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書籍或者電影看過至少三遍以上?

星火文娛天地


好的書籍和優秀的電影,應當多看幾遍。我有一個老領導,非常有才華,博古通今,大段的好詞好句旁徵博引信口捻來。他的經驗就是,再好的文章,只看一遍很快就會忘,但讀了好書,好文,勾勾畫畫,過段時間再翻一翻,精彩的段落,重溫一下。後面的日子,想起來再拿來讀一讀,就會記得很牢,寫文章講話都能用得上。電影也是這樣,好電影不在於場面如何宏偉,不在於特效如何精彩,而應在於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於有沒有深刻內涵,能不能引人啟發深思。看電影要有氛圍,聲光效果好,最好是到電影院看。看一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一般不會那麼細心地去留意細節,等到看到哪個場景,或者到結尾了,才想到如能回放一下某個情節就好了,但電影院裡不可能有回放。過個一年半載,或者多年,當我們重新看這部電影,會看到更深刻的東西來。及至第三遍、第四遍再認真地觀看,每次都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夢迴三界


三遍以上的只有《海上鋼琴師》和《珍珠港》

一、《海上鋼琴師》

首先我對這部《海上鋼琴師》看了不下20遍,可以說是每一次的觀看,帶給我的感受都不一樣。

我說幾個我最關注的幾個點吧。

1、關於真實和虛構

這個人物現實真的存在過麼?我查了很多資料,國內國外的資料看了很多,也看了很多影評,但是口徑一致的認為這個人物是虛構的,但是影片當中出現的船隻,弗吉尼亞號是真實存在的,據資料顯示,鐵達尼號失事的時候,這艘弗吉尼亞號就在鐵達尼附近的海域。而所有出現的人物當中,只有發明爵士的黑人(與1900在頭等艙進行鋼琴對決的那個人)是根據歷史人物虛擬化的,其他的所有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有可能失實,但是資料顯示的就是這樣。

2、經典鏡頭

<1>鋼琴對決

許多人在網上看到的都是頭等艙內的精彩的鋼琴對決,整部影片高潮的地方就是在這裡。

<2>船頭麥克斯與1900之間的對話

這段對話當中,麥克斯極盡全力的鼓勵1900下船, 憑藉1900高超的精湛琴技,想要在當時的社會,尤其是在美國大陸上,通過鋼琴,1900可以得到任何他想得到的東西,金錢,女人等等這一切,但1900併為之所動,真正讓1900產生恐慌的是哪些永遠也看不到盡頭的城市。

<3>1900走到船梯一半時候的鏡頭

當1900決定要下船,第二天與昔日同事一一擁抱,拿起手提包,走下船梯,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停下了腳步,鏡頭一切,切換到了1900的眼部細節的時候,你可以看到1900閃動的雙眼,這個鏡頭很讓人觸動,真的會讓人不禁想到,到底是因為什麼會讓他這樣,是恐懼?是激動?是迷茫?還是其他什麼?

<4>最後麥克斯在破舊的弗吉尼亞號上找到1900時候的對話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這是這部影片接近結束的時候的經典臺詞。

二、《珍珠港》

影片描寫的戰爭宏達場面真的很讓人震撼,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珍珠港》也因為這些,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

但是真正讓我觸動的鏡頭就一個,就是羅斯福總統為了說服各位將軍,不讓助手將他從輪椅上扶起,堅持自己站立的那一段。

我就是因為《珍珠港》這部電影,而把所有關於太平洋戰爭,轟炸東京等等相關資料看了一遍。

但是後來為了詳細的瞭解《珍珠港》這部電影,看到網上很多評論,包括很多權威媒體的評論,突然覺得,似乎這部電影除了宏達的爆炸場面,幾乎沒有任何亮點,《南方都市報》在百度百科顯示的評論中,對於《珍珠港》這部電影,主要的噱頭就是長達40分鐘的累贅的特效製作,日本人的偷襲在美式三角戀愛下成了陪襯。

一千人心理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部電影帶給人的感受都是不盡相同的,我記得郭德綱說相聲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世上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形式或者藝術家,會讓所有人喜歡,也許就是這個道理,你以什麼樣的角度去觀看電影,電影所給你反饋的信息就是不一樣。

就以《珍珠港》這不電影舉例,有的人就喜歡看那個長達40分鐘的特效,而有的人的關注點就是在這個歷史事件,更有的人就是喜歡在這部電影裡面看美式三角戀,你能怎麼辦?


