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工夫茶”和“功夫茶”的特點和區別

近幾年來,在不少關於茶的文章中“工夫茶”與“功夫茶”的說法不盡一致:說“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飲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沖泡技巧等等。《辭海》縮印本中“工”與“功”條目雖雲兩字相通,但又說:工夫:指所費精力和時間;功夫:指技巧。

帶你瞭解“工夫茶”和“功夫茶”的特點和區別

“工夫茶”

茶葉文獻裡有關“工夫”的記載:

清代劉埥,著有《片刻餘閒集》,其中寫到:“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說明在清朝時期,“工夫”指的茶葉的名稱,且都是較珍貴的茶。

民國時期,肖一山主編的《清代通史》中記載:“葡荷兩國,與我國通商較早......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這裡工夫茶指的是紅茶的品名。

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費時間、精力、力氣製作出的好茶。

以前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但發展到現在,“工夫”基本與巖茶脫離,單指紅茶了,最常見的就是按地域劃分,例如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帶你瞭解“工夫茶”和“功夫茶”的特點和區別

“功夫茶”

按字面解釋,“功夫”指的是技藝、技術,“功夫茶”則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講究的是品飲方式,最出名的莫過於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光茶具就需要十餘種,最有特色就有數種,如火爐、羽扇、橄欖炭,以傳統炭燒的方式來煮沸水,有時還會搭配專門的鋼筷來翻動炭火。

潮汕“功夫茶”使用的茶壺多為朱泥壺,又叫潮州壺、手拉壺,它紅潤光亮,敲擊起來清脆如金石之音,泥質細而均勻,非常適合用來泡茶。有機會的話,你還可以去試試朱泥壺的手拉坯製法。

帶你瞭解“工夫茶”和“功夫茶”的特點和區別

比較有特點的是,“功夫茶”選用的朱泥壺都偏小,有的甚至跟橘子差不多大,身體成鼓狀,潮汕話叫做衝罐、蘇灌。

“功夫茶”的“功夫”自然體現在泡茶上面。從起火、燒水、燙杯,到泡茶、淋壺、分茶,雖說不像日本茶道那麼格式化,但要讓動作乾淨利落且一氣呵成,也不是一天兩天都能成的。

如潮汕“功夫茶”裡的“納茶”這一說——把茶葉放入壺之前,得將茶葉的粗細分別開來,最粗的放壺底,細嫩的放中間,再把粗大的茶葉放在最上面,據說這樣泡出的茶葉才甘苦適中且不會茶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