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大的敵人是天災人禍嗎?

一粒塵沙


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天災人禍,而是人類自己。

人類的發現進步速度越來越大,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現在的疫情,病毒也是有生命的,它需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環境,最開始感染的患者因為醫學界也是剛接觸這種新型病毒,沒有專門的特效藥來克服,很多感染者不幸病逝。他們病逝不是因為病毒把人當作敵人。醫學界,藥學界的共同努力治癒患者,治癒了很多人,如果醫學界和藥學界都不作為的話,可能很小的疾病都能讓常人生病致死。很榮幸,全人類共同努力抗疫情,終究會戰勝疫情。

再比如近期從國外重災區回國的人,他們部分人不自覺隔離,可能把病毒傳染給他人,對他人造成威脅,所以人類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春風十里不如你Luis


自然災害固然有,人禍大於天災卻是客觀事實。沒一起重大自然災害的背後,都能找到人禍的根子,都是人類的貪慾挑戰自然規律的結果。

遠的不說,只說進入2020年以來驚動全世界的例子,重大災難和瘟疫接踵而至: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美國乙型流感;東非蝗蟲成災;巴西神秘病毒;西班牙大暴雪;菲律賓火山爆發;土耳其、古巴等國家相繼發生地震等等,世界似乎被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災難紛至沓來,人間遭受如此險惡的生死存亡經歷,並非絕無僅有,只是人類選擇性遺忘,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不顧一切地瘋狂掠奪,肆意擴張,使人來賴以生存的環境遭致破壞,生物多樣性局面被打破,工業文明造成的工業汙染和溫室效應等等,哪一個災禍都不是偶然發生的,都是有先兆和前因的,最終讓人類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個很經典的說法:不是某個災難中死了多少人,而是一個人死了多少次。2003年的“野味”悲劇,歷歷在目,可是,昨天的悲劇依然在今天重演!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這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全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干預自然的能力在提高,規模在擴大,其結果是,一方面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大氣汙染、病毒肆虐等災難頻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大自然的平衡法則不是人類所能改變的,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熱淚的胃口越大,吃進去的越多,吐出來的就越多,擴張的就叫你收斂,恣意妄為的,死得很慘:強梁者不得其死”!

病從口入,福禍相倚,吃進了暫時的福,拔不掉埋下的禍。文明進步固然是好,但文明背後的貪心妄為卻是禍根,人們沉溺於五色、五音、五味其結果是眼花繚亂、聽覺失敏、味覺失靈,人心放蕩;無限的貪慾使人行為失常,膽大包天,越是難得的、稀有的,越是具有誘惑力,越是躍躍欲試,豈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神明就是自然規律,違背了自然法則,當然要受到它的懲罰,這已成為人類的共識,只是人類裝瘋賣傻,自矜自大,自以為是早就成為了惡習。

這次爆發的疫情就是一場由人類口腹之慾引起的蝴蝶效應。其實,“吃”顯然不止於一張嘴這麼簡單,吃的背後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慾望。而“吃”只是人類的諸多貪慾的一個方面而已。我們可以貪官喻人類當前的處境。

貪官只以為自己做的天衣無縫,一味地享受著搜刮來的地位、金錢和女色,天理昭昭,總有他敗露的那一天,一旦敗露,所有的一切“物歸原主”,悔之晚也!

你說貪官的結局是天災還是人禍?人類自以為身處生物鏈的頂端,對其他生物毫不客氣地為所欲為,結果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生態遭到破壞,這不是人禍嗎?

人類的強大,不應表現在對大自然的掠奪和侵害上,而應該體現在戰勝自身的貪慾上。老子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認識自身以外的世界算是聰慧的,但從會不見得是個明白人,只有瞭解自己的才算個明白人。能戰勝別人的算是有力量,但還算不勝強大。能戰勝自身的才算得上強大,人往往有力戰勝一切動物,但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就算不上真正的強大。人要知道滿足。滿足即是富有,努力不懈的算得上有志向。遵循自然法則,不離失這個根本的就能長久。雖然身死但能享受後人祭奠和懷念的才稱得上長壽。

因此,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外物,不是什麼天災,而是自身的貪慾和不知足,這才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敵人!


