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過後還有多少西方國家死心塌地的跟著美國?

劉三辰


疫情還在發展,但最終會過去,雖然會對全球以及美國造成重創,但不會動搖其根基。而其他同樣遭受重創的美國小弟只能更緊密的團結在美帝的周圍抱團取暖,此時不要指望一個虛弱的美帝小弟有膽量和能力站出來造美帝的反。更別說價值觀和政治信仰方面美帝和其小弟一直是一致的。世界是不斷髮展的,當前只是一次很好的彎道超車的機會,應對得當的話我們的國際影響力會有顯著提升,對外開放的阻力會減小,生存環境會得意改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認清現實、務實肯幹、任重道遠。


冷月如鉤


新冠肺炎結束,西方國家還會繼續跟隨美國,因為新冠肺炎讓歐美國家損失慘重,對於以劫掠起家的歐美國家來說,最快恢復實力的方法不是發展自身,仍然是劫掠,而美國無疑是最稱職的帶頭大哥。


新冠肺炎讓歐美國家損失慘重,意大利累計確診患者4.7萬人,西班牙2萬人,而德國、美國也都達到1.9萬人,英國已經不再進行核酸檢測,準確的患者數量未知,儘管歐美國家採取了更加嚴格的管制措施,但是未來一兩個月,很難徹底控制住疫情。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經濟,美國股市5次熔斷,而且受到疫情影響,利潤最大的奢侈品銷量暴跌,反而是口罩、防護服、衛生紙銷量增加,疫情結束之後不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而且即便有,也主要集中在民生領域,歐美國家的高端製造業和奢侈品行業仍然很難獲利。



全球性的經濟困難很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加上為了抗擊新冠肺炎付出的巨大經濟代價,歐美國家的經濟受到雙重打擊,疫情結束之後,急需迅速恢復實力,但是如何恢復實力?

歐美髮達國家的低端製造業已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考慮到人力成本、資源、環境等方面,發達國家很難與發展中國家競爭。


歐美國家的高端製造業很難繼續創造鉅額利潤,但是如果用技術換取市場,長期來看,將會使歐美徹底喪失優勢地位,甚至被趕超。無異於飲鴆止渴,不可取。

發展自身不行,出賣技術也不行,歐美國家也就只能重操舊業:劫掠!

新冠肺炎雖然重創全球經濟,但是發展中國家損失相對輕微,而且憑藉出口口罩、防護服還能小賺一筆,疫情結束之後,歐美國家將會使用金融手段,甚至是軍事手段從全球獲取利益,彌補損失,而能夠帶領歐洲國家的,只有美國。



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向全球多個國家提供援助,甚至在疫情初期抹黑我國的挪威也希望我國不計前嫌,提供援助,如何援助給狼食物,又不被狼咬到,是巨大的考驗!

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世界未必進入平靜,歐美國家仍然會蠢蠢欲動。


視野新觀


疫情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這是可能的。

但也不要考慮太多。

畢竟新冠疫情才發生兩個月,還不至於立刻看到國際局勢的翻天覆地。

歷史經驗也並不支持疫情深刻改變國際格局的說法。

比如SARS當年也很嚴重,全球十分緊張,結果後來地緣政治格局還是如此。

再比如歷史上1918-1919年的歐洲大流感,比如今的疫情嚴重得多,雙方關係也沒根本變化。

所以,這次疫情的影響如何?先觀察一段吧,至少不能誇大。

是否深刻影響地緣政治格局,取決於兩點:

