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開始招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陳薇院士領銜,全球在研疫苗哪個能最快面世?

點灬小點


清晨的時候,在微博刷到了條新聞,激動了一整天:新冠疫苗,破土發芽了。

“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重組新冠疫苗!3月1,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

需要說明的是,攻關新冠疫苗有5條路線,重組新冠疫苗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疫苗安全性高,是規模化儲備的首選。

雖然目前疫苗還不能使用,需要等待臨床試驗。但毫無疑問,這次成功意義非凡,既照亮了前行的路,更幫我們擺脫了不利的局面。

留意新聞的朋友可能會記得,特朗普想拿下德國研發新冠疫苗的CureVac,這家公司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 特朗普會見醫藥公司高管

更耐人尋味的是,奉行市場經濟的美國政府,竟然主動聯絡了至少25家研製疫苗的公司,想要將它們全部收購。

這簡直是要壟斷“解藥”的節奏,背後目的讓人不寒而慄!

好在我們中國並未落後,由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大年初二就抵達了武漢。集中力量爭分奪秒,研製出了重組新冠疫苗。

在研製的過程中,這種疫苗嚴格按照國際與國內的法規,做到了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通過臨床試驗後,就可以大規模地生產。

而帶領團隊走向勝利的陳薇院士,低調得讓人感到可怕。多數人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全人類都在享受她的貢獻。

她是《戰狼2》中陳博士的原型,也是2003年硬槓“非典”的英雄,還是埃博拉病毒的剋星。

更有無數人,稱她為“戰神”。

2

清華女神

翻開陳薇的履歷,你會看到一堆值得驕傲的頭銜。諸如少將軍銜、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危害防控專家。

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極限。

但陳薇成為一個科學家,卻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她是浙江金華蘭溪人,出生於1966年。當她小的時候,有著和馬雲相同的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教師。

▲ 年輕時的陳薇

但物理老師的一番激勵,讓她放棄了到師範讀中專的打算。她可比馬雲在考試上有天賦多了,輕鬆考入了浙江大學。

1988年,在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後,她又被免試推薦到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雖然是理科生,但她生性活潑,興趣廣泛。文筆生花,勝任校園雜誌的副主編。舞姿翩躚,活躍於校園每週末的舞會。

再配上秀髮如雲、眼波如水的清麗長相,她成為了清華園中的女神。

當時的化學工程非常熱門,清華學子更極其搶手。還沒有畢業,她就已經被一家大公司看中,對方直接邀請她到五星級酒店簽約。

但人生往往充滿了意外,就在簽約後不久,她因為取實驗抗體前往軍事醫學科學院,而這場“邂逅”改變了她的志向。

就像歌中所唱: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原來這所學院建於1951年,當時抗美援朝,美軍竟然使用了細菌武器。周總理大為觸動,抽調全國的頂尖科學家成立了應急機構,擔當著防禦生化武器與核武器的重大使命。

當聽到這段歷史後,陳薇血液翻湧。她產生了改志從軍的念頭,要為這項偉大的使命奉獻才智。

電影《碧海藍天》中有句臺詞:“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回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如果去回應它,就意味著必須放棄很多心愛的人和物。”

一邊是錦繡般的前程,一邊是內心強烈的召喚。在經過衡量後,她最終放棄了大公司的職位,決心投身於國防大業。

3

一戰封神

“清華人到部隊去等於是埋沒了自己,入伍就意味著落伍。”

時光撥回到1991年,那時的大學生還很稀缺,更不用說清華的碩士了。大家都勸她別犯傻,但她卻“一意孤行”,前往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兩年後她和師弟在一次學術會上碰面後,她發現師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發現新大陸當然有極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時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剛開始的躊躇滿志,很快就被孤獨淹沒。有一次,她辛苦跟進兩個月的細胞實驗,在大年三十變成了一地的液體,頃刻間所有成果化為烏有。

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卻內心堅定,毫不動搖,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準備。

她先是花4年時間成為了微生物學的博士研究生,3年後又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讓人望洋興嘆!

從此她開始嶄露頭角,先是入選了軍事醫學的A類人才庫。後來又晉升為研究員,享受首批軍隊特殊人才津貼。

而2003的“非典”,徹底把她推向了歷史的舞臺。

當時,很多醫護人員感染了肺炎,陳薇帶領著團隊不分晝夜地攻關。

為了和病毒賽跑,她帶隊鑽進了負壓實驗室,在缺氧的環境中頭痛欲裂。但為了爭搶速度,陳薇儘量不吃不喝,甚至穿著成人尿不溼,只為了每次進去工作八九個小時。

而根據常規,每次進入負壓實驗室,最多工作5個小時,就需要出去透氣。

在先後奮戰了50多天後,他們終於如願研製出了“重組人干擾素ω噴霧劑”。這種干擾素可以有效地預防“非典”,成功率竟然達到了100%。當1.4萬名醫護人員使用後,沒有一人染上肺炎。

