艱難擊敗對手喬安娜,成功衛冕金腰帶。

這個冠軍,比任何時候來得都有意義。

在比賽開打前,發生過這樣一段小插曲。

1月28日,她的對手喬安娜在社交平臺上,貼出了一張自己面部戴著防毒面具的圖片,以嘲笑中國疫情的方式挑釁張偉麗。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甚至在訓練場上,有喬安娜的粉絲公然叫囂,以“冠狀病毒”類似的詞眼侮辱張偉麗。

賽前的發佈會上,喬安娜更是變本加厲地用“垃圾話”,不斷攻擊著張偉麗,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

面對對手的挑釁,張偉麗全程都表現得很平靜,只是笑著對喬安娜說了一句“shut up”。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但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目光堅定,對於來自對手的辱罵,她都記在心裡。

很顯然,她決定用拳頭證明了一切,來回擊此前喬安娜種種無理的行徑。

事實證明,張偉麗做到了,在狹小的八角籠裡,她用一拳一腳,對喬安娜的挑釁,進行了有力回擊。

整個過程,雖然艱難,但她還是憑藉著自己的頑強,贏下了比賽。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喬安娜的面部被打得變了形,額頭血腫嚴重,與賽前判若兩人,幾乎認不出來。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在賽後的採訪中,張偉麗的回答,一如她的拳頭一樣霸氣:

“疫情不是中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面臨的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我不喜歡在八角籠裡說垃圾話,我們都需要互相尊重,給孩子樹立榜樣。我們是冠軍,不是暴君。”

面對挑釁不卑不亢,面對勝利不驕不躁,張偉麗用行動詮釋了“你在Ins上侮辱挑釁我的國家,我在八角籠把你揍成豬頭”這句話。

在這一天,作為中國第一個UFC冠軍,張偉麗在大洋的彼岸,用自己的實力和氣度,讓世界看到屬於中國女孩的自信和氣度。

這樣的張偉麗,很酷,也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尊敬。


“張偉麗這樣的女人,誰敢娶?”

有人說,張偉麗一拳拳打破的,正是長久以來,不少人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這話說得不假。

張偉麗曾經在採訪中提到過,當代中國女性,可以有很多面,在家可以做飯、教育孩子,工作時,又有工作的狀態,甚至“上籠子去比賽”。

她自己也用行動證明了中國女性的價值,不僅僅只體現在相夫教子上。

2016年,她戰勝卡拉·貝尼特,成功衛冕草量級冠軍金腰帶;

2019年,當時世界排名第六的張偉麗,用一連串技術性動作,開場僅48秒就KO巴西女拳王;

今年,張偉麗又用五回合,擊敗了強勁的波蘭選手喬安娜,成功衛冕UFC冠軍。


這些戰績,就代表著自信,也向我們展現了以張偉麗為代表的中國女性,屬於她們強悍的另一面。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但是,身為世界冠軍的她,一路走來,面對的質疑和嘲諷也沒停過。

在去年的時候,新京報的一次專訪中,記者就含蓄地表達過網上呼聲最高的質疑。

面對類似“張偉麗這樣的女人,誰敢娶?”、“做她的男朋友,會被家暴吧”這樣無理的措辭,張偉麗直接回擊,

“我們打別人是要給錢的,你給錢了嗎?還想捱打,你想多了。”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雖然,這些問題可能只是網友無意的調侃,但這本身就已經說明在一個長久被忽視的現象。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定位偏見,一直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看到一個女孩子,第一反應不是她的才華,竟然是評估對方適不適合當女朋友。

類似這些看似無意地評頭論足,實際就是一種對女性的不尊重。

張偉麗在曾經出演過的短片《什麼是公主》裡,說過這樣的話,

“公主不是天生的,公主的光芒是自己贏來的。”

“公主是為自己而戰,為熱愛而戰。”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而我們確實也看到了,“張偉麗們”正在憑藉自己的努力,活成她們心目中的公主。


被編劇固化的“佟麗婭們”

張偉麗的奪冠,其實是在引發全社會的思考,我們究竟該如何重新定義女性?

最近,佟麗婭的新劇《完美關係》正在熱播,但她出演的女主角江達琳,卻備受詬病。

劇中的江達琳,是個海歸的富二代碩士,年紀輕輕成為公司的總裁,這應該是偶像劇的標配。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但是,作為一個專業公關,江達琳的不專業,卻也是有目共睹的。


爸爸出事,不知下落,她卻忙著談戀愛,甚至將商業機密無所顧忌地洩露給旁人,末了還倒打一耙,怪別人沒提醒她;

更不可思議的是,她無條件地同情弱者,不顧自身的立場,會為了所謂的“正義”,拿著甲方的錢,為乙方牟求更大的利益,將公關的契約精神,視若無物。

可以說,江達琳集齊了所有槽點。

但可悲的是,這個角色,恰恰是當下編劇所認為的女性形象,翻看近幾年,國內的職場劇,無一例外地套用著這個模式。

在不少編劇的思維模式裡,中國女孩都是戀愛腦。

大到總裁,小到普通職員,日常的生活除了戀愛外,其他專業的問題一概不論,這難道不可笑嗎?