第一,疫情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第二,各國合作與博弈的程度。

目前來看,美國的影響力在疫情中確實受到了削弱,但並不至於左右美歐關係。

這和白宮很長一段時間對疫情盲目樂觀,甚至無動於衷有很大關係。

木叔和美國媒體人在聊這件事的時候,對方非常憤怒,認為白宮和共和黨政府把大好的機會給浪費了,特別是還輕描淡寫疫情類似流感,這才導致美國如今很多地區如今疫情擴散。

顯然這將會對2020年11月的大選產生影響。一旦如此,民主黨的政策和共和黨不同,對全球的地緣政治影響也會顯現。

另外,美國在疫情中自己應接不暇,已經沒有餘力去幫助歐洲或者其他盟友。

歐洲在這次疫情中是重災區,歐盟的裂痕也增加,分歧也比以往更深,這讓歐洲自己也手足無措,特別是美國之所以爆發疫情,和歐洲人大量進入關係很大,所以美歐盟友關係其實在疫情中也是受到考驗的。

不過歐盟也在積極應對。

木叔3月20日收到歐盟方面的信息是,歐盟成員國和各個歐盟機構都迅速果斷採取了行動,以保護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公民、經濟和家庭。這個信息起了一個很好的標題——團結起來,我們更強大。

之前歐盟以及歐洲各個國家之間圍繞一些救援物資出現分歧,這也讓歐盟檢討。

所以目前歐盟應對疫情逐漸走上正軌,他們對和美國的關係也會看待的更客觀。

至於美國的盟友體系會不會出問題,目前看問題不大。

一個例子是,3月20日歐盟還在批評俄羅斯在公開傳播疫情的假消息,這個態度和美國如出一轍。

因此,盟友體系的兩個支柱——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觀,還看不出有問題來,所以疫情不見得會對美歐關係帶來太大影響,只是會受到一些衝擊而已。

特別是如果年底民主黨上臺,歐美關係反而會比現在更火熱。


木春山談天下




我們說,未來的結果不單單取決於美國,還取決於他國的努力。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人心思變不可阻擋。即使疫情過後,美國還是西方國家公認的共主,但已然沒有以往的權勢和魅力。只是大家在等待新盟主或明君前,一個寄託而已。

所謂說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如果有國家在疫情裡刻意而為,希望通過對外援助,試圖與美國爭奪霸主地位,反倒會事與願違,不僅會觸發美國的警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會讓受援國五味雜陳,有被利用的感覺。不僅達不到援助的效果,反遭人家記恨。

所以,我們強調:幫助要真心,但也要適可而止。畢竟是不同的國家,越俎代庖總是不好的,有干涉內政之嫌,更會在該國未來政治變革中打自己的臉。


新文化街男孩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沒有任何病毒能夠戰勝人類。所以,疫情終有過去的時候。

疫情過後,人們的生活會繼續,人類依然會前行。但是,因為疫情導致的變化,將會逐漸在世界格局中得以體現。

世界“大變局”即將來臨。可是,對於人類來說,大變局的到來是福是禍?有待證明。

疫情不是世界格局改變的內因,只是“推手”之一罷了!而另一個“推手”則是世界經濟的下行。經濟才是影響政治,決定未來局勢的決定性因素。

因之疫情和經濟下行的疊加,世界格局變化的內在動力有兩個。一是,疫情會使西方國家“重拾”製造業。二是經濟危機可能會導致衝突的加大,甚至是戰爭的來臨。

國家間的關係取決於“利益”,世界格局的形成關乎“實力”。所以,在疫情過後,還能有多少西方國家“死心塌地”的追隨美國,不取決於它們的內心“好惡”,而在於美國是否還能夠給予它們“利益”,以及美國是否還具有給予這些西方國家利益之“實力”。再者,凡事“有得有失”。在這次疫情中,美國可能失去的是“人心”,但也得到了美國一直想得到的“歐洲分裂”。


首先,我們來看看疫情對於西方國家的政治影響。截止3月21日3時,境外新冠狀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80578例,死亡7861例。其中,幾個主要西方國家的疫情狀況是:意大利確診47021例,死亡4032例;西班牙確診20410例,死亡1041例;德國確診18361例,死亡52例;美國確診15599例,死亡204例;法國確診11010例,死亡372例;英國確診3280例,死亡144例。

