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用戶110578816612


中國的農村,農民和農田,必然來一次重新改革,不然未來真的沒有人願意種地。

未來的新農民會改變代名詞,叫做農業工人簡稱:(農工人)他們會享受國家的退休補貼,醫療補貼等各類福利。他們生產的糧食,蔬菜,水果,油料等一切農副產品,由國家統一調撥到需要的地區。國家會出臺政策管理農民,就像是管理企業的模式。

這裡還談到偏僻山區,糧食產量低土地零散等問題,國家會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適合林木就會種植樹木,讓其綠化空氣美化環境。適合果品就會種植水果,一直到深加工等。

每個地區都有當地的特色產品,比喻山東河南適合小麥,大豆,玉米,花生,五穀雜糧等。那麼這就是山東的特色。山東的水果全國文明,這也是山東特色。也就是區域性規劃,適合生產的,就要大面積生產。所有產品不會擔心價格,不會擔心賣不出去,全部由國家統一採購。農民可以放心的生產,大量的種植。可根據生產量,年底給予獎勵分紅形式的補貼。

農民除了種地剩餘時間,可以對土地的管理開採,以及鄉村的建設規劃,未來的農村勝似仙境。農村的房屋都會是仿古式的別墅建築。開放的院子,周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鄉村河流清澈,隨手可以抓到魚蝦。

這一切在不遠的將來會實現,中國夢成為現實。這樣的農村你喜歡嗎?這樣的農民哪個不願意參與?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只要你的戶口遷移到了城市,你就沒有這個待遇,只要你離開農村多少年生活在了城市,很可能也失去了這個待遇。這些都是未來要頒佈的政策。

可喜的是未來鄉村的土地,有可能是市場化。可以買賣,但是由國家來出讓,這樣的話城裡有錢人,可以到自己喜歡的地方,買一座山經營林果製品。或者一條河,經營水產。買下一片林區,開展木林加工等!

相信越來越好,國家的強大,人民才會更幸福。願一切更美好!


珍惜緣份cl


我90年的,也算90後吧。老家皖南山村,我爸那一輩種地,我小時候栽過秧,挑過糞,放過牛,餵過雞,村裡的事,幾乎都做過。

一直到上高中,漸漸的就不怎麼幹農活,這時候2005年左右,我們村裡人許多都不種田,都出去到城裡打工了。

為啥?因為種田只能將將維持一家人溫飽,但賺不了錢,家裡孩子上學,根本就沒錢。

等我上大學,我家裡就沒人種田了,家裡的田,除了一些用來種菜,其餘的都響應國家政策,退耕還林,種上了樹。

我們村是典型的皖南山村,窩在山裡,山多田少,每家分到手沒有幾畝田,種田不划算,不如出去打工。

對於我來說,雖然是農村人,但不種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種田沒錢呀。再者,中國人都講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現代中國人的見識,除非特殊情況,少有不讓孩子讀書而去種田的。

但話說回來,如今的時代,小農種田也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農村現在也有人種田,一般都是承包別人的田,少則幾百畝上下,類似於國外的農場那樣,稱為種糧大戶。

不像這樣,種田有什麼出路?