由於每天和SARS病毒零距離接觸,陳薇團隊被隔離了100多天。對丈夫和兒子的思念,如月照花林皆似霰。

當丈夫和兒子得知她將出現在《焦點訪談》時,兩個人都焦急地等待。看到她的鏡頭時,兒子直接衝到電視前親吻起來。

除卻君身三尺雪,天下誰人配白衣,陳薇因此一戰封神。

4

奔赴西非

時至今日,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村莊。看似遠隔萬里的病毒,其實與我們只有一個航班的距離。

但在2004年時,絕大多數人還沒有這種認知。但經歷“非典”之戰的陳薇,把目光盯向了埃博拉病毒上。

埃博拉病毒於1976年初次成功登陸人體,導致55個村莊生靈塗炭,有些家庭無一倖免。醫學上把這種病毒的安全等級定為4級,有多嚴重呢?艾滋病才3級。

雖然埃博拉沒有侵擾到中國,但是她堅持研發相應的疫苗,獲得了國家“863計劃”的支持,前後跟進了10年時間。

果然,在2014年時,埃博拉病毒變異歸來。它先是爆發於西非,緊接著蔓延到歐美。最駭人的是,它的病死率達到了50%~90%,是致死率最高的病毒。

為了儘早研製出疫苗,陳薇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帶領團隊奔赴西非的塞拉利昂,在病毒最多的地方安營紮寨。

▲ 為感激她的貢獻,西非民眾把她拋到空中

美國有一部大片《龍捲風》,講的是科學家為了弄懂龍捲風的原理,竟然主動追逐並接近龍捲風,將成千上萬的小探測器送到風暴的中心。

陳薇團隊與之類似,在對病毒的追逐中,他們漸漸弄懂了病毒的原理。

2014年9月,在陳薇團隊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誕生。

而且,他們拿到了在塞拉利昂臨床試驗的准入證,成就了中國自主研發疫苗的第一次境外臨床試驗。

為了表彰她的功績,人們送她一個綽號“埃博拉病毒終結者”。

吳京在拍攝《戰狼2》時,為了向她致敬,特意添加了陳博士的角色。電影中的拉曼拉病毒,對應的就是現實中的埃博拉。

▲《戰狼2》陳博士

如今,面對著新冠疫情,陳薇團隊再次重拳出擊,從大年初二就趕到了武漢,僅花了4天時間就搭好了帳篷檢測實驗室,至今仍堅守一線。

這個追逐龍捲風的人,必能再一次把龍捲風握在手中。因為有她,新冠疫苗近在眼前。

5

大醫精誠

已經有太久了,出門時戰戰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著巨大的風險。而現在,我們終於有了盼頭。病毒的問題,完全可以靠疫苗解決。

就像陳薇院士所說:“疫苗是終結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這個武器如果由中國率先研製出來,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僅體現中國科技的進步,也體現了我們的大國形象!”

在與病毒搏鬥的過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實現真正的全民免疫。“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跟不戰而降有什麼區別?

曾經有人問陳薇:“去疫區那麼危險的地方,萬一回不來怎麼辦?”

陳薇輕描淡寫地答道:“穿上這身軍裝,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你該做的,除了熱愛,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願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為受困疫區的生命打開希望之門。”

▲修復在軍事醫學科學院的陳薇

也有些同事在轉業前勸她:“陳薇,你少搞些魔鬼課題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頭腦中揮之不去。這些東西既能用於戰爭,也能在和平時期導致疫情,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

“我希望這個世界上,再也不要因為‘’、埃博拉,讓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這個願望很難,但她一直在堅持!她不僅想為中國構建生物盾牌,也想用這個盾牌守護全世界。

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流光飛舞,花落無奈,幸有醫道,綿延千年。

研究病毒29年,與毒為鄰的她,每一天都像行走在鋼絲繩上。

但她就像青山一樣寧靜淡泊,忍四時之落寞,渡寒暑之艱難。

當危險來臨時,哪怕冒著身隕的風險,也毅然抵擋奔湧而來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擔起民族重擔的,從來不是光鮮亮麗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國士。

對比某些抱怨環境待遇,在疫情期間避難外國的明星,這種感覺尤其明顯。

像陳薇院士這樣為國為民的人,才夠資格成為國民偶像。

如果可以,請讓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蹟。也許某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會用一生追隨她的足跡。


世界華人週刊


中國是目前研製新冠疫苗最快的國家!相信第一個問世的肯定是中國🇨🇳


屈光說


請問怎麼報名?要什麼條件?謝謝。


石崇高


中國

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我們現在沿著5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攻關工作,包括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綜合起來講,目前5條技術路線都在穩步推進。按照這麼一個預期,估計在4月份,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能有希望有部分疫苗能夠進入臨床或者應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