在疫情相關的數據中,確診的病例數只能反應這個國家應對方式是否“合理”,而與“實力”無關。相反,死亡率,醫療資源,後續保障這三個因素的疊加才能更好的說明綜合實力的優劣。從以上幾個國家疫情局勢來看,“實力”其實已見分曉。

意大利近乎於“淪陷”,醫療資源擠兌嚴重,救災物資匱乏,指望外界救援的心態非常明顯,顯然,意大利的“實力”在這次疫情中“見底”了!相反,再看看德國,18361個確診病例已經不算少,然而,死亡病例卻只有52例。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並未出現醫療資源不足或醫療擠兌現象。

之所以將意大利和德國對比,除了想說明二者的實力差距外,更想說明的是“製造業”的重要性。在這次疫情中,曾出現過德國地方政府截流瑞士和意大利醫療物資的事件。這從另一個角度恰恰說明在已經很先進的情況下,德國也沒有放棄這些“基礎”物品的生產和製造。如果將前期日本和韓國的疫情狀況來類比的話,同樣反應出了這個現象。


在前一階段的疫情爆發之時,日本人是看似緊張,但卻有條不紊。反觀韓國,不僅應對方式出現失誤,而且“資源”缺項很多,導致韓國風聲鶴唳。儘管韓國也算是先進國家,但與日本相比,實力上已經“高下立判”。

只有經歷“苦難”才能加深記憶。相信,這次疫情過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以“產業空心化”為榮的西方國家“必將”重新“重視”製造業。這也是我理解的疫情過後的“變局”之一。這些國家雖然“空心化”多年,但它們的基礎仍在,一旦它們“重拾”製造業,必將會對發展中國家造成衝擊。而從這次疫情中西方國家“各掃門前雪”來看,它們不會再明顯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很可能會重拾“叢林法則”。所以,世界之“變局”是否有利於人類社會整體,不得而知。


再來說說美國的情況。毫無疑問,美國政府在疫情之初出現了嚴重的判斷性失誤,直接導致了美國在疫情防控中“被動連連”。更使美國政府屢遭詬病!然而,不能因此小覷美國的整體實力,也不能小瞧美國的動員力。因為,一旦美國人被迫做出選擇的話,其行動力絕不是意大利,西班牙那樣的國家能夠比擬的。

在疫情現狀和輿論的雙重逼迫下,美國政府終於開始行動了。舉兩個例子。一是美國將10艘軍艦開到了紐約港,每艘軍艦上有1000個床位,且都配備了醫療器械和醫護人員。也就是說,每艘軍艦都相當於一家新建的醫院。二是美國啟動了《戰時生產法案》。這樣的話,美國政府就可以命令美國私營企業“不計代價”的為疫情“服務”了。

在疫情和石油價格戰的“疊加”效應下,美股已經四次“熔斷”。不過,奇怪的是,美元卻升值了!這或許是大眾仍然有美國經濟不會崩潰的“心理暗示”。如果將這次疫情反應出的政治態度與世界經濟的未來期許結合在一起來分析的話,就是否還有西方國家“死心塌地”追隨美國的問題,我認為有“一個前提”和“三種可能”。


一個“前提”就是:西方國家從來也沒有“死心塌地”的追隨過美國。一直以來只是因為“利益”和“價值觀相近”才“粘”在一起的。因此,會有三種可能。(1)美國願意繼續給予盟友搭科技成果等“順風車”的話,這些西方國家仍然會追隨美國。(2)美國不願再給予這些盟友利益,但美國的整體實力仍然具有壓倒性優勢,那麼,因為“威懾力”,這些西方國家仍然會“被迫”追隨美國。(3)美國股市崩盤,經濟崩潰,也就自然沒有利益再給予盟國。那麼,這些西方國家很可能會“離美而去”。然而,這可能是“最危險”的一種可能。

