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作者|愚園囡

隨著國內疫情緩和、海外疫情爆發,大量歸國避疫人員顯然已成為新的矛盾焦點。這其中既有國內群眾對疫情傳染的真實恐懼,也有個別“公主病”歸國人員確實招人煩。必須承認,還摻雜一些貧富、階層乃至特權矛盾。

疫情爆發初期,不少網紅白富美飛往海外“度假”,享受陽光沙灘的同時,不忘拍照分享美好生活。如今海外疫情吃緊,國內外形勢逆轉,網紅們又紛紛跑回國內。趨利避害誰都能理解,但私下做就行了。若還忍不住秀出來,難免讓人不痛快。

藝術名媛晚晚雖說在疫情期間也算“沉默是金”,仍免不了因大秀度假日常捱罵。國內初代vlogger你好_竹子,發表作為中國人對疫情“心懷歉意”的言論已然不妥,自英國返回國內後,並未按照14天隔離期的規定進行自我隔離,更成為網紅翻車的典型。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疫情下透明的人性和聚集的民意,讓網紅翻車和公關事故變得極為高發。這一波中,硬糖君格外關注到網紅名媛這個群體。其往日能夠吸粉的“悲天憫人”情調和“獨醒”式思考,在疫情的生死考驗下變得不合時宜。

而追溯名媛網紅們的發家,則讓我們看到社會思潮的另一面——我們時代的“有錢人濾鏡”,真是很深呢。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名媛的代際下沉曲線

先聲明,硬糖君所討論的“名媛”,並非林徽因、張兆和這類有傳奇、有門第的大家閨秀,也非賭王千金、千億兒媳等現代門閥的家族成員。而是網紅名媛,即在社交媒體分享具“上流社會”色彩的日常生活,樹立類名媛人設,以此吸引一定量粉絲的網紅分支。

舉個例子,普通網紅多分享購物心得、美妝單品,名媛們則要曬一曬原文書、話劇票根,或對時下熱點發表語焉不詳又高深莫測的評論。

中文社交網絡上誕生的初代名媛,以時尚大刊編輯、圖書行業出版人居多。走得是“美麗皮囊+有趣靈魂”路線,降維打擊的作用下,短時間內聚集起一批死忠粉絲。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右一趙若虹

誕生於這個時代的網紅名媛,如果以南北為界線劃分,畢業於北大、後供職於北京廣播電臺的麻寧,與畢業於耶魯大學、曾就職於萬榕書業的趙若虹為南北兩大名媛之首。圍繞在她們身邊,又有諸如miss南、謝小嚶等閨蜜團。

但隨著微博二元對立情況變得越發嚴重,這批以“有真知灼見”著稱的初代名媛,或是閉嘴保平安,或是被指陰陽怪氣吸粉能力下降,二代名媛開始悄然崛起。

相比初代名媛是“生得好+工作好”,二代名媛主要靠得是“嫁得好”。這麼看來,這還是條女性退步曲線。在豆瓣走紅、後步入藝術圈的初代網紅晚晚雷宛螢,和一張生活照驚豔全網、嫁給劉強東的奶茶妹妹章澤天,算是二代網紅名媛的代表。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與初代名媛“賣思想”相比,二代名媛更熱衷於藝術圈、學術圈,也因此打通了向更高階層躍遷的通路。

初代名媛靠自己,二代名媛靠老公,眼下的新生代名媛則更簡單了,人設對路就可以成為網絡名媛。

目前的新生代名媛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熱衷社交網絡的富二代們,王文也、綦美合都屬於這個行列。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另一類則走人設路線。這次因疫情受到聲討的竹子,便是新生代名媛的一員。

這類新生代名媛的拍照風格往往是ins風,家住北京或上海,在海外有住房或定期旅行經歷,但直接炫富、展示物質生活的日常不多。其營造的,更像是一種名媛人格和理想生活。

名媛生意經

賭王千金何超蓮,三五不時要在ins上給自家牛肉麵館吆喝兩句,還要跑去店裡客串收銀小妹,可見賺錢不易。真名媛都不能免俗,何況網紅名媛,更是要恰飯的。

初代名媛的粉絲黏性高,至今都有不少真情實感的性格粉,因此變現也比其他網紅要方便不少,經濟頭腦也確實好。

在初代網紅起勢之時,群眾對“大V”、“意見領袖”還抱有一定的崇拜情緒。這批出身傳媒行業的名媛,頂著某某時尚大刊的頭銜,用平時在工作中歷練過千百遍的話術對付普通網友,簡直是殺雞用牛刀。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趙若虹創立的高跟鞋品牌

著書立說是必須的,但也無需花費名媛太多時間,自有出版社將其平時在網絡上發佈的零散內容整理成集並付梓印刷。趙若虹與那多的婚禮全程在微博文字直播,最後還將婚禮從策劃到祝詞整理出版,順便為其當時供職的愛結網拉一波廣告。

婚後,夫妻二人又以“送她的結婚禮物”為噱頭,開了包括燒烤、甜品在內的網紅餐廳。開業初期排隊火爆,即使人均200塊(2013年的上海)仍要排隊近兩個小時才能吃到。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網紅紅利過後,餐廳悄然倒閉。趙若虹又做起了更有前途的高跟鞋生意,瞄準當時尚屬空白的1000-2000元價位中高端市場,如今也算全國開花,甚至在韓劇裡也做了不少品牌植入。

