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生命有長度,它延續到你生命停止的剎那,那是需要你活著的時候永遠成長的;

生命有寬度,它涉及到你的追尋,你的努力,甚至是你的執念;

生命也有深度,只有在探尋長度與寬度的過程中,真正痛徹心扉、歇斯底里了才能達到的深度。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恨獨

還記得在江門那個炎熱的暑期,因李筱懿《靈魂有香氣的女子》而著迷,那時總會躲在假蘋婆樹下偷懶,感慨於她筆下的傳奇女性,覺得她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命的倔強。倔強的甚至都可以無畏的擔負起起自己的人生,活的無怨而灑脫。這中就有張愛玲和黃逸梵,於是有了我當時落筆的《倔強的靈魂總有驕傲的歸屬》。

對!海上有花,說著不一樣的話。

時隔兩年,從當初的崇拜與敬佩慢慢轉變成了憐惜。可能惻隱之心就是這樣由來的吧!哪怕只要有了一絲的感同身受,便對萬事萬物憐憫了起來。才有我至今覺得她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是這世上最好的安慰!

出身名門,天才少年,父親的腐儒,母親的追求,後母的刻薄,僕人的疼惜…她也是有著坎坷而辛酸的童年的。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被利益薰陶過的孩子都會有能夠早些財務自由的憧憬。

因為不想成為窮酸的畫家而有了要坐在富麗堂皇的禮堂裡面彈鋼琴掙錢的想法。這是她幼時的思想。

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是她青年時候的灼見。

在當時那個動盪的環境,很多著作家都勸誡她收一收鋒芒,她卻鐵定了出名要趁早。這是她成年後的固執。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關於成長

有著如此強大的家庭背景和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我想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是成為讓人羨慕的公主就是受人追求的名媛,可是時間好像調錯了配方,讓她失去了這個資格,甚至是連一個普通的備受寵愛的童年都不曾讓她擁有。

父親的迂腐怯弱和他身上紈絝子弟吞食鴉片、逛窯子的陋習,讓接受西方教育的母親最終還是離開了他。於是母親的出走國外,父親的再娶,在她幼小的心靈上開始了另一種扭曲。

說她擁有父愛吧!當她拿出文章給到父親批改、拿出驕傲的成績時,他會把她抱在懷裡,視為掌上明珠,甚至是有著無比的驕傲。說她不被疼愛吧!父親會因為後母的挑唆將愛玲打的半死,甚至在她生病危在旦夕時任她自身自滅,被僕人救起。

那麼黃逸梵呢!她是有著一個母親的狠心,因為對丈夫的失望以及她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嚮往才會無能為力的拋下了一雙兒女遠走他鄉,外出遊學。

我不會把這份不負責任歸咎於張愛玲的父親的身上,不會覺得他的死性不改才是這個家庭分離的根源,正如張愛玲擁有的生長環境一樣,他父親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才‘成就’了現在的他,恩怨總是一代一代流傳的,除了流下了分割不了的血濃於水,還有思想的皈依與叛逆。

因為根——中國人的根就是根深蒂固的東西。

我也不會把這份不負責任歸咎於張愛玲的母親身上,如果她母親離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歷經萬難將愛玲姐弟佔為己有,養大成人,想必現實的磨難也會讓這麼一個自由的靈魂墜入萬丈深淵,她會把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寄託在他們姐弟身上,成為一個十足的怨婦,從而枉費了自己當初的執意。黃逸梵算得上是愛玲的啟蒙老師,因為她給過愛玲選擇,如果她選擇結婚,那麼現在給她讀書的錢就可以置換嫁妝,不必唸書了。而愛玲人格的獨立,對錢財的觀念也是源於此處的,比起其它孩子想要通過獲得好成績而在父母這裡得到認可和誇讚,她對這一切卻早已心知肚明。

突然在想為什麼要小孩呢!是為了養一個自由的生命,還是讓她們成為像自己一樣被牽絆束縛的人,比起愛的結晶與生命的傳承這類的比喻,我更願意相信是道德的審判和對現世的逃避,不是誰,也沒有誰,是擁有足夠自由的選擇。尤其是靈魂。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追究小時候的生長環境,她是有著藝術的薰陶、良好的教育、接觸上流社會的條件,再加上父母離婚的變故,後母的刻薄、父親的懦弱讓她提早意識到人性的薄涼,親生也不過如此;母親的教導、姑母的幫助讓她知道學習的重要和錢財的必要,或許現實的衝擊與書本的淨化才導致了當時那個年代天才小說家的誕生,也導致了她對親情的漠視,甚至得知母親的死訊後也不曾見其最後一面。