自動化、機械化種植、生產、收穫,不適合小農個體。

老百姓考慮很簡單呀,如果種田和上班一樣能賺錢,肯定就有人種田的,畢竟對中國人來說,土地是永遠不會貶值的。

至於誰來種地,我覺得也不必擔心,國家有政策導向,自然會有人去做的。


菌塵


我老公家弟兄三個,都是農民,一共六畝地,當初說修路老二老三佔了要修路的地,是想補點錢,結果公家沒有一次性補給,按一畝地一年一千八百塊錢補償,剩下的公路邊上得地,有一畝多吧,明明他兩個都是農村婦女,結果一個也不下地幹活,他們都種上了果樹,但是他們從不修理果樹,就等著國家佔地補償,老二老三在市裡打工,他們媳婦也搬到市裡,租房子讓孩子在城市上學,業餘時間也不找工作,男人一個月辛辛苦苦掙五千,她們就大手大腳花五千,看電影,做美容,打麻將,時不時還買上檔次的衣服,打扮的花枝招展,濃妝豔抹,反正和以前農村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天差地別,老二媳婦今年三十六歲,老三媳婦三十二歲,都剛買了房子還著房貸,但是就是不幹活,農活也不幹,也不再城市裡打工,就等著男人養,一旦沒錢了,就兩口子吵架表演,婆婆就唆使大姑姐給他們填補錢,我是自力更生,一直上班而且省吃儉用,大姑姐從來沒幫我們一分錢,現在大姑姐破產了沒能力給老二老三媳婦錢了,大姑姐一次次來找我讓我把房子抵押銀行貸款,讓我從孃家給他借錢二十萬,還讓我用工資本抵押貸款,一次次糾纏,裝的很可憐讓我們幫忙出錢,沒辦法和她鬧翻了,他有錢都填補別人,要不是他這樣沒有原則的填補,老二老三媳婦也不會變成巨嬰,反正我也沒那麼大的本事去養這樣不幹活光享受的人,我自己也是辛辛苦苦天天勞動上班,我也是省吃儉用,現在和大姑姐發信息吵了一架,不再搭理她,至於那兩個巨嬰,躲的遠遠的,一個也不見,這樣的農村婦女怎麼會這樣,不幹農活也不打工,掙一個花三個,沒人敢說他們,你說一句人家就能吵死你,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只能遠遠地不搭理他們,兩個恐怖的八零後農村婦女,


天地正氣人間正道是滄


小時候不去田裡種地,受了不少的捱打捱罵,田裡活累死人,收成也差,糊餬口而已,現如今能出去掙錢就好,比種地強多了,掙得錢至少能回來建房,改造家裡的環境和家裡的家用開支,我們這裡說的好,出去掙錢才是好,沒聽說種地種發了財的。


小五31447


我們說說農村種地!

60後種地交公糧,勒緊褲腰帶也要交、自己沒有吃的也要交!那時候他們看到了新中國的希望,勤勤懇懇不需要回報,只希望國富民強,那個時代信息不發達,他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覺得能吃飽飯已經是最美好的和平世界,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熱愛農村這片土地!

70後他們父母告訴他們珍惜每一粒糧食,要誠實勤勞,要考大學才有出息,可是那個時候就已經很不公平了、農村和市裡入學標準和教育有著明顯的溝壑,農村孩子想要逾越溝壑真是千里挑一!他們大部分還是選擇了作為樸實無華的莊稼人,雖然收入少可是勤勞就能吃飽一家四口人!他們努力用盡一生心血讓自己的孩子脫離農村,學手藝,讀書,鼓勵孩子去做工,有一點點關係也要幫助孩子出去,因為他們認識到農村多麼貧窮,資源多麼稀缺,多麼辛苦、臉朝黃土背朝天!

一家人辛苦種植30畝田,累掉一層皮最多賺15000元、還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而市裡一個服務員打工一年輕鬆賺兩萬元,而且還面臨著國外轉基因玉米低價格衝擊、現在糧食收到家賣不出去!誒,農民太多不公平,太多苦都被他們吃掉了!在這個信息發達的今天,他們看到了社會的醜惡嘴臉!堅決不許孩子在家!在外面餓死也不許回家!

80後90後生在福窩窩裡、父母吃的苦不希望苦了娃,條件好了的今天,父母怎麼可能希望孩子學會地裡的粗拙。孩子去發展你們的夢想,在外面賺到錢了,等待國家有了好的政策回家建設自己的家園!如果沒有一切你們永遠別再回來!