問道黃老


從美國疫苗研發的詭異上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美國疫苗真的不用經過動物實驗?答案是肯定不行!那就是一定經過了動物實驗。

那麼,我們來整理了一下美國疫苗研發的時間線(3個關鍵點):

1——德國CureVac是信使RNA(mRNA)技術領域的領先公司,開創了mRNA藥物領域,2019年8月13日,宣佈與耶魯大學簽署了一項合作研究協議(“CRA”)研究基於mRNA的肺部治療候選藥物。動物實驗相信在這之後已經開始。

2——據CureVac網站透露,其首席執行官丹尼爾·梅尼切拉(Daniel Menichella)2020年3月2日被邀請到美國白宮,與特朗普、副總統邁克·彭斯和製藥公司的高級代表會面,討論疫苗研發問題。

3——2020年3月16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宣佈,其資助的美國首個候選冠狀病毒疫苗1期臨床試驗16日正式開始,該候選疫苗代號為mRNA-1273,由NIAID和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公司開發。當天,為四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完成了疫苗注射。

——結論:

把這些時間點串起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懷疑:德國CureVac公司從2019年8月13日接到美國毒株開始研發疫苗,2020年3月2日,在特朗普見證下,CureVac公司把經過動物實驗的研發成果分享給了包括Moderna公司在內的美國疫苗公司。於是2020年3月16日,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美國把人們看起來沒有經過動物實驗的疫苗打在了人身上?¯\\_(ツ)_/¯覺得這圖不錯的朋友請多多轉發謝謝🙏🙏🙏