張愛玲說:我甚至只是寫男女之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肆的。

她是經歷過戰爭的,可是比起戰爭,或許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人性吧!捉摸不透的人性,她的文章沒有大的時代背景,僅在兒女情長中逗留,卻也總給人一種現世的悲涼,如果作者自己的底色淒涼,他總會想著寫一些美好的東西,可是殊不知這些寫出來的美好的東西也瀰漫著淒涼。

有人曾經跟我說過:那些你留下的傷疤,大概永遠也不會結痂。想必這句話用在哪都是合適的。但是我卻又有另一層感悟,帶著傷疤的人生,大概才會知道什麼是豁達。起碼我始終認為,你只有經歷過了,你才能理直氣壯的說。

可是說給誰聽呢?真正想聽的人是不用你說的!真正的豁達也不是用來被告知的

我只知道有些人很小就長大了!有的人卻一輩子也長不大!

我也知道有些人的成長是不定性的,他在別人面前始終跟個大人一樣!可是在你面前永遠是個孩子!成熟給世人,幼稚給至親!

不管是哪種!我的偏心吧!請不要假以成長之名去傷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是非得,也不是非要,不是寄託才會有希望的,所以雖然愛玲的成長不盡其然,但是她自由。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小團圓

關於愛情

張愛玲是受害者,不要因為她愛錯了對象就讓她揹負上不該屬於她的審判。

關於她與漢奸胡蘭成的愛情是她生活裡濃墨重彩的一筆,東窗事發,當時多少的審判強壓在她一個人的身上,而真正該揹負這一切的人卻遠走他鄉,與另一個女人耳鬢廝磨。是的,已是夫妻,自當同甘共苦,又何來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涼薄?她該做的、該承擔又何嘗落下?亂世之中,選擇所愛,又哪來如此多的身份之別?只不過一見傾心,情非得已罷了,又哪知遇人不淑,所託非人呢?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或許張愛玲的愛情觀就是這樣,哪怕內心變得很低很低,可是這是歡喜的,是美好的,也是甘心的,幸福的。

又或許正如羅大佑寫她的那句歌詞唱的‘少年不經事的我’,她當時才24歲,哪怕已經功成名就,但是愛情依舊是一片空白,她遇到了那個讓她情竇初開的人,卻不是當初的現世安穩了。

起碼正如黃逸梵擔心的,她是如此的欠缺生活的常識和人際的交流,如若真的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也就只此一人就一生了吧!哪還會有後續數不完的波折,想必只要不是胡蘭成的背叛,哪怕是世人的唾罵她也會在所不惜的,起碼在我心中,她固執的毫不保留,揹負永世的罪責又怎樣呢?

突然覺得匹夫有責未免太過於苛責,流芳千古又如何,這一生不曾轟轟烈烈的追求自己所愛,為自己而活,為所愛而活,只是為了成為他人口中的英雄,這樣虛假的人生又有何用?況且一味追求所謂的正義與道德,那麼芸芸眾生又何曾善待過她?可免去了她這一生的孤苦與折磨?

愛情裡有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那就是不願變通的思想。所以才會有胡蘭成認為三妻四妾是如此的理所當然,才會一次又一次不以為然的忽視張愛玲的感受。甚至張愛玲背井離鄉之時,因為她的才氣名聲鵲起,胡蘭成還異想天開的要來巴結一回,好向世人炫耀一番,簡直無恥之極。不說她異鄉飽受肉體與精神的折磨,你不曾疼惜憐愛,只是當初她就在你身邊時你是如此不知珍惜,乃至踐踏她認為最珍貴的東西,現在守得雲開見月明之時又哪來你的恬不知恥。

或許初見是被才華所折服,哪怕許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可是誓言就像流沙,要有多少才能積沙成塔?只是當初,如若不懂?又何談娶呢?這本來就是一個錯誤,可是現實不會提早告訴有這個錯誤,但是我也不否認與胡在一起時張愛玲的高產,凡是蘭因絮果罷了。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更衣記

再是與賴雅的第二段感情,因為生活的窘迫申請住進了麥道偉文藝營,也是在那遇到了那個滿頭銀絲的德國人。無疑,賴雅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不滿束縛開始了一生的流浪,就像張愛玲無法接受穿一樣的服裝寄生在條條框框的大環境體系下生活一樣,她選擇了背井離鄉,他們的靈魂是一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甚至不惜為了自己所求做出別人不甚理解的決定,也不怕為這個決定付出要付出的代價。

