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就業 疫情之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一環

人民網-時政頻道

脫貧攻堅是時代使命,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驗。疫情當前,如何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做好就業工作對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性。穩住就業基本盤,不僅事關每個貧困戶家庭的生活收入,還將是疫情防控時期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一環。

疏通就業“大動脈” 防止貧困戶因疫返貧

對貧困戶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對生活的最大影響莫過於難以出門務工賺取生活所需。

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2019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各級政府要全面摸清當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意願和發展生產需求,及時掌握本地貧困人口就業情況,加強對農村防疫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措施落實,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召開的“如何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專題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羅志軍給出建議。

“脫貧攻堅越是到最後,挑戰越大,難度越大,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雷明解釋道,“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品銷售困難,扶貧項目停工,這些將加大脫貧攻堅的難度。鼓勵和組織深度貧困地區的勞動力外出就業,是提高貧困戶收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同時,一些已脫貧但是基礎比較薄弱、就業不夠穩定的地區,會出現因疫返貧的風險。根據各地初步摸底,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

穩就業將是防控疫情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一環。“要密切觀察貧困地區在就業、收入等方面受到疫情影響出現的返貧風險點。”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表示。

國務院扶貧辦3月18日公佈數據顯示,25個省份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1690.12萬人,佔去年外出務工總數的61.93%,已外出務工和有外出務工意願的人數相加,達到2466.52萬人,佔去年外出務工總數的90.41%。

與此同時,扶貧車間和扶貧龍頭企業復工率分別達到了76.08%、88.60%。中西部22個省份吸納貧困人口就業50.31萬人。以產業恢復帶動就業需求增加,解決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正隨著企業復工與就業恢復中持續穩步推進。

精準幫扶“拔窮根” 打通就業“堵點”補上“斷點”

縱觀疫情之下決勝脫貧攻堅的多重策略,“精準”二字仍是關鍵。

“疫情發生前就業脫貧是‘對症下藥’,疫情發生後,解決問題也是因事施策,做到了戰略精準、組織精準、執行力精準。”雷明表示。

戰略精準,是準確打通就業“堵點”,為就業扶貧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的接續性與穩定性,外部持續不斷的幫扶力度等,從宏觀戰略層面為就業扶貧保駕護航。開展“點對點”服務、扶貧車間和扶貧龍頭企業有序復工,對積極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企業和扶貧車間予以一次性補貼和貸款貼息支持……一系列舉措正持續有效發力。

“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農業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餘欣榮表示,“對吸收農民工就業多、受疫情影響較大、經營暫時困難的企業,出臺針對性支持措施,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組織精準,是將勞動力需求與供給精準匹配。

“點對點、一站式”,是目前多地採取的幫助返鄉農民工返城就業的方式之一。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蘇國霞介紹,為促進就業,國家充分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的作用,“現已有一百萬貧困家庭的勞動力通過跨省務工‘點對點’接送實現返崗就業。”

打通“堵點”、補上“斷點”,物流促進企業生產,也推動就業崗位供給。“物流企業可根據平臺分配線路、目的地及運量執行物資運輸任務,貨源集結站點全力配合運輸物資集結及裝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唐俊傑針對物流恢復這樣建議。

執行力精準,是將好政策落到實點子上。

目前,28個省份選派駐村工作隊25萬多個,駐村工作隊實際到崗率超過99%。駐村幹部扶貧及時到位,帶頭組織多個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佈企業用工信息,“每天都發,每天都更新!”,就這樣,許多企業線上即可滿足招工需求。

“從政策制定到落地執行,因地施策、因事施策,讓’精準’二字貫穿扶貧事業,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取得最後勝利。”雷明表示。

長纓在手堅定信心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就業扶貧

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後勝利。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

“目前脫貧攻堅政策保障、資金支持和工作力量充足,有條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

下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就業扶貧仍需採取哪些措施?

首先,要針對疫情嚴重地區要有特殊的恢復保障就業舉措。雷明表示,目前疫情較輕地區外出務工步伐會更快一些,而湖北等地交通尚未完全恢復。“例如這些地區可採用互援式幫扶——鄰近村落幹部或對口幫扶的省市可以派出相應幹部予以工作支持。”

“疫情當前還可以’化危為機’,促使疫情較輕地區的貧困勞動力積極加入到抗疫事業中,從事輔助材料加工或物流工作等,為恢復物流最後一公里發揮作用。”

其次,暢通物流與供應鏈,加大復工復產力度以促進就業。根據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的部署安排,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

再次,針對貧困地區當地的“農家樂”等旅遊項目,疫情造成影響會更加持久。“疫情過後,扎堆式旅遊可能恢復較慢。可從土特產品、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加工入手,解決生活收入不足這一燃眉之急。”雷明表示,增設扶貧車間的同時,還可開展“家庭車間”——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簡單加工,既可恢復收入,同時降低疫情感染風險。

最後,未來針對脫貧攻堅還應建立有力保障。“從全局看脫貧,這次疫情對經濟發展全局的影響很嚴重,必須在疫情過後採取有力的措施,儘快克服這種影響,把中國經濟最大的發展潛力和強勁的發展動能釋放出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建議。

“通過打造完備系統的保險體系,包括生產性保險、產品性保險、失業保險等,利用常態化、制度化手段建立長期保障體系。”雷明建議。

強化內生動力,提振企業信心,恢復產業活力……一系列統抓疫情防控與就業扶貧的舉措已初見成效。“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需奮勇。我們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克服疫情影響,開展掛牌督戰,鞏固脫貧成果,保持政策穩定,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劉永富堅決表示。(宋子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