事實上,這種對女性有固化式的偏見,不止體現在編劇上,也是社會上部分人的思維偏向。

就在幾天前,一條 “大學生瞞父母遊13國回國發熱被隔離”的新聞,被送上熱搜。

雖然這個女生被證實,出國前,疫情仍未爆發,回來後也有做好隔離措施,但在這條新聞下面,卻出現了卻讓人憤怒的評論。

不少留言對這名女生的出國旅遊,浮想聯翩,甚至出言不遜。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在這些人的主觀意識裡,作為一個大學生,不應該、也不能夠擁有這麼多錢,出國旅行。

而在後續,這個女生對自己的行為道了歉,也發出了澄清,稱自己旅行的錢,是通過家教攢下來的。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但是,這樣的惡意揣測和侮辱,實際上已經傷害到了女性的尊嚴,而這些卻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你可以隨意在互聯網上,找到各種對於女性的惡意攻擊。

但是,當某些人還沉浸在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中,無法擺脫時,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如今的中國女孩,早已走出了框架,撐起了半邊天。

這裡有一個報告,可以跟大家分享。

在《2020年胡潤女企業家榜》的報告裡,就曾提到過,全球最富有的20位女性中,5位來自中國,其中3位中國的是白手起家。

在我看來,說出那些無知言論的人,恰恰顯示出了狹隘的愚昧。

很顯然,他們對中國女性的力量,一無所知。


這次疫情,女性也是主力軍

你知道,在這次戰疫中,到底有多少女性奮戰在一線嗎?

有數據顯示統計,這次戰鬥在前線的醫生中,有50%以上為女性,一線女護士比例更是超過9成。

正是這群可愛的中國姑娘,彰顯了女性的力量,她們撐起的,又豈止是半邊天。

在兇險的疫情面前,在我們眼中柔弱的她們,不僅是救死扶傷的醫者,更是了不起的戰士。

這次疫情,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女性獨一無二的力量。

73歲的李蘭娟院士,曾經在“非典”抗疫中創造了“零後遺症”的奇蹟,在最危急的關頭,她又臨危受命,帶隊出征武漢。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她說,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降低病死率。

除了李蘭娟院士,還有更多無名英雄,在默默奉獻著。

你應該有看過這樣的照片,原本愛美的她們,為了搶救病人,任由口罩把臉磨破,壓出各種痕跡。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還有那些為了疫情,離開孩子依舊奮鬥在一線的媽媽們,在疫情期間,連抱孩子的機會都沒有,只能像護士劉海燕這樣,隔空抱抱孩子。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你以為就只有這些嗎?

我們知道,中國用了10天建起了火神山醫院,也知道中國工人寧願義務勞動,都要完成任務。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幾萬的中國工人中,還有一批女工人也奮戰在工地裡,她們很少出現在鏡頭前,乾的活卻不比男的少。

“張偉麗們”讓世界看到的中國女孩的力量,被“佟麗婭們”給消費了


她們是名副其實的“工地鐵娘子”。

她們說,戴上帽子,就不分性別,只要能幹活,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53歲的鋼結構施工專家王曉紅,為了趕在第二天中午12點前,完成一段鋼製樓梯的工程,連續30個小時不曾閤眼。

她有句口頭禪,就是“如果把那些患者換成你的家人,你急不急?”

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難道這群奮戰在一線的中國女性,付出和犧牲會比任何一個男人都少嗎?

在這次疫情裡,我們看到的,是代表著女性力量的光芒。

這些可愛的女人,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她們也有能力,守護這個國家,熱愛這個美好的世界。

我們實在有必要摘下那些對女性的色彩標籤,重新審視那些客觀存在的刻板印象。


寫在最後

這些年,有一個詞被反覆拿出來討論,那就是“女權”。

而對這個詞的詮釋,也一直抱有爭議。

何為女權呢?

在我看來,所謂的女權,絕不只是在微博這些社交媒體上,發出雞湯式的呼籲。

女權,所追求的是平等的權利,而非特權,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實力,真正展現出女性特有的力量。

就像張偉麗、李蘭娟這樣的,以絕對的人格魅力,還有超強的專業素養,打破了性別的隔閡,征服大眾。

這應該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