正如沖田總悟說的:世界上可是有著就算弄髒自己的手也要保護的東西啊,正因為是這雙已經被玷汙的雙眼才知道,有些東西是不能被玷汙的。

張愛玲孤僻桀驁,不管在哪一方面她都是如此的獨立,這段忘年戀絕不是她在異鄉尋找的依靠與慰藉,她連最好的朋友也不願去依附,何況是這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和賴雅結婚的這十年中,除去生活上的窘迫不說,大概流露了張愛玲此生最好的姿態,畢竟,沒人哪個女人是不渴望愛情的。雖然賴雅已近晚年,體弱多病,一直被張愛玲照顧著,但是該有的浪漫與體貼他都不曾缺席,也不曾讓張愛玲失望過。

漂泊一生的他不管是不是因為晚年而選擇了安定,但是那是張愛玲需要的選擇,為他墮胎,兩人相依相守。賴雅呢,給了張愛玲一個歸宿後並未束縛,或許這是跟東西方的文化息息相關的,但是這是愛玲需要的支持與放縱。

會根據愛玲的飲食習慣做她最愛吃的;

會給愛玲過一整天籌劃好的中國農曆的生日;

會不遺餘力的細膩的指導支持她的工作;

會無條件認可她的才華——那個時候因為文化原因被棄之如敝履的愛玲的才華;

會因為愛玲嚮往繁華的都市好實現自己一身的抱負而選擇了妥協,離開了現在的清淨安穩之地;

甚至在自己時日無多之時再不捨愛玲離開,自己還是忍痛讓她去了臺灣,去完成她夢想的《少帥》的編撰;

會在自己死去時把這一生他活著的證明——他一生的信件所有的財產都交付給愛玲。

……

雖然坎坷而清貧,雖然短暫而悽楚,但是還好你也在這裡。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傾城之戀

關於友情

觀其一生,炎櫻,那個爽朗活潑的女孩。兩人一起在港大讀書,經歷了美好,經歷了戰爭。

再是回到上海,愛玲喜歡迥異的東西,她作品的封面大多為炎櫻所畫,在各自的世界裡有著靈魂的契合,有著各自的事業,又可以相互配合,於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大快事。炎櫻的性格與愛玲互補,一個鬧,一個靜,可是就是剛剛好,沒有附庸,沒有假作,甚至張愛玲最落魄的時候也不願寄住在物質不錯的炎櫻家裡,而炎櫻也理解的到處為她尋找新的房子好讓她安下心來,她清楚的知道怎樣才能給到愛玲最好的幫助。

如果說炎櫻是陪你笑陪你鬧純真浪漫的友情,那麼宋淇夫婦應該是愛玲此生知遇的知己。她一生不曾感受到家庭的溫情,對親生弟弟張子靜也不過平淡冷清,但是宋淇夫婦卻是她渴望極久的那份溫暖,他們待愛玲如同妹妹一般,甚至還有一個八點鐘灰姑娘的美稱,在美國落魄的時候也是從宋淇夫婦那裡獲得物質的來源,雖然編撰的不是自己心喜的文字,但是起碼支撐自己活了下來。

愛玲也有自己的固執,當《紅樓夢》付之一炬時,她會寫信告訴賴雅自己的委屈而不會告訴宋淇夫婦,這也是我們長大後總會報喜不報憂的原因吧!愛玲晚年孤身一人背井離鄉,也是宋淇夫婦託人照顧,這更說明他們對愛玲的疼愛吧!愛玲也是感恩的,因為他們從事文化行業,才會將自己所有的財產屬於宋淇夫婦名下。

孤獨的人總是渴望溫情的,她們冷漠不代表不需要,只是覺得自己冷漠慣了,喜靜,又或許只是要不到罷了。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記得張愛玲發表《半生緣》的時候,有讀者找上門來,說自己就是曼楨的原型。

只是不曾想到自己遐想出來的人物竟如此真實的站在自己的面前,是吧!她未曾到過你的世界,卻令你念念不忘她的人生;她用驚世駭俗的直白與深刻,直面世事炎涼、人間冷暖;她把愛寫成蕩氣迴腸的不朽傳奇,卻逃不開寂寞一生的悲涼素描。

還怎麼評價她的一生?傳奇的女子註定不平凡的一生,艱難困苦,美妙辛酸,也都融入筆下開出了絢爛的花來。

還有什麼值不值得呢!

慈悲是對自己的和解——張愛玲

天才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