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最會“扮豬吃老虎”之人,最後還問鼎中原,成了一方霸主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於犬戎之下,標誌著西周正式滅亡。次年,周平王被諸侯擁立為王,並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東周時期正式開始。但也就是從東周開始,周王朝勢力逐漸下降,各諸侯國間戰爭不斷,造成了小諸侯國不斷被吞併,周王朝勢力不斷被平分的局面。

在這一局勢下,出現了五個強大的諸侯國,而統一諸侯國的統治者也被稱為“春秋五霸”,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這一說法也爭議,部分人認為“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春秋時期最會“扮豬吃老虎”之人,最後還問鼎中原,成了一方霸主

在這“春秋五霸”中,楚莊王的稱霸路程可謂是“歷經波折”。首先,楚莊王登位時,還不到二十歲,卻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困境。內有大臣叛亂,外有敵國不斷騷擾。這種情況下,身為一國之主的楚莊王應好好整理國內朝政,並制定好計劃去攻打敵國。但楚莊王反而反其道而行之,他天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還掛了一個“進諫者,殺毋赦”的警告牌。

大臣們看到楚莊王這樣,覺得遲早要亡國。於是,大夫蘇從前往皇宮勸諫楚莊王,誰知,楚莊王卻對他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原來,楚莊王只是假裝自己荒於朝政,實際上是在觀察朝中大臣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奸臣。待到時機成熟後,楚莊王重整朝政,殺掉奸臣,重用忠臣。這樣一來,內憂的問題便解決了,於是他便又出手解決外患的問題,不斷攻打周邊敵國。

春秋時期最會“扮豬吃老虎”之人,最後還問鼎中原,成了一方霸主

在內憂外患全都解決後,楚莊王正式開始了北上之路。那時的楚國,活動於漢水和長江中游之間,一直被排除在華夏之外,於是,稱霸中原便成了楚莊王的目標。此時的中原,晉國實力最為強大,楚莊王不敢輕易出兵攻打,他先是慢慢聯合其他諸侯國,等到實力日益強大後,便果斷出兵,在多次交兵後,雙方都提出握手言和的想法,於是便定下盟約。

這時的楚國已然十分強大,楚莊王似乎還不滿現狀,於是他率兵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向周天王示威。周天王因懼怕楚莊王,派周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挑釁問道:“這九鼎,有多重啊?”王孫滿不安答道: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聽到後,也覺得現在不是攻打周王朝的好時機,便退兵了。

春秋時期最會“扮豬吃老虎”之人,最後還問鼎中原,成了一方霸主

之後,楚莊王一路攻打著其他中原諸侯國。諸侯國因懼怕楚國強大的實力,便紛紛向楚莊王屈服。就這樣,楚莊王成為了一方霸主,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