影片的背後


看過三遍以上的書籍有多部,如《三國演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苦菜花》、《紅巖》等長篇小說,都在腦海 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提及的應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書,書中保爾與冬尼亞的愛情故事純潔而悲壯,書中那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之名言,至今言猶在耳,永誌不忘。

看過三遍以上的電影除革命樣板戲戲之外,還有那些老電影,裡面的一些精彩場面、插曲以及精典臺詞還耳熟能詳,如《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向我開炮”,《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地道戰》中高傳寶的“各小組請注意”,《地雷戰》中兒童團員“不見鬼子不拉弦”,《閃閃的紅星》中胡漢三的“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等,真是數不勝數。

這或許是年代的記憶。

用一哲人的一句名言“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來結束這次回答吧。


方1112


說實話,從小到大我看過最多的就是《西遊記》,但是我更喜歡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看了很多很多邊。



哈哈帶你看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喜歡看書和看電影,下面就推薦幾個吧,希望你也有共鳴。

看了至少三遍的電影並且淚流滿面: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日本的電影《入殮師》,哪一年的不記得了,電影內容覺得印象深刻,一是想到了去世的大姨和去世的爺爺,時不常的腦海中總能浮現出他們模模糊糊的畫面,人的生命猶如秋之落葉,稍縱即逝,可是國人對待生與死,是不是也很平靜或者加以思考,好像沒有,可是這部日本電影做到了。

第二部是美國電影《怦然心動》,是一部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特別有愛的溫馨電影,工作不順心心裡難過的時候,總會看上幾遍,有時候會覺得,如果我要是有這樣的父親母親,和睦的鄰家爺爺,我的工作生活,人生軌跡可能到現在也就大不一樣了。

第三部我推薦一部國產的劇情類電影《萬劍穿心》,看過第一遍給我的感覺是,母愛親情有時候可能也是窒息的,令人絕望的;你給予的未必是孩子或者愛人想要的,看罷可能會顛覆你的親情觀和人生觀。

書籍類的話,就說說自己喜歡的吧。

第一本是一個叫裴士鋒的美國人寫的關於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人文歷史宗教一系列的以外國人視角的《天國之秋》,書中呈現的中國的統治階級及其數千萬子民的命運如何受到英國外交與商業利益的擺佈,以及太平天國本身的非正統宗教和政治理念影響下,國人關於資產階級艱難的探索;這本書事實上顛覆了我對於傳統歷史課本上的認知;可能喜歡歷史的夥伴們更喜歡一些。

第二本是也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同樣這本書也讓我重新理解了封建統治階級最高皇權代表人物明神宗極其糾結又無奈的一生,同時讓人對大清官海瑞為官之道為人之道有了一個重新思考;喜歡明朝歷史的夥伴們也可以看看,當然你也可能看過《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並受影響!

第三本推薦經濟類郎鹹平郎教授的《我們的生活為什麼這麼無奈》,書中同樣讓我對大國經濟秩序的維護以及和平年代我們看不到的制約人民生活工作的細枝末節,卻對中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的深遠影響。這本書算是開啟了我對經濟領域類的思考吧,當然我們不評論這本書的有些觀點是否準確,可是你可以自我思考評判!


傷逝手記


星爺的電影基本每部五遍以上:大話西遊系列,逃學威龍系列,西遊系列,唐伯虎點秋香,算死草,九品芝麻官,功夫足球,美人魚,龍的傳人,賭聖,賭俠,喜劇之王等等等等排名不分先後!

歐美最喜歡傑森的電影,暴力美學,突顯一個字:剛



歡樂桃子哥


從小看過三遍以上的書,也是對自己影響比較大的書,推薦給你:《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人生觀的鍛造很好,《水滸傳》《金庸系列》俠義之氣,《瓊瑤系列》浪漫愛情觀。電影沒有看過三遍以上的,只有印象深刻的,比如《阿甘正傳》《珍珠港》《阿凡達》《大話西遊》等。電視劇看過三遍以上的86版《西遊記》、《貓和老鼠》、《三國演義》《康熙帝國》《漢武大帝》《雍正王朝》


把頭說話


新版三國,因為我的女神陳好,一回首,方知眼中情[害羞][害羞][害羞]




有衣說衣


看過三遍以上的書是《長相思》《大漠謠》《不負如來不負卿》《綰青絲》《花千骨》等

電影就多更多了,像成龍.星爺.李連杰的電影,幾乎都是好多遍


滄海一粟790218


電影:阿甘正傳,申肖克的救贖,泰坦尼克號,黑夜傳說,異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