財神1449316


如果種地能養家餬口,誰願背景離鄉出門打工,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人在一起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如果一個男人窩在家裡,搗時那幾畝田地,還會被別人笑是懶漢,現在農業都是機械化,規模化,現代化。以我居住的地方為例,貴州習水吼灘,一個小壩子,不過在我們習水算得上第二大壩了,現在壩裡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不過我們農民可以去地裡幹活,打工掙錢,又收地租又可以賺錢,搞的還是大棚種植,每兩三個月就有蔬菜出鵬,運往雲川桂粵等地,所以地是肯定有人種的,當所有人都不想種地的時候,這塊土地覺得有它爆炸的價值,肯定有人去種,這個問題無須擔心,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必然也!





國足VS巴薩


不愛種地。不會種地。這都是因為不賺錢才產生的結果。如果種地會掙錢,誰愛撇家舍業?到遙遠的他鄉去打工。

人為了生存。都想多賺一點。把日子搞得好一點。

近些年,糧食價格。一降再降。已經低於成本價。而且連續三年,叫種地的人怎麼活,再種可能就會賠死。沒有辦法只能放棄。到遠處打工。不然孩子上學怎麼辦?老人生病怎麼辦?老人可以了。誰叫他沒能耐。不是工人。沒有退休金。死就死了,誰叫他命不好?不是工人。

孩子呢?能不要他去上學嗎?還能繼續像他爸爸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風霜雨雪。起早貪黑。費勁精力。到頭來收入寥寥無幾。甚至虧錢。

做父母的。一定要想盡辦法。供孩子上學。逃離農村。逃離農民。希望老了。也會有退休工資。能夠安度晚年。

不再經營農田。遠離那傷心的大地。打工雖然不會發大財。最起碼不會虧。孩子上學也會有保障。兩個人出去。除掉花費。最起碼一年也能拿家6萬元錢。這些錢。要種50畝地。趕上好年頭。糧食價格好。才能有的收入。

所以,走出去的。就不再想回來。在家的。無法生存。必須走出去。這樣也好。將來的大地。會變成一片大草原。一望無際。不會有一點兒水土流失。可能還會是一件好事。


不會開的花蕾


這個不用擔心,中國目前正在城鎮化發展,不願種地的局面只是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過程而已,再過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中國城鎮化率達到80以後,農村人口大量減少,大量的耕地空出來,在國家的調控下,一部分人開始集中這些耕地,進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而這些人可以一個人養活98個城市人和45個外國人,這些人就是未來的中國農民或農場主,他們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那時候的糧食不僅可以滿足中國內部需要,還可以出口國外......什麼⊙∀⊙?你不信,不信拭目以待,不過那時候你我早入土了,哈哈


扛過的農民


80後沒幾個會種地,太辛苦了,掙點錢還不夠過大年的,20年前種反季節(大棚/溫室)蔬菜還能掙點錢,現在相差不大。

第一步買種子決定你的收入,種什麼 選什麼品種 什麼時候上市最好 什麼時候開始育苗,整地覆膜移苗栽培,整枝施肥農藥 看天氣就怕下冰雹,相當於啞醫。

主菜:西紅柿🍅黃瓜豆角上架最累人 葉類菜:菠菜油麥菜 油菜 生菜 香菜還好,果樹比菜省事,2個人能種10畝蘋果,但是2人種不了5畝雜菜,到忙時能累趴,天天早起摸黑。

看大局60後70後硬撐著幹,等老人們徹底幹不動了,只有少數80後會乾的接盤,隨著發展不斷變化,以後是個啥樣種植誰也不知道。




神龍過江


70後不願意種地是因為沒有外出打工收入高,種十幾畝地,根本不夠一家老小開銷。

80後不會種地因為80後有學歷有技術,出去謀份工作收入又高又體面。

90後不談種地因為90後不願意吃身體的苦,也吃不了身體的苦,現在信息時代掙錢多樣化,90後當然願意做更輕鬆的工作。

那以後土地怎麼辦?土地不會閒置,中國人口大國,少不了糧食。

以後土地會統一流轉承包,統一管理做標準化,現代化土地種植,不僅產量提升,而且大大減少人工勞力,科學種地把農作物做成當地費產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分散去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