試想,如果美國經濟崩潰了,且美國盟友不再追隨,那也就意味著美國將“跌下神壇”。可是,不要忽視了兩件事。一是美國不可能“甘心”。二是美國的強大軍力依然存在,起碼是不會“瞬間”消亡。那麼,美國自然就具有了“鋌而走險”的動機。故,未來的“大變局”對人類社會是福是禍,有待證明。而人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卞競婉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美國採取的措施是最直接了當的,第一時間切斷了和我國之間的直航,後來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中心到了歐洲,那麼美國就切斷了和歐洲之間的往來,禁止歐洲民眾到美國旅遊,前幾天還切斷了和加拿大之間的往來。

美國的做法看上去是非常自私的,但是很多運動表示支持,為美國政府做得不夠,西方的政府是一種民選政府,所有的決策都要向民眾負責。就算是在歐盟的內部也做了這樣的決策,當然這樣會獲得大量的支持率,比如說德國總理默克禁止歐盟各個成員國之間的人跑到德國。德國和美國都沒有對其他國家進行援助,因為這兩個國家本身就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其實在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利益化,這次疫情過後那個國家的實力最強大,那個國家的小弟就會最多,這和道義不道義本身沒關係,而是利益所決定的。聰明的國家中的利用一切機會壯大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不斷的向外援助。因為對一個群體進行援助特別是一個民選國家,這無異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因為民眾總是自私的,西方民眾投票的結果也是自私的,就像丘吉爾領導英國民眾取得二戰的勝利,但是英國民眾為了獲得更高的發展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選了另一個領導人。

單個的個人可能講究情義,但是一個集體是不可能講這個東西的,所謂集體的決策必然是更加利益化,而不是像我們個人一樣,很天真的以為你幫了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國家與國家的交往每時每刻都以利益為中心,所以保證一個國家的強大才是讓自己朋友變多的根本方法。


四十五度歷史


新冠疫情跟國際外交和政治格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美國跟盟友的關係也不會受疫情太大的影響,所以疫情之前有多少個國家死心塌跟著美國,疫情之後基本也還會有那麼多國家跟著美國。


(美日韓三國領導人)

在此次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危機當中,疫情形勢比較嚴重的國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國的盟友,比如歐洲多國、亞洲的韓國和日本以及北美的加拿大,這些國家因為經濟發達,國際國內人口流動都很快,所以病毒在它們國內會迅速傳播擴散。然而很多人發現美國在此次疫情當中並沒有給自己的小盟友提供什麼幫助,這讓一些人擔心美國的很多盟友在疫情之後可能會拋棄美國。
(全球疫情地圖)


不過實際上即便美國不給自己盟友的防疫工作提供什麼幫助,這對於美國跟盟友的關係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首先,新冠疫情屬於是各國自己的醫療衛生事件,而影響兩國同盟關係的主要是政治和外交戰略,所以新冠疫情跟各國之間的同盟關係本身就扯不上什麼關係。這就好比你的朋友跟你的婚姻是兩碼事兒,你不能說因為自己找不到對象,你朋友又沒有努力幫你找對象,所以你不要這個朋友。

另外,美國也不是完全不願意幫助自己的盟友,實在是這次美國自己也是深陷危機,解決自己的問題尚且不容易,你又讓美國怎麼幫助盟友呢?況且美國的盟友也不是那種完全不講道理的國家,它們知道盟友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不能因為美國更強大,所以它就必須幫助自己的小盟友抗疫。如果美國的盟友覺得自己理所應當獲得美國的幫助,那麼難道美國的盟友就不應該幫助美國嗎?
(北約領導人峰會)


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及其盟友主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發生過很多次的危機,它們經歷過石油危機也經歷過金融危機,但是這些就跟新冠疫情一樣,它跟政治和外交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疫情不會影響到美國與盟友的同盟根基,現在有多少國家死心塌地跟著美國,疫情過後我們會發現這些國家還在跟著美國。