初代名媛自力更生,普遍成為創業者。二代名媛們嫁得好,走得是“上層路線”。晚晚的美術館生意硬糖君曾分析過,本質上是“結識更高圈層朋友”的工具。奶茶妹妹晉升京東嫂後,積極投身學術圈,一會做演講一會做嘉賓,也為自家生意提升了影響力。

關心學術、資助藝術,看起來沒有直接變現,實則不然。發掘藝術家、贊助學術本身就是一種投資,在結識藝術家、學者的過程中,又有可能為自家生意拓展更多合作伙伴。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應該說,二代名媛們的路線更接近我們對傳統名媛的理解。但少了粉絲變現這一環,總讓人覺得這個網紅白當了,群眾也就只能給名媛貢獻下討論熱度了。

新生代名媛比起前輩,商業模式就簡單直接多了,就是“帶貨”。伴隨著“家道中落”,耀萊千金綦美合也開始藉著名媛光環開網店,可惜新裝上架就被指抄襲。小公主咬碎銀牙出面道歉,稱時間緊迫才出此下策,下次會努力自己設計。

vlogger你好竹子則是通過產品植入、好物分享等廣告方式變現。雖然普通網紅帶貨也是同樣邏輯,但“不愁生活”的小名媛,安利起來總是更讓粉絲覺得“她是分享,不是恰飯”。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有品牌方對硬糖君表示,走名媛路線的網紅帶貨能力普遍較好、粉絲黏性更高,一名粉絲數僅7萬的微博名媛,轉化率甚至能夠達到30%左右。

“不僅黏性高,而且是真情實感地相信她的推薦。”品牌方面表示,通過網紅名媛引流的粉絲,一般很少會有售後問題。甚至被名媛“呵斥”幾句,即使產品使用感未達預期,也會乖乖閉嘴從自身找問題。

人們為何愛“名媛”

幾十年前的時尚雜誌,便不遺餘力地展示“上流社會”的生活。有些以本地內容為主的地方性雜誌,甚至為本地“名媛”開闢專門板塊,介紹世家們的前世今生。

2009年微博上線,2010-2013年期間,初代名媛應運而生,即使十年後的今天,仍舊有粉絲願意為了她們的事業買單;如今vlog內容、小紅書等平臺興起,新生代名媛正在走自己的路,割自己的粉絲紅利。

與此同時,群眾的“名媛扒皮”也從未停止。當年天涯及豆瓣都有初代名媛麻寧的扒皮樓,不僅把麻寧的過往扒個乾淨,就連趙小姐、Miss南、蔡尹珊珊等一眾閨蜜也跟著遭殃。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被扒學歷造假、鞋樣抄襲,但並不影響趙小姐的高跟鞋事業越做越大;麻寧的服裝店結結實實收了一波智商稅後關門大吉,如今微博上帶貨仍風生水起;晚晚作為豆瓣女神看似口碑坍塌,但木木美術館仍舊是打卡聖地。

至於新生代名媛,從名氣到粉絲量,都還不夠“享受”前輩們曾經的高樓扒皮待遇。但從假白富美到穿搭沒品,小範圍質疑從未間斷,小眾品牌卻仍舊青睞網紅名媛帶貨。

上海女孩Sisi,花了幾年時間終於把自己從普通上海小囡打造成上只角名媛。在她看來,想成為“名媛”,最重要的是“姿態”。名媛雖一代不如一代,但仍舊有些門檻,或者會拍或者會寫,“至少文字功底要有一些,不然顯得沒底蘊,花頭就講不好了”。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推廣也不是什麼都要接的,不然吃相太難看了。”Sisi說,雖然她粉絲數不多但是轉化率高,因此經常接到品牌推廣,但她通常會篩選一些小眾品牌或者海外品牌進行合作。

“什麼是名媛啊,就是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大路貨的牌子,再好也是砸自己人設的呀。”

做“名媛”,是學問也是生意

“大小姐都要有脾氣的。”Sisi稱,粉絲對於她展示出來的公主病,相當買賬,認為這才是不諳世事大小姐的象徵。“我朋友曾經講自己不會用洗衣機,但粉絲真的會信,覺得因為她家境優渥,所以不懂這些常識。”

Sisi表示,扮名媛是條長線生意,她們的粉絲也多是“性格飯”,先經營好自己的大小姐人設,有了忠實粉絲後再考慮推廣:“和粉絲互動不要太勤,點到即止,要親民但同時也要有點距離感。”

隨著中國社會也進入更穩定富足同時階層流動減緩的階段,不同於早年對草根逆襲的推崇,如今“未被生活摧殘”的富二代不僅是理想生活的象徵,也開始成為理想人格的象徵。他們未被現實扭曲過的心靈,更加純粹、善良、真誠。而努力向上爬的人,往往姿態難看。偶像劇裡的灰姑娘女主都不在討喜,獨立自信的大小姐才slay全場。

由此催生的名媛網紅,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理想生活的幻象,讓粉絲們為“從不為錢發愁”的名媛,心甘情願掏出了自己的錢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