當下就是新起點


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1866-1959)是美國著名的醫學家,他一生更大的功業,則是發展了跨學科高等研究的典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1933年的一天,納粹政府查抄了愛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並懸賞十萬馬克索取他的人頭。當時,愛因斯坦恰好避居在普林斯頓。 弗萊克斯納得知消息後,立即找到愛因斯坦,邀請他去剛剛成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愛因斯坦提出兩條要求:第一,我要帶著助手一起去;第二,年薪3000美元。 弗萊克斯納說,第一條,沒問題;第二條,不行! 愛因斯坦說,要是普林斯頓一年的生活費花不了這麼多,我也可以少要點。 “不,先生”,弗萊克斯納正色回答道:“我不同意的原因,不是你要的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一年只給你3000美元的薪水,那麼全世界都會認為我在虐待愛因斯坦!” 結果,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年薪,定為16000美元。 02 在普林斯頓研究院,沒有各種行政委員會,沒有例行公事,教授們甚至沒有任何教學任務。據說,愛因斯坦和同事們——那其中包括20世紀最優秀的一批科學家:維布倫(O. Veblen)、亞歷山大(J. Alexander)、馮·諾依曼(J. von Neumann)等等——每天經常做的事,就是端著咖啡到處找人海闊天空的“閒聊”。 很多人責備院長弗萊克斯納,認為他花巨資請來的科學家們,每天“無所事事”,做著毫無“用處”的事。 面對質疑,弗萊克斯納這樣回答: “先生們,在愛因斯坦誕生前100年,他的同鄉高斯(Gauss)出生在普魯士。高斯發明的非歐幾何學,是整個19世紀最晦澀的數學研究,在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裡,高斯無法發表任何相關研究成果,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它們“沒有用”。可是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如果沒有高斯當年在哥廷根的研究,相對論及其豐富的實用價值恐怕全都是泡影。 “近一兩百年間,全世界的專業學院在各自領域內做出的最大貢獻,可能不在於培養出多少實用型的工程師、律師或醫生,而在於進行了大量看似無用的科學活動。從這些無用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獲得了許多發現,它們對人類思想和人類精神意義之重大,遠遠勝過這些學院建立之初力圖達成的實用成就”。 “而在普林斯頓”,弗萊克斯納補充道,“行政工作被儘可能的弱化。腦中無物的人,無法專注思考的人,在高等研究院是撐不下去的。我希望愛因斯坦先生能做的,就是把咖啡轉化成數學定理。未來會證明,這些定理將拓展著人類認知的疆界,促進著一代代人靈魂與精神的解放”。 03 1920年代的某一天,弗萊克斯納遇到了70多歲的老紳士伊士曼(George Eastman),伊士曼先生是舉世公認的大眾攝影之父,柯達公司創始人,那時,他正準備把畢生積蓄的一大部分,投入美國高等教育事業,用於推動“有用學科”(useful subject)的發展。 弗萊克斯納問伊士曼:那麼在您心目中,誰是當今最“有用”的科學家呢? 伊士曼不假思索的說:馬可尼(G. M. Marconi)。 在伊士曼看來,馬可尼發明的機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帶給整個人類文明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為如此,1909年,馬可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沒想到,弗萊克斯納卻說:親愛的伊士曼先生,在我看來,無論我們從廣播獲得怎樣的快樂,無論無線電和廣播為人類生活帶來了什麼,馬可尼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04 面對老紳士震驚的目光,弗萊克斯納解釋道: 伊士曼先生,馬可尼出現是必然的,因為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位巨人,為無線電的發明默默鋪好所有臺階,只待有人登上臺階去摘取桂冠,這個就是克拉克·麥克斯韋(Clerk Maxwell)教授。 正是麥克斯韋1865年對電磁場展開了深奧難懂的運算,並且在1873年出版的一本專著中寫下了這些抽象的方程式,才使得馬可尼的工作成為可能。 終其一生,麥克斯韋從來不曾關心自己的研究有何“用處”;從沒有設定任何“實用性”方面的目標,也從來沒有發明任何一樣具體的東西,然而,他們“無用”的理論工作一旦被某個聰明的技術人員加以利用,就立即能創造出全新的通訊、實用和娛樂用途。 縱觀整個科學史,絕大多數最終被證明對人類有益的真正偉大發現都源於像麥克斯韋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不被追求實用的慾望所驅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是他們唯一的渴望。從伽利略、培根和牛頓的時代開始,好奇心就是現代思維的一個典型特徵。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它也是不可阻礙的。越少偏向直接應用方面的考量,好奇心就越有可能為人類福祉做貢獻。 05 時至今日,“實用性”是我們評判某個大學、研究機構或任何科學研究存在價值的標準。但在我看來,任何機構的存在,無需任何明確或暗含的“實用性”的評判,只要解放了一代代人的靈魂,這所機構就足以獲得肯定,無論從這裡走出的畢業生是否為人類知識做出過所謂“有用”的貢獻。一首詩、一部交響樂、一幅畫、一條數學公理、一個嶄新的科學事實,這些成就本身就是大學、學院和研究機構存在的意義。 比放縱和金錢遠遠重要的是,禁錮人類思想的鎖鏈得以被粉碎,思想探險獲得了自由。正是憑藉這份自由,盧瑟福和愛因斯坦才能披荊斬棘、向著宇宙最深處不斷探尋,同時將緊鎖在原子內部無窮無盡的能量釋放了出來。也正是憑藉這份自由,玻爾和密立根瞭解了原子構造,並從中釋放出足以改造人類生活的力量。 人類真正的敵人並非是無畏且不可靠的思想家,無論他的思想是對還是錯。真正的敵人是那些試圖為人類精神套上桎梏讓它不敢展翅飛翔的人。


混跡魚笙


人類最大的敵並不是天災,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人類內心的貪婪,和無知。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截止到目前死亡人數為11247人,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數69227人,失蹤人數17923人,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數兩萬人左右,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

而人類辦了什麼事情呢?南京大屠殺日軍集體屠殺28次死亡19餘萬零散屠殺858次死亡15餘萬,美軍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分別在廣島和長崎,廣島死亡人數為25.5萬餘人長崎死亡人數為17.4萬餘人,兩伊戰爭伊朗35萬人死亡70萬人受傷伊拉克18萬人死亡25萬人受傷。

如果感覺這些和遙遠不足以震撼人心的話,英國近日宣佈的政策呢?讓百分之60的人感染新冠肺炎使全體人民獲得免疫力,再給你算個算數,英國人口6600萬人,百分之60感染就是396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致死率是百分之3.4,算下來將會有134.64萬人因為新冠肺炎去世。

依你來看到底是天災害人還是人類的無知和貪婪害人呢?