李姓先生


西方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基礎是所謂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相似的政治制度,所以只有在西方和美國共同的價值觀崩塌和政治基礎塌陷才能使兩者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而這種情況卻又是不可能出現的。


此次疫情考驗的是世界各國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合作能力,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美國的行為頂多全是災難面前“各掃門前雪”。

儘管美國沒有采取援助西方的相關措施,但是西方國家並不會因此而“推倒”與美國的聯繫,因為西方對美國的“依賴”更多是政治上和安全上,而非僅僅單是公共衛生關係的好壞。

西方國家對美國的總體看法是“知道老大靠不住,但是卻不能不認老大的地位”

不論是從經濟合作,亦或是政治聯盟,還是軍事安全合作上,美國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另一方面的事實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西方國家也著實與美國開始“漸行漸遠”,甚至在某些問題上“分道揚鑣”,但是這種差異只是“不滿”而非是徹底“決裂”。

西方“不滿”的是特朗普的執政理念,“不滿”的是特朗普對西方國家關係進行“商業交易化”式的處理,而不是對美國本身體制的不滿。同時,西方也同時對美國老大的絕對領導地位“不滿”,畢竟主權國家都不願在別國面前低人一等。


所以西方對美國的“不滿”和抗爭也是爭取相對平等地位,以及在對外政策上相對的獨立自主。如果西方國家在政治和安全領域有所需求,其第一尋求的還是美國。

毫無疑問,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對美國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持批評甚至是譴責的態度,但是說西方國家會從中吸取教訓並從今此後“另投明主”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問,既然美國與西方國家根本不可能做到“有難同當”,西方國家為何還如此死心塌地?


西方國家已經認為美國“靠不住”但同時又“離不開”,所以在關係上即便會“若即若離”,但是西方國家沒有任何道理與美國決裂,這其中有深層的歷史原因,政治文化原因以及大國戰略競爭因素。美國在此之前又不是沒有“傷害”過西方國家,但是最後事實也表明,西方國家對美國是“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

這次疫情只是讓西方國家再次看清美國的嘴臉,但是也只是到此為止,西方國家更多的依舊是“敢怒不敢言”或者是發發牢騷,卻不會有實際的“反美”動作。疫情過後,西方國家與美國的關係該如何還是如何,最多是口頭表示下不滿情緒。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古今會


新冠疫情會對國家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絕對不能等同於國與國關係的全部。所以說指望疫情過後,西方各國跟美國雙邊關係發生明顯變化不太現實。


第一,疫情對國家關係有影響,但影響效果並沒那麼顯著

新冠疫情對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沒有影響?肯定有。比方說某國卡住了瑞士掏銀子購買的醫療用品,擱誰誰心裡邊都不會舒坦。但要說因這事兒兩國就反目成仇,無形中就誇大了疫情的發酵作用——對抗病毒當然是目前各國的重中之重,可不能涵蓋取代國家關係的全部。

美國是西方國家的領頭羊,擁有一大票追隨他的跟班小兄弟國家。這次新冠病毒蔓延,美國當局表現出的冷漠與遲鈍,確實缺乏帶頭大哥應有風範。


只是美國表現得不盡如人意,西方各國就算心存不滿,也不會從此疏遠美國——防疫不給力,老美的大塊頭仍然擺在那兒,其所包含的利益誘惑仍對各國具有吸引力。

第二,從前死心塌地追隨美國的國家,不會因疫情另攀高枝

美國在西方各國有幾個鐵桿小跟班,比如說以色列,比如說五眼聯盟中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再比如說東亞的日本與韓國。從前死心塌地追隨美國的這些國家,不會因疫情就另攀高枝——五眼聯盟中的那‘’四眼‘’習慣了背靠大樹好乘涼,而東亞的日韓是因為沒這個膽量。


疫情期間跟美國有合作的德國,也並不會因此而化解了雙方的分歧矛盾。得不到美國援助遭病毒重創的意大利、西班牙,也不大可能從此改換門庭。當然因為疫情哪家暗起小心思在所難免,卻不會表現得過於明目張膽。

小小病毒,不能徹底改變世界格局。

第三,美國的冷血和自私不止體現在疫情,小跟班早已習慣

美國在歐洲盟國飽受病毒摧殘的情況下,選擇吃瓜看熱鬧,並不曾給予及時援助,一些西方盟國為此心寒很正常。然而,美國當局的自私冷血不只體現在疫情上,過去在收保護費、加徵關稅、合作研發武器等亦有所體現,美國優先嘛。


估計小跟班們早習慣了老大的自私自利,他們可以裝一裝幽怨小可憐,卻不一定敢狠下心來做‘’反骨仔‘’。

總之,疫情無法從根本上影響美國跟西方盟國之間的關係,但是會削弱各國死心塌地追隨美國的忠誠度,美國的影響力會越來越衰弱。


回馬一腔


這次美國對待亞洲和歐洲盟國出現的重大疫情,採取隔岸觀火、冷眼旁觀的態度,寒了許多盟友的心,疫情過後,這些盟友雖然因為長久形成的利害關係,不至於和美國翻臉,但是,對美國自私自利的態度有了很深的看法,與美國的親密盟友關係將不可避免的出現裂痕。

流行全世界的冠狀肺炎病毒是一面鏡子,照射出各個國家對待國際責任的態度,它像一面分水嶺,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個極端。
美國是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軍事能力全球第一,第一經濟體,當然,也擁有無與倫比的醫學技術,他在亞洲和歐洲的盟友幾乎全部遭到冠狀肺炎侵害,但是美國對於這些盟友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冷漠。比如韓國,自2月20日開始,冠狀肺炎在社會上大肆傳播,確診病例每天呈現爆發式增長,韓國之前疏於防範,導致病毒降臨時手忙腳亂,各種防疫物資奇缺,緊要關頭還是中國政府給予支持,作為盟友的美國政府,卻採取不管不問的態度,美國最關心的是駐韓美軍經費問題,2月28日,雙方防長在華盛頓的軍費談判由於美方不肯讓步,再一次無果而終。停靠在日本橫濱的被冠狀肺炎病毒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有400多名美籍公民,美國派出專機接回了380名沒有感染人員,將44名確診病例放在日本治療,卻沒有關心一下日本國內的感染情況。


歐洲疫情最緊張的意大利,冠狀病毒傳播呈現失控狀態,作為歐盟,北約和G7成員國,美國對待意大利的緊張狀態和求助,採取不聞不問態度,還是中國對意大利伸出友誼之手,分兩批次派遣醫護人員和大批醫療物資進行支援。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親自致電表示感謝,意大利駐歐盟官員搖頭嘆息:所謂的盟友情誼,這時候一文不名。

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美國政府“利”字當頭,把所有盟友看成可以隨意薅羊毛獲取經濟利益的大肥羊,可以任意提高關稅的提款機,只進不出,根本不關心盟友出現的問題。把盟友看成傻子隨意擺弄,已經成為美國政客的心態。因此,不給這些盟友雪中送炭,覺得理所當然,十分正常。


美國政府的做法在各國首腦的心目中自然有一本賬,通過肺炎病毒疫情,他們受到打擊,今後在很多問題上不會再死心塌地的跟著美國跑,其實,這種現象近兩年已在世界各地顯現出來,比如德國領導的歐盟對待美國製裁“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憤怒異常,這次疫情中,美國的表現更讓這些國家認清美國自私本質,疫情過後,美國政府會更孤立,失去的朋友更多。雖然在固有的體制約束下,他們還會無可奈何地跟著美國跑,但不可避免的是,這些盟友已經和美國離心離德。具體反應在對於美國今後在國際上的一些做法,不再無條件支持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