行走的橘貓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曾國藩

最近,一場發端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疫情席捲了全中國乃至世界,正值國人的傳統佳節農曆新年之際,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正常生產生活都受到較大影響。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經歷過太多艱難險阻和痛苦磨難,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

如果把天災人禍看作是敵人,那麼借用老祖宗孫武的一句話:“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你每次被人欺負,都能打回去且能打贏,算不上本事。真正的本事,是做到不被人欺負、人無法欺負你。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面對災難時能靜下心來,痛定思痛、找準病灶、對症施治、改正強化,這樣,災難不但不會打垮我們,反而會推動民族的升級進化、正向前進。

那麼,經歷過這場疫情的警醒,我們每個人該學會什麼呢?

萬物之靈?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認為自己是上天所選的優良物種,一直蔑視甚至屠戮其他物種。

但可笑的是,即使擁有高度發達的科技,直到現在人類仍未搞清楚自己“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個基本問題。

實際上,人類與自然界很多動物相比都不佔優勢,比如,我們的感官能力比不上很多動物,我們甚至發現了和人類經驗無關的感官:非洲的電魚在黑暗的水域裡,通過身體上的電流脈衝互相交流。更遑論浩瀚的宇宙、深邃的大海,還有太多人類未知的世界和無法解決的謎題。

從科學概率而言,行星撞擊、伽馬射線暴、遭遇黑洞、地球偏離軌道、超大地震和核戰爭等等天災人禍,都足以讓人類及其居住的藍色星球徹底毀滅。甚至比人類小几億倍的病毒,如果控制不當,都可以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歷史上的雅典大瘟疫、歐洲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黃熱病、霍亂和瘧疾等,都曾造成百千萬乃至上億人口的死亡。所以,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學家約書亞·裡德伯格就曾警告過:人類統治地球的最大威脅是病毒。而恨不得“一雙筷子吃盡天下蒼生”的中國人,也接連遭遇了SARS和此次新冠狀病毒的威脅。

對宇宙和自然探索越多,我們越發現地球和自己的渺小。人類並不是唯一的萬物之靈的高級物種,人類充其量只是茫茫宇宙間、寄居於一塊小石頭上的小生靈罷了。

悲觀點說,即使你權傾天下、富可敵國、聰明絕頂,但歸根結底也只是宇宙間的一個小小寄生蟲,在針尖上爭名奪利、在須臾間勞碌一生罷了。

學會敬畏!

常言道:無知者無畏,但現在既然經歷了災難,知道了自身渺小,就該學會敬畏,且不敢今朝有酒今朝醉、好了傷疤忘了疼。

敬畏自然。人類生存生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的,大自然如同母親般無私供養了我們。對大自然,人類絕對要保持敬畏之心,學會尊敬和感恩。要不然,大自然母親一旦發怒,它就會做出嚴厲懲罰,讓人類付出極大的代價。

敬畏生命。要敬畏自己,生而為人不容易,要珍惜光陰,不遊戲人間、不虛度此生;要敬畏他人,仁者愛人,力所能及的尊敬他人、幫助他人、成就他人;要敬畏眾生,不虐殺動物,不食用野味,珍惜地球上的一切生靈,與人類共生共榮。

敬畏規則。自然界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諸多規律規則,人類社會也有自己的法律規制。我們要學會敬畏和遵守這些規則規矩,而不是漠視或者逾越。尤其是對於一些有權有錢有勢的傑出成功人士而言,更應學會敬畏、審慎運權、做好表率,切莫肆意妄為、妄圖凌駕,那樣,遲早會招致規則規矩的嚴厲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